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体验报告——微信
作为一款国民应用,微信的设计有很多值得分析和借鉴的地方。这篇文章,作者就对微信的部分功能进行了分析,大家一起来看。
上线于2011年的微信最初仅是简单的即时通讯软件。历时十余年迭代发展,凭借其强大的功能以及方便快捷的使用体验,微信迅速赢得了广泛的用户基础。如今微信已成为集通讯、社交、支付、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化平台。
笔者对微信这一产品进行体验,从体验环境与产品概述、用户分析、产品分析、用户评论等角度进行分析,并最后得出产品建议。
一、体验环境与产品概述
二、用户分析
1.应用数据分析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止至2024年上半年,微信及WeChat的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3.7亿人,保有量在平均线附近波动。微信如今更侧重于存量运营,增量可能更多来源于同用户多账号与老年人普及且空间有限。截止至2024/10,微信独立设备数量为第二名QQ的两倍,且因存在同用户注册多平台情况,预计微信占有率拥有绝对优势。
从性别比例来看,微信使用人群中男性占比为55.2%,略高于女性占比;就年龄占比来看,35岁以下人群占比49.03%、35岁以上人群占比50.96%,其中60岁以上人群因对互联网接受度较低与硬件约束等因素占比较低,为3.52%、因注册条件包含手机号与设备限制等,18岁以下人群占比最少,为1.44%。
2. 用户特征
微信作为即时通讯的国民级APP,如今用户包含几乎所有互联网使用群体。
但从年龄特征来看,微信用户数量以35岁为界各占半数。
其中35岁以下人群主要为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群体与正在工作中的职场人士,他们因工作或学习主动或被动使用微信进行即时沟通与生活分享,他们拥有一定空闲时间、对新兴事物接受速度快、平均素质较高、在通讯需求之外也存在一定娱乐等需求可供挖掘;35岁以上用户人群一般拥有较多空闲时间且被互联网其他产品渗透率相较于年轻群体不高,但对新兴事物接受程度较低且移动设备操作水平低于年轻群体,这一特征导致他们可能对于一些新兴互联网产品了解度不高,借助微信高基数高普及率特征可能有进一步增量空间。
3. 用户需求
微信作为一款十分成熟的即时通讯软件,在过去十余年内向用户带来了众多优秀的功能。现如今微信已渗透到用户生活的各个角落,用户们对于数年前惊艳他们的小程序、便捷支付等功能早就习以为常,随微信生态体系持续完善与数字化进程推进,用户需求也对应调整。
综上,我们可以列出微信满足的用户需求如下:
三、产品分析
1. 产品迭代历程
就微信主要更新改动来看,微信红包、小程序与公众号等重要更新极大提高了微信整体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用户。而随用户数量日益增多,近年来微信更多侧重于功能优化。
2. 主要界面展示
因微信用户群体广泛且包含接受程度不同的群体,微信界面长期以来均保持简洁明了的页面,操作步骤追求便捷,以适应大部分用户操作。
整体配色以白灰为主,其中融入绿色与蓝色,使图标在各种背景下都清晰可见。
发现页面除朋友圈外内置多款娱乐、生活应用,红点提醒保持微信一贯作风相对克制。
3. 产品结构图
微信的功能架构图如上所示,共有四大功能模块,分别为微信消息、通讯录、发现、我的,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相互连接,其中微信消息模块最为核心。
4. 商业模式
微信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广告收入、增值服务、金融服务、企业服务和电商业务等。
按B端与C端来看,B端收入为微信主要收入来源,微信通过在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内提供广告服务以获取广告收入、此外还对小程序商家及平台服务收取费用等;C端收入主要依靠其广泛推广的微信支付提供相关金融服务手续费、公众号付费阅读、表情商店、直播礼物等。
目前来看,微信B端收入仍占主要部分,未来可通过进一步优化广告推荐算法与探索新收费板块等模式进一步提高收入;C端付费模式的探索则为未来潜力方向,如直播打赏、公众号赞赏与付费阅读等。
5. 运营分析
这里以AARRR模型为基础分析微信的运营路径,即拉新、促活、留存、收益、推荐五个阶段。
考虑到微信已大致对互联网人群完成全覆盖且用户粘性较高,下文主要将从促活与收益角度进行分析。
促活:即如何增加除微信即时通讯功能外用户使用时间。目前较为成熟模式为公众号知识服务、游戏板块、小程序促活,通过内容分享、带有社交性质的小游戏等方式提高用户活跃度。此外微信近期推出的如听一听、直播、看一看等功能在促活方面仍有较大潜力,未来可考虑进一步增加相关功能引流、强化社交属性等方式提高日活。
收益:基于上文商业模式,此处也分B端与C端进行讨论。
1)对于原有B端广告业务可考虑进一步细分业务收费类型,同时根据用户习惯匹配广告内容,以提高业务效率。同时对于尚未成熟的业务可以借鉴同类产品收益方法,如后期在听一听音频内插入相关语音广告、在看一看内引入商品软广告等模式。
2)C端目前直播板块笔者认为潜力较大,主要目标群体可为接触其他直播产品较少的中老年群体或知识付费直播,同时引入微信社交功能扩大影响力。此外如看一看知识付费、听一听付费电台等功能也可考虑。至于即时通讯相关功能付费,笔者认为不应当优先考虑。
6. 用户评价:
APP商店评分:
统计最近于9.20日更新的iOS 8.0.52版本至今约7000条评论,整理提及较多的用户反馈后分为已有功能改进与新增功能建议并根据提及次数由多到少向下排列,结果如下:
1) “无法使用实况”与“公众号消息被折叠”
背景:
9月19日微信宣布可在朋友圈发布实况照片便在社交媒体引起热议,9月20日微信iOS端更新后众多用户却发现自己的朋友圈并未更新实况功能,而其他部分朋友甚至是自己的其他微信账号却可以发送实况照片,众多不明所以的用户为此在软件评论区留下差评。
此外在更新过后,公众号消息被折叠进服务号且没有任何提示,服务号页面中公众号消息仅显示第一条而余下近半空间为微信“看一看”功能内容。部分用户重要公众号消息(如机票信息、医院预约、银行资金动向、快递信息、12306有关信息等)因消息折叠而错过,造成了一定的不便,还有部分用户对强制引流“看一看”表达不满,上述原因导致部分用户对软件差评。
分析与建议:
两类型的用户反馈本质上可归为一类——用户并不清楚微信更新后的具体变化及安排。
在9月20日微信更新后曾表明“实况”功能仍处于灰度测试阶段,后续会陆续向所有ios用户开放,但仍有较多用户不了解相关安排并留下负面评论,这一现象持续到9月24号完成测试才逐渐停止;同样对于消息折叠问题,用户因为没有收到相关提示而仍保持之前的惯性思维导致不便。就笔者自身来说,在撰写报告之前也从未体验或听说过微信发现页面更新了“看一看”、“听一听”等功能,至于其他细节性的优化则也仅由社交媒体宣传后才能得知,因而在使用微信时也仅会使用已知的基础功能,即使存在功能优化也难以察觉并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尽管微信多年来均不详细介绍功能更新内容以追求简洁并避免误导等问题。但针对近期反馈,笔者认为微信在保留原有简洁风格的前提下,至少应考虑对可能造成消极影响(负面舆论影响、用户的不便甚至损失)的功能更新制作有关提醒,在一定程度避免用户误解或不便的同时,也能缓解在出现消极影响后的相关处理压力。
具体来说,微信可考虑在灰度测试期间在发布朋友圈步骤中图片与视频选择区域增加提示按钮以告知更新安排以免用户产生误解。而进一步思考,对于朋友圈推出实况这一重大社交更新,进行灰度测试造成部分活跃用户相较于其他用户暂时缺失部分社交功能可能影响部分用户体验,也可考虑更为完善的解决方案,如用户报名测试新功能或优先选择朋友圈活跃度较高用户等。
而对于消息折叠问题,这一改动官方解释消息折叠旨在便利用户查看消息,但从结果来看,这一变化更多带来负面反馈,因而笔者倾向于认为这一动作为推广微信“看一看”的运营动作。为平衡用户体验与商业利益,个人建议可改为在搜索功能下方空白区域推广“看一看”功能,这一操作不改变用户原有操作路径,且部分使用搜索功能的用户存在对“看一看”的使用场景,用户接受程度可能相对较高。
2)多群聊转发操作复杂
部分用户反馈在微信群发助手内群发需逐一勾选群聊,在部分工作场景或节假日时期存在对应需求场景时给部分用户带来了不便,因而部分用户建议优化群发系统。
回顾微信通讯录系统,对于联系人与群聊来说,在通讯录中查找联系人可直接下滑按首字母寻找,且标签功能使得用户能够自主分组联系人,从而在群发操作中可全选某一标签内联系人,进一步便捷相关操作;而对于群聊来说,通讯录内群聊仅支持用户自主添加群聊且无分组与排序功能,目前用户管理群聊需要自主设置群聊名称以便于查找与操作,且暂无批量操作功能。
因而在考虑用户需求产生原因后,笔者建议在通讯录内将好友分组功能同步至群聊,即将原有“群聊”改为“群聊标签”,同时将原“标签”改为“朋友标签”以更使名称与功能相对应。用户点击“群聊标签”后参考原有“标签”布局,用户可自行新建或管理群聊分组,此外考虑到通讯录内存在全部好友按字母排序的板块,群聊标签内也可设置“全部群聊”部分并同样按照首字母进行排序以适配原有按备注分类群聊的用户。
3)其余用户部分评论
考虑到可能的资源限制问题,其余提及评论重要性相对较低、抑或是可能投入产出比相对不高,但可作为后续优化方向。
首先“被好友删除后无提醒”问题可参考同类产品QQ的做法,在被好友删除后再次打开聊天框时系统会进行委婉的文字提醒,并可快捷跳转至对方个人资料或申请添加对方好友,这一功能实现难度较低但优先级可能不高。
其次“方言转文字难以识别”问题主要为聊天语音系统优化,最优解可参考其他类型语音转文字软件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通过定位识别后的句段以帮助用户复听从而辨别语音内容,完成后可一并解决类似“语音倍速”、“语音快进”等用户需求,但可能存在一定实现难度或投入产出比不高,后续可考虑按需逐步进行优化。
最后“强制社交”主要指在“视频号”、“看一看”等功能中用户进行“点赞”操作后会同步分享给好友相关记录,其中视频号部分已在前段时间将“喜欢”与“推荐”按钮分离,但仍有部分用户未注意到相关变化导致误解,其本质仍为微信更新改动提醒问题,至于其余部分,笔者相信微信未来会进一步调整,在娱乐板块中寻找到社交与隐私的平衡。
四、总结
微信以“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为宗旨,致力于打造以即时通讯为核心的国民级综合平台,整体风格简洁明了,操作便捷高效。在其高用户基数背景下未来平台功能开发潜力巨大,但一方面微信需进一步探索相关商业模式完善与创新,另一方面也需考虑到用户群体的多样化与差异性、社交与隐私的平衡等问题,以为更多用户呈现更为优秀的产品。
最后感谢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内前辈的文章,你们的文章在我撰写本文时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同时也感谢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提供了供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本人并无产品经理经验,此文主要为第一份实习而做的准备,文章结构并不完善,内容或有欠缺,整体撰写过程中难无纰漏,也请大家包含并欢迎指正。
主要参考文章:
《滴答清单:达成更多,用心生活 —— 产品体验报告》 作者: Renee
《如何撰写产品体验报告?》 作者:拾二
《《微信读书》产品分析报告》 作者:🍁
本文由 @Lzy8328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