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角度思考《黑神话,悟空》的崛起和戴森的危机!
最近几天大家讨论最多的莫过于《黑神话:悟空》这款出圈的游戏了。而另一边,曾经的畅销产品戴森却陷入了裁员危机。一个爆火,一个危机,从产品角度,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每一天,都能从媒体上听到众多的喜号和哀号!每天都是N家欢喜N家愁!
近日,最大的喜号莫过于《黑神话,悟空》,登顶热搜,全网热播,上市2天销量就达到14亿,一版难求!作为一款中国游戏的作品为何能引起全球这么大的轰动和热议? 我们从产品角度来聊聊这款爆品是如何产生和影响受众的 !
1)痛点解决和需求的满足–满足缺乏高质量东方文化题材具备影响力的游戏空白
一直以来,全球游戏市场长期被欧美文化主导,东方文化题材相对稀少且没有具备市场影响力的产品输出,虽然有些作品尝试过改编东方神话,但多半难以达到较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准。《黑神话:悟空》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以卓越的画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呈现了一个全新的东方奇幻世界,满足了市场对高质量东方题材游戏的渴求。成为第一款高质量以东方文化题材的游戏问世!尤其对于中国玩家和热爱东方文化的海外玩家都有着不可抵挡的吸引力!
2)独特的亮点和吸引力–具有文化传承的题材和精湛的视觉效果和创新玩法
游戏基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改编,而孙悟空这一角色在亚洲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影响力。对于全球玩家来说,这种文化背景既新颖又富有吸引力。游戏结合了东方奇幻元素,如神话传说、妖怪和神仙世界,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对西方玩家来说也是充满了新鲜感和神秘感。
视觉表现和流畅度对于现代玩家来说越来越注重,但市面上不少游戏在追求高画质的同时牺牲了性能或玩法。《黑神话:悟空》使用了虚幻引擎5,展示了极高的图形效果和复杂的光影处理,同时保持了流畅的游戏体验,满足了对画质和技术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的玩家需求。
《黑神话,悟空》在游戏设定上也加入了多样化的玩法,游戏不仅有传统的动作冒险元素,还融合了多种创新玩法,如变身系统、丰富的敌人类型和策略性战斗,增加了游戏的深度和可玩性。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情和角色发展,为玩家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故事体验,同时吸引了追求剧情深度的玩家。
3)引领市场潮流–中国优质题材的文化在游戏市场的输出
《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的成功代表着中国文化和游戏产业的全球输出,吸引了国际市场的关注,也引领了高质量的中国文化融入游戏题材的出海!长期以来,国际市场对中国游戏的看法大多停留在“低成本”、“缺乏创新”等偏见上。《黑神话:悟空》的出现不仅展示了中国游戏开发者的实力,还改变了国际市场对中国游戏的刻板印象。这款游戏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和技术表现,为中国游戏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尊重和关注,推动了东方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开启了一个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潮流。成功为中国游戏产业设立了一个新标杆,激励更多开发者追求创新和质量,推动了中国游戏市场的整体进步。
4)卓越的用户体验–好质量画面沉浸感和直观的UI设计(视觉),流畅的打斗系统(操作)
《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展示了逼真的场景、细腻的角色模型和生动的光影效果。这种高度真实的视觉表现使玩家能够完全沉浸在东方奇幻的世界中。游戏音效设计与场景、战斗紧密结合,通过动态变化的背景音乐和环境音效,增强了玩家的情感投入和代入感。
游戏的用户界面设计简洁明了,不会干扰玩家的沉浸体验。信息的呈现方式经过精心设计,确保玩家在需要时能迅速获取关键数据,而不影响整体视觉美感。游戏的控制和操作逻辑清晰,操作感直观且响应迅速,玩家可以轻松上手,并通过逐步深入的学习曲线掌握复杂的战斗技巧。游戏的打击感非常出色,每一次攻击都伴随着视觉与音效反馈,给玩家带来了极强的力量感与战斗满足感。
5)强大的营销推广和优质的口碑传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前期宣传与期待积累
从 2020 年开始,游戏开发团队陆续发布的实机演示视频就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视频展示了游戏的精彩片段和特色玩法,让玩家对游戏的正式发布充满了期待。经过多年的等待和期待积累,游戏正式上线时,关注度和期待值达到了高峰。在各大游戏社区和媒体的正面评价推动下,游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积累了大量粉丝。在游戏上线前的测试阶段,有幸参与的玩家以及专业游戏媒体对游戏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评价在社交媒体和游戏论坛上广泛传播,进一步提升了游戏的知名度和口碑,吸引了更多全球玩家的关注。
一款优秀的爆品首先是要修炼其内功,要抓准市场痛点和痒点,精准打击并将视觉,体验,功能做到极致! 同时赋予优秀的营销和推广策略以及优质的口碑传播,就是在市场上引领风向!
中国《黑神话,悟空》正在全球崛起,而一直被誉为家电领域的苹果“戴森”迎来了中年危机!
近日消息,戴森在其发源地英国宣布裁员约1000人。虽然戴森曾凭旋风式吸尘器等席卷了全球市场,但最近却无法像以往一样推出畅销商品,被中国等亚洲企业逐步蚕食。作为一名产品人听到这个消息未免有些感慨和心伤。关于戴森我们第一个能想到的就是他的无叶风扇,颠覆了传统风扇的吹风方式,其凭借创新的技术和惊艳的外观以及高质量品质工艺长期占领高端家电榜单!与乔布斯一样,他们都是将产品视为“技术与艺术” 的完美组合。从产品角度,戴森一直是我心中的标杆!每次到他们的体验店,我都会停留一下,仔细感受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和用心之处!如今,却面临着全球裁员和企业瓶颈,让我不禁再次进入思考!戴森为何落入近日境地以及优秀的企业如何才能长存?
1)成也技术,忧也技术!
1990年,工业设计师詹姆斯·戴森创立了戴森。以“吸力不减”的旋风式吸尘器为首,推出了许多畅销产品。无叶风扇和吹风机等产品没有竞争对手,支撑戴森实现了快速增长。也正因为此,戴森十分注重技术人员的比重和要求。公司1/3 都是由研发技术人员构成!但随着市场逐渐成熟,持续推出具有突破性的产品变得越来越困难。消费者对创新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这更是增加了公司在产品研发上的压力。戴森的产品多依赖于先进的工程技术,如空气动力学、电机技术等。然而,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突破性创新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导致产品迭代速度放缓。戴森曾经坚定并引以为傲的点遭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
2)家族企业的弊端
戴森家族企业的决策权主要集中在家族成员,尤其是创始人詹姆斯·戴森手中。这种集中化决策会导致企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家族成员的决策受到家族利益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不是从市场需求或客观商业数据出发,这种局限性就会极大的阻碍公司在全球化和多元化市场中的发展和顺应时代趋势。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地位的稳固,家族企业为了保全家族利益会变得更加保守,减少对创新和冒险的投入。这会影响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持续领先地位。
3)不注重区域文化的深入调查
戴森的产品在设计上通常采用统一的标准,全球除了电性能,其余都一致!不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审美或使用习惯进行显著调整。例如,戴森的吸尘器、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在外观、功能上基本一致,不会针对不同市场的特定调整。这种全球统一的设计虽然保持了品牌的一致性,但同时也会错失与当地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机会。
比如戴森的产品主要对应用户是欧美群体,欧美国家的家庭里喜欢铺设地毯,所以吸尘器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而中国家庭的地板大多是木质或者大理石,中国人更喜欢将其擦得锃亮,这时候更适配的产品应该是洗地机或者扫地机器人等家庭清洁设备!这也造就了添可,追觅等产品的崛起!
4)产品迭代结束慢!第二增长曲线一直未能出现!
戴森是靠技术驱动的公司,从戴森内部品类增长情况来看,戴森的产品结构非常稳定,主要依靠大单品驱动。每次单品的出现都是技术的革新,据了解,戴森卷发棒产品的研发周期需要6年之久,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市场的需求节奏!而在产品结构及其稳定的同时,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第二增长曲线。这就为戴森的发展应对市场突变和竞争对手的介入给了机会点,缺少了强有力屏障,在时代发展的长河中势必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5)价格带断层,平替产品的出现
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和传统家电品牌逐渐增强了技术研发能力,并推出了与戴森类似的产品。尤其在吸尘器、空气净化器等领域,竞争对手在性能、价格上提供了有力的替代方案,削弱了戴森的市场优势。虽然戴森专注于高端市场,但中低端市场的快速增长和需求变化,也吸引了众多新兴品牌的进入,这些品牌通过更具性价比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分散了戴森的潜在客户群体。戴森产品的高价策略使得其市场定位高度集中在高端消费者群体,限制了其在更广泛市场的渗透能力。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消费者对高价产品的需求可能会减少,影响公司的销售增长。随着全球主要市场的成熟,戴森在核心业务领域的市场份额增长放缓。高端市场的饱和使得戴森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但其高端定位也限制了在新兴市场中的扩展速度。
6)多元化品类战略的失败
戴森曾尝试进军电动车市场,但最终由于项目成本过高、无法实现商业化而放弃。这一项目的失败不仅导致了数亿美元的巨大的财务损失,2021年,戴森陆续投入机器人和AI领域180亿人民币,相当于戴森整体利润的一半!即便这样,也落后于整个市场发展!也使得公司在新业务拓展上的多元化战略受到质疑。戴森也曾尝试进入新市场(如美容产品、空气净化器等)时,虽然延续了其高端定位,但在与已有品牌竞争时,并未能快速占领市场,导致新业务的发展不如预期。
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爆品打造之后才是企业真正意义踏上了发展的征途,企业要不断坚实自身技术实力,时刻洞察用户趋势和市场变化,关注周边竞品的发展走向,时刻对行业发展满怀敬畏之心,将自身壁垒逐步建高建强,才能立足与市场 并长久可持续发展下去!
本文由 @万物复苏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写的是什么玩意 …… 垃圾文章,浪费我10秒钟
文章如有不好请多多指教和提建议,大家共同进步,但还请口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