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交产品制胜的法宝:回归社交工具这一本位
本文深入探讨了情感社交的本质需求、互联网社交的局限性以及社交产品的角色转变。通过分析,文章揭示了人们对于真实、自然且多元社交方式的追求,并指出社交产品应回归其工具属性,辅助而非主导人们的社交行为。
为什么社交产品大多摆脱不了“加个微信”?很简单,因为微信已经满足了人们通过网络社交的需求,作为高效易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它已经登顶;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不需要微信以外的社交产品了呢?
答案肯定不是!
只是很多社交产品努力的方法错了,总想着主导人们社交行为,试图引领人们的情感需求,这都是作死的行为;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高效廉价的信息传递工具,社交产品回归社交工具属性才是正道!
一、情感社交的真实需求
1. 认同与归属感的误区
在谈论情感社交时,很多人认为自己在寻求认同和归属感。然而,深入分析后我们会发现,求同存异反倒是人们维持正常社交的基本原则,而所谓的归属感,你真的弄明白了吗?你隶属于哪个群体?得到群体认同了吗?做了什么维系行为?绝多数的平常人的社交,无非是生活上带来便利,找个可以唠嗑的人,哪有那么深的思考和规划。
情感,其实与肉体、智力一样,都是人们社会化成长过程中慢慢获得的必要组成部分,就像人饿了就需要吃饭一样,人感到寂寞时就需要情感的慰藉。情感的需求是根植于人类内心深处的,它不需要复杂的解释和分解。
我们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本能,使我们在面对孤独时,渴望找到可以倾诉的人,或是一个可以分享生活点滴的朋友。
情感的满足不仅仅是需求的填补,更是人类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社交产品无需在情感社交上去找理论或发明什么规范,这将都是徒劳。
2. 情感的自然流动
在情感社交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应该是自然流动的,而不是被迫的。所以社交产品只是要将达到一定社交积极性的人标记出来,给他们一个触点,社交行为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且会连绵不断;互联网社交产品如果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点,便能在设计上更贴近用户的真实需求。
有人曾说,没有需求而创造出需求的产品人是大牛,我觉得这是个荒谬到极点的说法!人们会有不少无法描述或暂时被遗忘的需求,而绝不会被创造出原本没有的需求出来。情感社交也是一样,对一个特定时间内没有社交兴趣和精力的人,你去花再多的精力去引导它去社交,只会引来他的反感。
社交产品能连接到有相似紧迫程度社交诉求的用户,在他们之间建立起无障碍、无打扰的交流通道,这就是最成功的产品。你觉得两个正聊在兴头上的两个人,需要去提醒他们之间的对话有新消息吗?太久不联系的人朋友,在动态下点个赞不失是个很恰当的互动。
二、互联网社交的局限性
1. 缺乏感官体验
互联网社交产品的一个天然缺陷是缺少触觉和嗅觉。虽然这些平台能够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传递信息,但仍然无法替代面对面的互动所带来的真实体验。人在面对面交流时,会有更为丰富的身体语言和情感传递,而这些在互联网社交中往往无法实现。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将永远是情感社交的核心。面对面的交流不仅能够带来更真实的情感连接,还能够通过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增强彼此的理解。
因此,社交的线下化是完整社交关系的高阶阶段,是良好的发展方向,社交产品何不要将用户长时间留在自己的平台内呢?统计什么日活、月活,那些是为产品估值而设计的,对产品在社交方向的成功度评价,可以认为是反向指标。
2. 积极引导社交过程
我们不必对互联网社交的局限性感到恐惧,反而应积极引导并帮助用户完善社交的完整过程。从0到1再到100,社交产品应帮助用户在不同的阶段建立和维系关系。通过精细化的产品设计和功能设置,引导用户从线上互动向线下交流过渡,从而实现更为丰富的社交体验。
例如,社交产品可以通过算法推荐志同道合的人,鼓励用户在合适的时机线下见面。通过提供活动信息、聚会推荐和社交场合的引导,帮助用户打破社交障碍,促进真实关系的建立。
三、社交产品的角色转变
1. 辅助而非主导
社交产品并不应试图主导用户的社交行为。相反,它们的角色应该是辅助和支持,成为用户的社交管家。社交产品应当关注如何帮助用户维系和唤醒关系,而不是通过算法和推送干扰用户的社交体验。
例如,社交产品可以通过提醒用户与朋友联系,提供定制化的祝福和关怀建议,让用户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记珍惜身边的人。这种辅助的方式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维护人际关系,增强情感的连接,而不是让社交变得机械和单调。
2. 提供多元化的社交方式
未来的社交产品应提供多元化的社交方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沟通,社交产品还可以引入语音、直播、虚拟现实等多种形式,让用户能够以更丰富的方式进行交流。通过多样性的社交形式,用户可以在不同场景下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互动方式,提升社交体验。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用户可以在虚拟空间中与朋友互动,享受类似于面对面的真实体验。这种创新的社交方式不仅能够增强情感的连接,还能为用户带来更具沉浸感的社交体验。
本文由 @野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小红书官网截图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