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谈一谈:商品与消费者匹配

0 评论 624 浏览 0 收藏 11 分钟

本文深入探讨了人货匹配的艺术与科学,从直接推销到间接“枕边风”,再到互联网搜索和机器学习推荐,全面剖析了现代商业中商品如何精准触达潜在消费者的过程。文章不仅提供了实用的策略和见解,还强调了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并劝导读者关注数据隐私与道德规范,为商家和产品经理指明了优化人货匹配的方向。

之前的文章,已经实现将商品摆上货架,已经指出了用户分析的方向和改进的策略,我们假设该过程已经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商品摆上货架后,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匹配到对应的用户呢?

01 人货匹配

商品和消费者的匹配,要么是商户将商品主动匹配给合适的消费者,要么是消费者主动寻找合适的商品。

1.1 商户主动推销给消费者

商户如何推销给消费者哪?这里实际是信息扩散的拓扑路径问题:

1)销售直接联系客户

直接联系客户包括电话、陌拜等各种形式。该方式特点是直接,缺点是电话或陌拜因对客户的信息了解较少,对客户的需求洞察不够透彻,效率较低。且过于突然的拜访,会太冒昧。

2)商户通过其他平台间接触达客户

通过其他平台间接触达客户的好处是,根据用户的习惯不同,用户对某些平台会更亲切,有心理预期,且在其他平台推广商品消息,无需投入过多人力即可覆盖较大的客户群,客户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商户通过客户朋友圈间接触达客户

通过客户朋友圈触达与通过其他平台触达本质一样。

客户触达最好的方式就是间接的“枕边风”模式,不要过度推销激起客户的防备心,最好让客户潜移默化的接受。如果商品够好,客户没理由不接受,如果有,那可能是没有给客户讲清楚商品的价值,或者某些原因激起了客户的逆反心理。

1.2 消费者主动找商户

商户直接或间接的向客户推销时,客户可能未立即产生购买行为,后续产生需求时,商户要尽可能让客户快速的找到商户或商品。

消费者找商户会怎么办呢?

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案当然是问,问谁?问身边人、问商店的人、问App平台。

1)问人

问人是最直接的,问家人、问身边的朋友同事,但是身边人知道的信息不一定足够,肯定要继续扩大问的范围。

2)问商店

问商店,这里的问当然是广义的问,包括主动去实体店搜索、主动询问工作人员,随着范围的扩大,会提高找到合适商品的概率。

3)问App

问App,指的就是搜索互联网,包括各种电商平台、搜索引擎等。这里是最大的信息库,这里的信息最丰富。

互联网的重要优势就是可以提供巨大数量的商品信息供用户选择,这当然是优点。但是,用户在互联网上淘宝,如同在大海里捞针,如果不能提供合适的手段,虽然商品在那里,但是用户可能就是找不到。

02 被动搜索方案

问互联网,指的就是在互联网上搜索。

互联网上信息丰富,在互联网上搜索到想要的信息也需要丰富的搜索手段。

2.1 信息搜索方式

如果信息是文本信息,会使用文本框接受文本信息,如各种搜索引擎,就是使用关键字搜索。

如果信息量巨大,无论输入几个关键词,结果还是会一大堆输出,有几百几千页不止。

如果想要提高精准度,就会搜索特征的维度。比如对于卖房子的可能会堆户型、省市区、商圈、价格、上架时间…等等各种各样的字段,最终的结果就是搜索页面及其复杂,对用户而言极大提高了操作的复杂度。

产品经理们为了降低客户的抱怨,往往会优先考虑堆积查询条件,而忽略了用户体验。即使发现问题,准备优化时,也往往没有决策的依据,最终只能在交互上做小的优化。这当然是一种现实,是互联网上信息无限丰富必然带来的结果。

2.2 文本信息搜索

搜索引擎可以卖词条收取广告费,只要有流量进来,触达点击就能盈利。至于用户有没有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对搜索引擎公司影响并不那么直接。

用户一个词条搜不到,会多次尝试,最终可能会搜索,也可能放弃,但只要下次遇到问题还来这个平台就没影响。并且不会因为这次没搜到就放弃这个渠道。毕竟搜索引擎的信息上架是自动完成的,信息的广度是足够的。用户找不到想要的信息,可能会找线下的渠道,或者学习更多搜索的技巧。

2.3 商品信息搜索

对于商品平台,平台要靠成交盈利,如果无法将商品送到客户面前,无法成交,平台就无法盈利。所以,商品平台对商品筛选的痛点更痛。

搜索平台的信息是不需要太多的人工维护的,商品平台需要提供客服、支付、物流等一系列后续服务,如果客户找不到想要的商品,带不来成交,最后的结果就是商家退出、客户流失,就不会有流量,这个线上市场就无法盈利。

03 主动推荐方案

哪些搜索字段是符合用户需要的呢?应该怎么调研?

3.1 客户调研

如果是调研大的流程,直接选择种子客户做调研并没有问题,但是到具体的优化时,特别是B端客户调研很多时候靠不住。

比如你问:会用A字段搜索吗?不要问,问就是需要。因为用户如果说不会,下次遇到的怎么办?现在答应你又没有什么成本,谁会拒绝多多的搜索字段呢?

并且用户调研也只能在特殊的阶段调研核心的客户,首先覆盖的样本就不够丰富,并且用户给出的答案,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准确。

要了解用户,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3.2 专人服务

最好的观其行,就是安排专人服务。当然不可能给所有的客户都安排专人服务。在高价值的行业确实在使用该方案,比如月嫂、幼师、红娘、专职客服,他们不仅本身就是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还是观察者,他们比产品经理更了解客户。

在特定的行业,该方式比客户调研,覆盖到的样本要大的多,采集的信息可信度也高很多。但是同样存在问题,服务专员的知识在他自己的脑子里,非常依赖具体人的业务能力,他们能判断出用户的偏好,却不一定能描述出来,也就很难编写到程序中。

3.3 数据埋点

数据埋点是“用户行为”很便捷的工具,只要用户在平台内,理论上每个动作产生的行为都可以监控,都可以分析。难点是:

  1. 虽然现在普遍支持面相切面埋点,无需潜入业务代码逻辑,但是埋点过多,版本升级后,埋点很容易失效。
  2. 埋点获取的用户数据,如果要和业务流程关联,需要技术操作,如果没有事先埋好点,分析数据时,发现数据缺失,意味着该分析维度无法进行。
  3. 数据埋点只能观察到页面上已有信息的反馈,无法挖掘页面上未显式的信息。
  4. 数据埋点分析在某些场景下,分析思路太个性化,不利于统一管理,很依赖产品经理的数据分析能力。

3.4 机器学习

此处仅罗列一个:使用决策树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实现根据用户最终的行为,推断用户搜索的关注字段,并能预测用户的行为偏好,不仅可以优化搜索字段,也可以用于支撑用户推荐逻辑。

以上四种方式,并不需要相互替代,而应该相互补充,机器学习并不是万能的,但是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要上机器学习功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文由 @我是产品张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