端到端流程变革方法2:践行TO B产品费用报销产品线(七原则流程差距分析)

0 评论 259 浏览 1 收藏 17 分钟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一个TO B产品费用报销流程的案例,探讨了如何利用七原则进行流程差距分析、指标设定和流程重绘。文章不仅提供了实用的方法论,还通过具体实践展示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以期帮助企业实现流程优化和数字化转型。

一、引言

“我们是从端到端流程来做的设计~~”、“下面我们从端到端流程的角度来做个分析~~”,相信大家在太多场合听到过这种话,也可能无意间在许多场合说过这类话。

可何为端到端?

  1. 绘制一END TO END 的泳道图就美其名曰端到端流程么?
  2. 客户为中心与端到端流程KPI是何关系?
  3. 流程七原则又是什么?使用流程七原则如何发现90%以上的流程问题?
  4. 为何新流程的起点是抛弃旧流程?
  5. 85%以上没有经过端到端流程分析的产品方案都可以归入体验优化呢?

这些问题若回答不清,则可断言这类小伙伴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本专题通过一个产品实践案例、剖析端到端流程变革的差距分析、全局指标设定、七个原则、流程重绘。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端到端流程的本质和应用,下来会从如下维度展开:

  1. 通过深入一线找出客户的最佳期望,然后与现有流程KPI做PK,比较两者之间的差距;
  2. 以客户最佳期望为依规、采用七原则构建最具竞争力的流程,然后与现状泳道做PK,比较两者之间的差距;
  3. 端到端运营指标设定遵循三原则,其一、客户价值为依规;其二、财务经营指标为基准;其三、跨组织流程运营为目标;
  4. 新流程的起点是“抛弃旧流程”,打破原有模式的桎梏、跳出旧流程的竖井;

二、文章篇幅

因为是属于实践案例,细节和感悟较多,自然篇幅较长。为方便小伙伴们零碎时间快速阅读,故将整篇文章分为三篇章(本章为第二章),分别为:

  1. 第一篇:端到端流程变革方法:践行TO B产品费用报销产品线(指标差距分析)
  2. 第二篇:端到端流程变革方法:践行TO B产品费用报销产品线(七原则流程差距分析)
  3. 第三篇:端到端流程变革方法:践行TO B产品费用报销产品线(指标设定&流程重绘)

三、第二步:二类差距分析(最佳 PK 现状)

3.1 流程差距分析(七原则)

方法概述:以客户最佳期望为依规、采用七原则构建最具竞争力的流程,然后与现状泳道做PK,比较两者之间的差距。

现状泳道:

报销科目:差旅招待类、餐费日常类、推广费类、品牌推广费类。

报销流程:使用财务报销系统进行填单报销,选择科目、打印封面页,贴票报销。然后本地接单员进行签单和扫描影像,最后邮寄到总部、总部再进行审单,最后归入档案中心做归档。

通过对泳道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痛点:

  1. 费用报销融合对公和对私多类科目,对公类没有通过应付入账形式,作业成本高;
  2. 流程的输入源(用户填单环节)没有得到有效管控、单据错误率和驳回率较高。造成后面的审单环节成本飙升;
  3. 审批环节存在多个跨泳道情况(接单员/会计),知识转移成本高、流程在跨泳道的过程中耗时过长。比如邮寄耗时、等待实物流单据耗时、从零阅读整张单据的信息耗时。
  4. 审批存在多个审批节点、接单员、会计、复核人员(有些已合并),但是依然存在审单SOP职责不清、重复审批的资源浪费;
  5. 在电子发票全面推广的当下,虽然有电票流程,但是未ALL IN电票做服务改造,产品形态还是存在实物报销的影子,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6. 用户需要垫资、满意度不高、同时也存在跑冒滴漏的现状,公司管控不严;

下来就使用端到端流程变革的七原则分析法“必要性、精确度、信息基础、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做一次详细分析。这是本专题的重心,若想真正掌握端到端流程变革方法,体悟并消化七原则是唯一路径。

四、七原则详解

4.1 七原则1(必要性):对流程的增值、非增值和浪费的内容进行分析

笔者从“提单环节、审单环节”两个视角针对必要性做了分析,每个分析都会从“增值、非增值、浪费、结论”四个维度平铺展开。

分析实践:提单环节

结论:

在提单环节、员工对费用科目的填写是不关心的,对预算管控也是反感的,所以要尽可能降低费用科目的理解能力。比如可采用两种方案:

  1. 方案1:将对公费用采用应付入账方式,业务系统自动生成单据,则费用科目无需员工填写;只有对私费用才需员工手动填单;
  2. 方案2:对私报销单的报销方式改为先选发票、再选报销场景,自动生成报销单方式、费用科目也自动匹配。减少了员工自己填写费用科目的非增值动作;

分析实践:审单环节

结论:

在审单环节,对于客户而言,明确的告知单据进度是增值的,而审单其实是不增值的,很多人以为审单是有价值的,其实对于客户而言,我提供了发票和必要的证明材料就已足够,审单是企业的管理诉求,是为了规范账务和审计风控而做的额外功

所以、在审单环节,要达成流程的必要性目标,需要做的是:

  1. 建立有时效承诺的报销作业:系统设定报销承诺,超期有惩罚、即将超期有系统自动催办。
  2. 弱化审单耗时占比、推进AI审单:审单是不增值的,要实现技控替代人控,
  3. 减少员工打印报销单作为归档依据:打印是不增值动作、装订打印件归档是管理诉求,要减少流程的员工打印作业占比、增加由系统自动打印归档的占比。

4.2 七原则2(精确度)

结论:

企业有大公司病,一方面和多元业务发展有关,另外一方面也和管理趋向更精细有关。不少管理者开疆拓土能力不行,窝斗内耗第一名。不断的对组织提出精细化管理诉求,可丝毫不考虑精细化管理价值和管理成本问题。

精确度绝对是一柄双刃剑、谨慎对待精确度,是每一个管理者、每一个产品经理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在本项目中我们应用精确度机制如下:

  1. 原来管理要求所有业务均需对账,现在通过对账运营发现,通过TMC(滴滴企业版)下单的,对账错误率极低,则可采用系统自动对账
  2. 原来公司管理制度要求每一笔业务均需审批,现在通过审单规则梳理和AI大模型应用后,采用“AI机器人自动审核+事后稽核”方式,虽然审单精确度降低了,但是审批效率指数级提升。

4.3 七原则3(信息基础)

结论:

吉尔伯特行为工程模型中认为,影响绩效的因素30%是个人造成、70%是环境。信息基础也属于环境其一。信息基础在本项目中应用案例是:

  1. 原来填单时费用科目经常选错、单据入账质量低、驳回率高、用户满意度低;现在用户在手机端识别了一张发票,然后选择报销场景,系统自动填充准确的费用科目。以“技控的信息基础”替代“人控的信息基础”,提升了账务质量、提升了端到端流程效率。
  2. 原来大量的驳回是因为附件提交错误、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做好附件必填的信息基础;现在建立明确的附件提交规则,哪些必须鲜章的提供实物件、哪些拍照形成电子档也可作为报销使用,然后将规则前置到用户提单那一刻,精准的信息基础提升了流程效率。
  3. 原来审单的时候全部依赖人工检查,审单错误率高、作业效率低;现在采用AI大模型+OCR+规则引擎实现系统自动校验,审单规则信息基础得到加强,带来了审单效率的提升。

4.4 七原则4(时间)

结论:

时间在端到端流程变革中并非效率概念、而是作业顺序的概念,是打破旧有的、僵化的作业排兵布阵,革新新生的、机敏的服务顺序。这并非投机取巧和哗众取宠,恰是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我们的实践案例为:

  1. 原来员工报销电子发票就要求打印发票,时间在用户填单环节,邮寄成本和用户满意度低;现在后移到档案归档环节由RPA自动打印入档、减少了邮寄成本、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2. 原来在后置的会计审单环节才做审单SOP系统自动校验;现在将作业前置到用户填单环境,在用户提交时刻就读取规则引擎进行系统自动校验,驳回率大大降低、单据质量显著提升;
  3. 原来员工出差时需先垫付再报销,员工有垫付成本和提单作业成本。现在是通过TMC平台实现消费即报销。将整个报销作业前置到订机票火车票那一刻,不仅降低了报销成本、还强控了订票,规避了跑冒滴漏。

4.5 七原则5(地点)

结论:

很多小伙伴会将地点和时间混淆,地点是物理维度、时间是空间维度;地点通过“我去找信息”变成了“信息来我找”,地点可能没有变化、变化的是信息推拉的策略;而时间是整个流程的节点在空间上的前置和后移来实现流程变革。地点该有的是“山海不见我,我自去见山海”的觉悟。地点在本项目的应用案例为:

  1. 原来电子档案入档需要人工去搬运档案;现在采用机械臂和档案机器人实现档案自动入档;
  2. 原来员工需要到固定楼层去投递报销资料;现在采用收单柜机器人放在集中的楼层,提供贴身服务;

3.6 七原则6(人物)

结论:

人物原则不是换个人做事、也不是换个其他组织来做事。而是以“客户期望的最佳服务方式”来重构组织阵型。比如华为的“铁三角”一线营销组织结构,比如美军的“小前端、大后台”作战模式。都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人物的改变、是组织管理战略KPI决定的(比如项目交付率、项目利润率、项目回款率)、也是客户服务模式升级(更快捷、更高质、更专业)。

所以,我们在应用人物原则时,得带着如上的领悟力去变革流程。否则就会懂得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人物原则在本项目的应用案例是:

  1. 数字化变革项目由IT和业务一起锁定组织提效指标,建立新技术引入主航道(因保密性,不便展示),简约说的就是围绕“全电票、AI自动化等主航道进行新技术探索”,持续探索新技术的落地场景。
  2. 原来员工出现报销问题主要由客服进行服务,客服难以回答的则发送微信群给其他人员;现在通过“员工自助工具+AI机器人+客服+服务工单”形式,采用一条龙工作小组形式,服务有分层、服务有工单。提供了高效、闭环的客服体验;

3.7 七原则7(内容)

结论:

其实内容和信息基础我个人认为是差不多的,研究和实践中确实分不出来,碍于能力有限,我最后也实在分不清楚了。所以在此就不冒充专家给各位剖析两者之间的差别,更无从谈起实践案例了。

我唯一能匹配内容原则的就是,原来是每单必审、现在是“AI大模型自动审批+人工稽核”。各位看官要是有更清晰准确的理解可以评论区打给我。

本文由 @boyk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