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写出10w+阅读量文章,靠的是这几个秘诀

0 评论 1249 浏览 0 收藏 14 分钟

在数字化时代,AI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内容创作领域,帮助创作者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产出高质量文章。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AI如何助力创作者打造爆款文章,并揭示了AI创作背后的几个关键秘诀。

时至今日,仅仅一年多的时间,AI的发展已经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光是面对利用AI工具创作内容,人们都已经分成了两个派别,一派利用AI锦上添花,另一派则在使用过后始终觉得AI差强人意。

AI真的发展的还不够吗?实际上与AI交互时“说简单和说明白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觉得差强人意的一派中,很多人往往还停留在简单对话当中,而从质疑到理解确实需要走一大截弯路。

那么利用AI去打造一篇爆款文章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就着这个话题,见实邀约到了序美智能联合创始人王伟男来到直播间,共同探讨如何打造爆款文章以及AI如何辅助等相关内容。

这位曾用AI写出十万+的AI从业者给出了他对内容创作的理解,先抓住人性再用AI思维与AI对话,只要坚持,就充满可能。

接下来,就一起回到现场中去,听听王伟男的理解与思考。如下,Enjoy:

01 打造爆款公众号要考虑机制更要考虑人性

打造爆款公众号的第一步是先知道爆款文章都是什么样子。王伟男将“爆款内容”的分类将其分为几个类型。

1)信息类内容。像刀郎的作品,就是热点信息,属于breaking news。在微信生态中,直播号和视频号也是热门信息,关键在于快速发布。

2)情绪类内容。刀郎的内容还有情绪类的元素。他作为一位老歌手,展现的是情绪流的东西。基哥所做的一些内容,包括我自己的一些创作,都是为了抓住大家,提供情绪价值。这样的情绪价值或者让你发财,或者让你产生共鸣和回忆。

3)故事干货类的内容。即提供一些见识,展现深度思考。用户可能在阅读文章后,会和作者产生更深层次的连接和合作,这是一种灵魂的交流,和大家读书的体验有相似之处。

而第二步则是得明白读者需要什么,并获得公众号的推荐流。

王伟男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自己的规律,想要突破推荐机制获得流量大关需要突破5大关卡。

第一道关卡,权威性。这种权威性非常有价值,如果你今天想写一篇类似的内容,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权威性,如果没有,在相同的信息背景下,成功的机会就会大打折扣。PK算法的本质是一场赛马,看谁能最终胜出。

第二道关卡,优质粉丝。如果积累了拥有大量深度阅读能力的粉丝能够为在流量的竞争增加一份优势。

第三道关卡,是新闻敏感度。制作大量内容后,最容易引发爆炸性新闻的就是breaking news。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并创作相关内容,你就占据了优势。

第四道关卡:内容到底该写多少。第五道关卡才是是否使用AI系统来撰写。使用AI的目的无非是提高效率。原本在编写课程或内容时,单位时间内可能只能完成5000字,而现在借助AI,可以达到2万字。

那么AI在这个过程中能辅助什么?

其中一点就是,建立超大内容库。通过技术手段整理内容库,包括引用的典籍、理论依据以及相关书籍和学习内容。尤其在数据整合方面,AI的效率远比人工要高得多。

第二点则是通过对平台机制的理解和大数据的分析,帮助编辑在内容和选题上更加完善,而在未来,AI在这个方向的发力点更多。

第三点则是通过人工筛选用户喜欢的风格后,AI帮助创作者在既定的风格模式下批量生成用户喜欢的内容,包括和用户的互动。

这也就引出了打造爆款公众号文章的第三步,与用户共鸣。

王伟男提到,无论是AI创作的内容还是人工写出来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能否引起用户的共鸣与兴趣。人们之所以喜欢自己的内容,是因为一种双向选择。如果有人对科技或数据类内容不感兴趣,他们自然不会关注。

此外自己的内容体系,无论是不是由AI生成,都要保持一致的风格,即使内容是由AI生成的,大多数朋友也难以分辨。

02 要用AI思维与AI对话

在考虑好人性与一些必要条件后,AI该如何给我们的文章赋能就成了重点。

王伟男表示,其实只要设定合适的指令,AI生成内容是相对容易的。然而,为什么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很多人缺乏沟通能力,这使得事情变得复杂。许多人在想要赚钱时,只是简单地给大模型下达命令:“我想赚钱。”这样做,他们就失去了大部分用户,而且没有有效的方法去改变这一局面。

该如何与AI对话?王伟男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代码思维与逆向思维。

代码思维的概念是为了适应大模型的多轮对话而提出的。在与AI进行反复沟通的过程中,能够产出优质内容。

代码思维可以理解为,文章中的A、B、C各段落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的关系。这些关系可能是递进的、并列的,或是包含的,甚至还有其他复杂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段落之间、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多种联结方式。

关键在于理解A、B、C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以及它们之间会产生怎样的互动。无论是文字、段落还是句子,都需要不断为其下定义。

例如,见实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刀郎的内容时,其展现的数据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与当前热点有什么关联?

而在下一篇文章中,可能又会涉及另一个歌手的类似话题。刀郎本质上是一个歌手,而这个“歌手X”可以是刀郎,也可以是周杰伦,或者其他歌手如林俊杰。这些选择也容易显露出年龄差异。

那么数据对歌手X的影响又占多大比重呢?比如,一个歌手正在视频号上直播。那么,他的数据会与刀郎相互作用。如果我将刀郎视为X,而周杰伦视为Y,那么在周杰伦在视频号直播时,他的数据与刀郎的数据对比,就会显示出X与Y之间的差异。

通过这些数据模型的比较,实际上形成了一篇新的文章。代码思维的关键在于,确保内容不是随意编造的,而是要始终有理论依据。

另一个则是逆向工程思维,即对目标账号进行逆向分析及研究,从而演绎并得出该账号的处理流程、组织结构、功能特性等设计要素,以制作出功能相近,但又不完全一样的产品。

它并非简单的模仿或抄袭,而是一种深入理解事物构成的方法。当想要创造某样东西时,最有效的途径是先剖析其构成要素。逆向工程的核心其实是理解和超越,通过这个过程进行拆解,关键步骤在于三点。

首先,需要有明确的思路。例如,通过讨论和尝试,可以确定哪些步骤可行,哪些需要调整。

接下来是确定目标和收集信息。分析大博主的文案和视频号内容,了解不同内容的分类,如消息体系、干货分享体系、采访后整理文稿体系、以及直播线分享会体系。同时,测试每种内容是否能吸引观众。

第三步是考虑设计一些自己的内容,让自己的东西更加丰富且适合自己用户的阅览习惯。

03 你不得不防的大坑

虽然AI是未来做内容的必然趋势,但历史的发展都是螺旋状曲线向前的,哪怕是AI也会有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王伟男表示,躬身入局AI做内容,是需要规避以下几个大坑的。

第一个坑是避免盲目,要懂得寻找清晰的趋势,并坚持下去。

学习的关键在于实践,因为它极其珍贵。有时我们会投入大量精力去探索和了解,但如果不付诸实践,就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很多人总是向成功人士或财富积累者寻求一些模糊的答案,但事实并非如此。

以自己为例,达到十万+的成绩背后,其实是经历了大量持续的坚持和探索。AI能够放大编辑的势能,但不能省略掉编辑亲身实践的经历,如果你认为有了AI就能够避免吃苦,这种思路大不可取。

同时,选择好时代和趋势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清晰的趋势至关重要。你必须认可这一趋势,并坚持下去,才能看到成果。就以AI赛道为例,许多同行利用AI技术在支付领域追逐热点,虽然短期内吸引了注意力,但最终未能持久,因为他们没有看清AI的大趋势。

他们只是以为这一块能赚钱,蒙混过关,最后退出市场。内容和AI同样如此,如果只是图短期快钱,很容易在浅尝辄止之后就寻找新的方向,结果反而加速被淘汰的命运。

第二个坑是关于小广告。很多人会告诉你,花99元就能搞定一切,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导。机会是存在的,但有很大的概率问题。

内容是否有价值?这取决于自己。比如利用AI为ToB企业提供深度内容服务,这通常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如果用AI做情感类内容,比如心理咨询师,这也可能有价值。但很多人总是将任何内容包装成有价值的东西。许多人做书、做内容,常常强调自己是某个四线城市的逆袭者,可过两天说自己是个老演员。

这种表述就属于“割韭菜”的内容,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化的背景下,问题更为突出。因此,要选择那些有长期稳定性且较具技术含量的内容,即使听起来无聊,也值得去学习,而不是那种宣称花99元就能解决问题的内容。

第三个坑是,大家必须去做一些实际的尝试。否则,根本无法继续前进。很多人每天都在问如何解决问题,然而,当他们得到答案后,却不相信,仍然想按照自己的理论去做。

王伟男还提到在观察到的这三个大“坑”中,很多人一开始利用大模型创作内容,但没有坚持下去。实际上,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AI将逐渐掌控这个领域,如果没有坚持下去就很可能被淘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见实】,微信公众号:【见实】,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