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To G端产品人的一点思考

0 评论 1186 浏览 1 收藏 21 分钟

面对政府机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G端产品的开发与运营面临着一系列独特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从G端产品的特点、工作流程、盈利模式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读者揭示这一领域的奥秘。

To G端产品,主要是指面向政府机构或政府项目的互联网产品。这类产品,按照面向对象划分,算是B端产品的一种细化分类。但由于其面向对象不一样,导致其在一些决策、功能使用性、企业盈利方向,甚至更多的作为一个产品人自己的发展规划上,都会与传统B端产品相比有一定出入,本文主要从个人思考出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G端产品的特点

1、特殊的面向用户

G端产品的面向用户,常常按机构人员、公众、其他利益相关方这几种区分,其中机构人员又可以区分为决策者、管理者、经办人。

1)机构人员

(1)决策者:一般是机构中的高层领导,他们主要负责政策制定和重大项目决策。对于这类用户来说,是否立项以及项目需求重点,他们拥有绝对话语权。

这类用户在意项目是否符合政策导向,关心项目标杆性和政绩体现,因此需要产品能够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功能,以及可视化展示等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业务情况,从而做出科学判断。

(2)管理者:一般是机构中的中层领导,他们在决策者制定具体的大方向后,负责监管具体项目内容及其推进。

这类用户,他们关注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和管理效率,重视终端用户反馈和满意度,关心项目的长期成功和可持续性。因此需要产品提供用户和机构业务人员的数据分析,用于产品体验优化和工作人员管理效率查看。

业务人员:指直接操作和使用系统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关注系统操作流畅性以及实际工作效率的提升,业务人员的反馈对于产品的优化和改进至关重要,他们是产品最直接的体验者。

2)公众

公众虽然不直接参与产品决策,但他们是服务的最终受益者。他们关注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以及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公众和行业用户的满意度对于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

3)其他利益相关方

除了上述直接用户外,G端产品还可能涉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如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在实际项目开始直至完成阶段,这些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也会对产品设计和实施产生影响。

2、数据的高安全性

由于G端的面向用户主要是政府工作人员,这些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更注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连续性需求

政府机构承担着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其业务流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公众利益的保障。因而系统能否稳定运行,避免因系统故障导致业务中断或数据丢失是G端产品的重中之重。

2)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政府机构处理的数据往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因而G端产品会特别关注系统是否具备完善的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审计追踪等安全机制,以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获取、篡改或泄露。

G端产品的安全性作为重中之中,有时甚至与用户使用便利性有所冲突,比如社保医保产品每次登录时需要人脸核验等,在传统认知中,登录往往越简单越好,但因为其对数据的高安全性要求,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舍弃便利性的做法,或者未来有更好的验证身份的方式能够提高一些交互体验,也是一个G端产品经理需要积极去学习思考的。

二、常见的工作模式

1、工作流程

1)项目启动与准备

  • 项目立项:明确项目目标、范围、预算和预期成果,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和支持,有些项目前期需要进行招标获得,也是在此阶段进行。
  • 组建团队:根据项目需求,快速组建包括产品经理、UI/UX设计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在内的项目团队。
  • 制定计划: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开发排期表、项目里程碑、项目资源分配等,计划的制定决定后面的总方向,可谓总舵手。

2)需求调研与分析

  • 业务调研:深入了解机构的业务诉求、组织架构、工作流程等,收集业务相关相关文档和资料,调查其工作流程,并产出相关的调研报告,这一环节,要多和政府机构人员进行交流,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一步做深入调研。
  • 数据调研:调研业务数据范围、数据质量及信息化程度,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提供基础,对于机构来说,这块关系到其做决策和政绩体现,多与对方沟通,了解其汇报方式之类的,也有助于后续的需求分析。
  • 竞品分析:研究行业内类似产品的功能和设计,对于公众使用模块,可以通过竞品分析寻找差异化和创新点,但如果是分析后台模块,很难看到竞品内容,后台模块更适合使用业务分析的方式进行深入思考。
  • 需求分析:整理并分析调研结果,形成《业务需求说明书》,明确用户具体需求、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功能需求,需求优先级,需求内容等。

3)系统设计与规划

  • 指标体系搭建:根据业务需求,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用于后续数据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原型设计:使用线框图或高保真原型工具设计产品界面和交互流程,并与客户进行多轮沟通,确认效果图无误,这个过程可能会存在客户有些细节后续要调整的情况,但是我们保证主方向无误,后续即使客户有需要调整的,也能快速响应。
  • 技术方案制定:确定技术架构、开发语言、数据库选型等技术方案,为开发阶段做好准备,这块由技术在前期讨论时介入。

4)开发与实施

  • 开发阶段:根据设计文档和技术方案,进行编码、测试、调试等工作,确保产品功能的实现和性能的稳定。
  • 进度管理:定期跟踪项目进度,确保按计划推进,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有时遇到原型功能开发实现复杂,或者无法实现的情况,这块彼此沟通确认后,拉上技术人员评审,确定无法实现后可与客户沟通使用其他方案。
  • 需求变更管理:在开发过程中,对需求变更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项目目标的一致性,客户可能会对细节做一些调整,这些都需要产品做好记录,方便后续变动修改和对产品的把控。

5)测试与优化

  • 单元测试:对各个模块进行独立测试,确保功能的正确性。
  • 集成测试:将各个模块集成后进行测试,验证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 用户测试:邀请目标用户进行测试,收集反馈意见,对产品进行优化。

用户初步测试完成时,可能客户会提出进行项目演示,若演示符合用户预期,则继续测试细节,若客户在此环节还有其他需要修改的,评估需求合理后,需要项目团队快速响应调整。

6)项目验收与交付

  • 准备验收材料:整理项目文档、测试报告、用户手册等验收材料。
  • 组织验收会议:邀请相关部门和客户参加验收会议,展示产品功能和效果,接受评审和提问。
  • 交付与维护:完成项目交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确保客户能够顺利使用产品。同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进行产品的持续优化和升级。

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上,但可能因项目性质、规模、团队结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这点需要注意。

2、工作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产品经理与客户对需求细节的想法不一致

G端产品因为其项目性质,因此整体需求内容较为确定,理解其业务逻辑能够帮助更好的理解产品。但有时在需求沟通过程中会出现:客户提出的需求,可能在某些方面的产品经理设计时考虑的便利性细节有些出入,产品经理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沟通后,客户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情况,我们一般都会按照客户的想法去做,从长期考虑,这种沟通方式,很容易对产品经理的个人积极性有所打击,因此产品经理要对自己保持一定的要求,不要放弃思考。

2)多家公司合作开发确定好工作边界

往往一个G端产品,不同功能是由不同公司应标的,一个业务可能关联多个公司的内容。这时候确定要做的项目在不同公司之间彼此的工作边界、负责的内容以及内容颗粒度都是重中之重,否则很容易在开发过程中,出现彼此扯皮,或者一个东西出现需要大量修改,反复与客户确定的情况。

3)数据的高安全存储

G端产品的特点前面也说过,对数据安全性要求很高,因此在一开始技术讨论时,就要确认好各项数据存储,流转过程,以免后续出现问题再次返工,那工作量将是巨大的。

三、常见的盈利模式

G端产品盈利模式相较于C端(面向个人用户)和B端(面向企业用户)产品具有独特性,它们往往有以下几种盈利模式:

1)项目制盈利

通过承包政府机构项目来获取盈利,政府机构根据业务需求发布项目招标,企业投标、中标后通过完成项目来获得合同金额。

2)定制化开发

由于政府的需求多样且复杂,且不同地区之间政策也有出入,因而一套产品往往不能满足所有需要,G端产品提供商通过提供高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机构的特定需求,从而项目交付实现盈利。

3)服务收费

运维服务:政府机构购买软件产品后,往往需要专业的运维团队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防止出现问题。G端产品提供商可以通过提供长期的运维服务来收取费用,如系统维护、数据备份、安全升级等。

运营服务费用:除基础的运维服务外,一些G端产品还可能提供运营服务,如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这些服务同样可以收取费用。

4)软件产品销售

  • SaaS订阅模式:虽然G端产品更多以项目制形式存在,但近年来也开始出现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订阅模式的尝试。通过提供云端的软件服务,政府机构可以按年或按月支付订阅费用。
  • 软件许可费用:对于非SaaS模式的软件产品,G端产品提供商可以收取软件许可费用,即政府机构购买软件使用权时需要支付的费用。

5)增值服务

  • 数据服务:G端产品往往涉及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因此可以提供数据增值服务,如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这些服务能够进一步增加收入来源。
  • 培训和技术支持:为政府机构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产品,也是G端产品提供商常见的增值服务之一。

6)与硬件厂商合作

G端产品常常需要与硬件设备配合使用,因此可以与硬件厂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销售捆绑套餐或提供集成解决方案来实现盈利。

需要注意的是,G端产品的盈利模式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政府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新的盈利模式也会不断涌现。因此,G端产品提供商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技术趋势,灵活调整盈利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

四、面临的挑战

1、对原型经理和产品经理的模糊界限思考

1)在思维框架里做出好用的产品

关于G端产品经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思维框架,此处有以下几点感悟,想就此展开说下:

需求过于明确,思考范围被限制:G端的产品经理大部分接收的其实是项目制产品,因此很多需求都是已经确定好的,并且经由上面领导或者政府人员反复讨论形成的,甚至收到需求的时候,连基础的需求申请单上都写好了细节,这就导致,产品经理可能一直在做着原型交互的事,然后反复确定原型样式是否满足业主的需求。

非一手需求,存在需求失真:需求有时候如果是来自其他城市,产品经理往往接收到的是当地驻场的项目经理的二手需求,由于当前需求已经被过滤一遍了,就导致产品经理的设计思考范围其实已经被无形限制了。

不同组织架构的重视程度,导致对产品把握不足:G端产品的项目制往往意味着现有产品的迭代升级更多取决于用户是否需要,而非像产品模式一样,产品经理通过分析数据后思考分析得出产品的迭代从哪些点出发,甚至有些团队中,项目经理实时跟进项目,掌握项目动态,而产品经理赶赴于不同项目的原型,不需要跟进自己的项目,对产品的后期的了解程度不足,这些可能实际发生的情况,导致产品经理在团队定位中,产品经理能否完全把握自己产品,也存在疑问。

产品经理由于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下,会区分不开自己与原型产品经理的区别,容易对自己对定位产生偏差。甚至这些问题,我相信也并非G端产品的问题,更多的是项目制产品对产品经理本身职业的弊端。面对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在产品设计的框框架架下,多思考,设计出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产品,关注细节,秉承对自己绝对负责的心态,才能有所突破,也许我们很多改变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2)思考产品盈利及商业模式

产品经理与原型产品经理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拥有自己对产品的框架,整个设计上的见解,后者只能在已有的框架条件下完善血肉。站在产品的角度上思考,如何加强用户体验,在G端的产品设计上,是一直需要关注和追求的一个目标,但是思考G端产品的盈利及商业模式更是一个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G端产品与B端产品有个很相似的点:重业务,但是重业务的基础上,G端产品由于是政府项目,一项政策和项目的建立一定是复杂而又慎重的,我们在公司高层领导争取的基础上也许拥有了某个政策项目的立项,在这个条件下,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政策的推动,也许会有哪些利益相关方会有所动作,而我们作为产品提供商在其中的定位是什么,怎么合理的利用自己当前的能力去获取更大的利益,跳出原型产品细节思考,这个或许是每个G端产品人都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2、个人的职业发展

坦白说,个人对这块思考不够整体也相对迷茫,期待各位的观点评论。当前按本人的浅薄观点来看,个人职业发展要想有更好的进阶或者有以下2种方式。

1)对业务做更为深入的思考

G端产品经理因为承接政府项目,因此相对稳定,一些业务流程以及注意点上比较固定,整体流程几乎不会做特大改动,在这个基础上,产品经理深究业务,时刻关注政策走向,尽量参与到产品初始讨论中,形成自己关于G端产品业务发展趋势以及商业变现模式的思考体系,对后续工作发展会有较大的帮助。

2)转行发展B端产品

G端产品的稳定性也决定了其业务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想要做更多因为G端产品重视业务梳理,且跨公司部门沟通是比较常见的沟通方式,这些都与B端产品的思考方式较为接近,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B端行业赛道,或许也是一个大的问题。

总结,以上纯属个人对G端产品的浅浅思考,期待后续能对此有更多的认识。

本文由 @小熊不是尼不昵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