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要发offer,却被这道题刷下。

0 评论 1768 浏览 1 收藏 12 分钟

内卷时代下,产品经理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剖析了产品经理在市场需求评审中的典型困境,提出抓住问题本质、系统结构化回答及团队管理的温度策略。从郑州产品朋友失业案例出发,揭示产品认知升级的重要性,助力产品经理突破内卷,提升竞争力。点击链接,解锁产品管理新思维!

内卷不是战场,而是心灵的迷宫。

昨天晚上,我和一个产品朋友喝酒聊天,他已经失业两个月了,他自嘲说,几乎面完了大半个郑州,微醺之间还是能看出他的些许无奈。

这哥们儿本是郑州土著,几套拆迁房傍身,腰杆子就硬,虽然远不至于影响生活质量,但猛然失去打工狗这个标签,早已习惯内卷的他显得无比焦虑无比。

所以,他一晚上都在哀叹大形势,咒骂市场太卷了。

他说,自己两个月前还能卖到2万/月,现在主动降低预期只要1万5,可HR的眼神给人的感觉好像自己是诈骗似的。

而且,据他说,很多公司直接赠送996福报,都放到明面上说。

不接受?

对不起,赶紧走、赶紧走,下一位。

吴伯凡老师有个说法:内卷的本质,是生态位的重叠。一旦生态位重叠,你就一定会陷入效果甚微而过程极其激烈的争斗当中。

显然,产品经理市场这个生态位亦是如此,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同一个信仰,也都在同一个赛道里拥挤,这也是竞争的底层逻辑。

所以,我也预测,未来产品经理的竞争力一定体现在多元化能力的融合表达,设计或许还是内核,但一定不止于设计,要有好的商业理解、业务洞察、趋势把控、项目管理、团队管理等等。

一句话:产品认知必须要从线性思维升级到有机思维。

这两周,我也在面试产品线负责人,其实通过面试交流也发现了好几个典型错误,抽象来看,镜同学觉得产品错误认知或许是就低水平内卷的原罪。

修复内卷这个Bug,迭代的方向或许要从重塑认知开始。

因此,本文想分享一道典型面试题,希望能对你有产品启发和职业参考。

看这个面试题:

在市场需求评审时,业务人员口头认可了产品方案,但是因为上线后不符合用户真实需求,业务人员又不承认同意过产品方案,开始推责,请问你会怎么处理此类情况?你又会怎么复盘?

这是我经常会和应聘者交流的一道面试题,因为该问题描述的工作场景其实很常见。

当然,这道题也很容易考察应聘者的综合问题解决能力,诸如对产品管理、流程制度、协调沟通等熟悉程度。

不仅如此,这道题还能评估应聘者能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还能考察其结构化的逻辑思维,最重要的是,还能借机评测应聘者的产品格局。

一、别急着回答,先抓住问题本质

首先,这道题其实有两个问题点:一是“你会怎么处理?”;二是“你会怎么复盘?”

说真的,单从对这两个问题点的识别结果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只回答了一半——只回答了“怎么处理”的问题,而完全忽略掉了另一半——“怎么复盘”的问题。

你看,这就是常见的面试沟通盲区,回答不全,得面试官追着问,这就显得交流很累。

所以,不要着急回答,先听清楚面试官的问题,就像你去做用户调研一样,总得先要认真聆听用户声音吧。

同时,在回答“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围绕“产品不满足市场”这个本质展开,但其实很多同学的注意力都停留在“业务口头认可”这个焦点上。

他们会觉得更多是需求提出者的问题,在这个心理观点驱动下,表达的方向往往会锚定在如何让业务遵守承诺上。

镜同学实际面试结果也基本如此,一大半的同学都认为过错方主要在业务人员,大多都认为产品经理自身的问题是次要的,顶多在于没有输出会议纪要、形成书面确认而已。

只有极少数同学能抓住本质:

上线后不满足市场需求,作为产品经理,我们一定有主要责任,因为产品经理的价值就体现在市场需求被有效满足上,我们不是对业务人员负责,而是要对市场、对用户负责。

因此,之所以与客户预期有GAP,产品同学首先要从自身思考原因,比如,在需求调研时是否不够充分,在需求设计过程中是否根据市场反馈及时做动态调整等。

你看,这个回答的思考点才切中本质,也尽显产品格局,而在这个本质解之下,其他的其实都是现象解。

当然,最忌讳的就是借机抨击业务人员,把问题定位在冲突管理上。

二、系统思考,回答要结构化

其次,我们一定学会结构化回答,咱就以“怎么复盘”这道题为例。

首先,上文已经提到该问题本身就有个容易get到的数据埋点,那就是“口头”二字,业务只是口头承诺,那你是不是应该对市场评审流程、会议记录情况、产品沟通协同等做复盘?

如果是市场需求评审的流程制度不完善,那就应该完善流程制度。如,评审结果应当形成纪要发送邮件,并要求市场人员应邮件回复确认。

如果是追溯流程执行不到位,那就完善考核机制。如,有制度要求输出会议纪要,但是却没按要求编写和发邮件,那就应该按制度去考核。

如果是协调沟通有问题,那就应该采用敏捷沟通方法。如,采用站立会、内部反馈表等形式,及时将问题消除在萌芽之中。

但不管如何,不能想到哪说到哪,抓住一个答案点就感觉找到了全部答案,就忘形轻敌,这不行。

一定要抽象出来,先在脑海中分层梳理,再系统性、结构化回答。

事实上,在第二个问题上,不少同学都是长篇大论,一会儿讲要和业务和谐,要柔性沟通;一会儿讲要先改正问题再找原因;一会儿讲要加强管理、提升协同。

但其实因为都没有抓住本质,并且回答又过于零散和随意,很容易给人一种很低维的廉价感。

三、同是打工人,多些温度

还是这道面试题。

起初,有个同学算是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他认为产品经理就是要对用户价值负责,也把主要责任聚焦在了产品经理,指出产品同学应该从对需求的全周期负责的角度出发,做好调研和过程管理。

于是,我追问了一个小问题。

我说,那产品同学可能会认为自己也是按照业务方的要求来设计方案,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本身也并没有全错,你这样定性有可能会让下属感到委屈,那你会如何向下管理呢?

没想到,他却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下属的情绪压根不重要,作为产品经理必须要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事,成年人本来就应该要学会承受压力,不能指望领导去心理按摩。

他甚至还引用乔布斯的话,说乔布斯只喜欢与聪明人打交道,因为聪明人不会玻璃心,聪明人知道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用照顾他们的情绪。

说实话,这个回答很难让我满意。

客观上,他说的可能也有他的道理,但镜同学始终认为,作为产品leader,我们向下管理首先要平视思维而不是俯视,一定不是生搬硬套、标榜名言警句,而是要有策略、有温度。

这与营造成长型的文化氛围不仅不冲突,反而有必要。

事实上,产品工作错综复杂,往往又兼任项目经理,需要对产品全过程负责。

工作中,团队很多搞不定的事情都会找到产品经理,我们自然就会遇到各种挑战与困境,这就需要团队的支持和上下一心的凝聚力。

产品战斗力不是源于个人英雄主义,往往是群狼协作的团队表达。

所以,当下属遇到情绪低估时,如果leader只是冷冰冰地站在岸上观摩,寄希望下属自我修复,那团队外感也一定是冰冷的,这样的团队、这样的leader其实都很难长久。

事实上,各个领导都反馈该应聘者综合能力都很不错,眼瞅就要发offer了,但我还是执意拒绝了他。

因为我觉得他过于冷静的冷漠,或者说,过于冷漠的冷静,总觉得隔着一座冰山,无法融合。

我也见过很多如同冰冷机器人的产品leader,不管如何标榜职业化,一旦缺乏温度,无一例外,最终都会让团队走向分裂。

老话也常说:有温度的人,才能设计出有温度的产品。

难道不是么?

所以你看,虽然这只是一个小问题,但的确能观察到很多产品缺陷,而这些所谓能力bug,本质上都是产品认知的不完整和偏差所致。

每个团队成员都是星星之火,好的leader要能把星火连成一片,形成聚光灯,让团队充满温暖。

当然,这里的火是温暖的烛火,而不是团队的怒火。

绝不能像《三体》中叶文洁所言:我点燃了火,却控制不住它。

毕竟,我们也都是“星火人”。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大峡谷】,微信公众号:【产品大峡谷】,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