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同理心和共情
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算是产品经理必备的优势了,很多大佬都在提及。那你知道这两者的区别吗?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应用呢?
发现简历中写个人优势的时候,写了”具备同理心,能够和用户共情“,我看到这里就顺嘴向面试者提问”那你能讲一讲什么是同理心,什么是共情吗?你在实际中怎么去应用的“,面试者一下就蒙B了。
我终于也变成了自己讨厌的那个面试官🤮🤮,把人家搞的紧张兮兮的,其实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一、同理心和共情的区别
共情能力这个说法,我依稀记得是疫情期间2020年前后开始在互联网产品中开始占据话语权,共情在那段时间上面一直被强调,要求防疫和政府人员工作中学会共情,不要一刀切。那为什么要强调共情?先了解下同理心和共情的区别。
经过一晚上的分析思考,得出以下观点,仅供批判。同理心,是指具备理解用户想法、感受的能力,共情能力,更多是将自己代入场景产生和用户相同的情绪和感受。举个例子,张三马上要晋级答辩,你理解张三此时的紧张焦虑情绪;而共情,是你看到张三晋级答辩,你也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张一鸣做抖音,不是因为他自己缺娱乐资源,但是他理解用户要什么,余佳文在大学期间,由于经常忘记课程表和上课地点,这激发了他开发“超级课程表”这款应用的灵感。简单来讲:同理心是”想他人之所想“,共情能力是”感他人之所感“。同理心更多关注是想法,共情更多关注是情绪感受。
二、同理心和共情如何应用?
同理心和共情都能让我们更快理解用户,并且落地符合用户的产品。深入理解用户的痛点、目标和动机,这样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满足需求的产品。方法通常涉及用户研究、需求分析、数据分析等,来确保产品功能与用户基础需求相匹配。
共情则进一步,它不仅关注用户的基础需求,还关注用户的情感体验。具备共情能力的目的在于增强产品的情绪价值,即通过设计、策略等让产品or信息or设计能够与用户产生共鸣,进而达成增强用户体验、增加产品价值和成交。
用户的感受需求可以氛围两类:
1.自身已有的感受,不论好坏,都需要得到确认和表达,如果坏的感受,需要去化解;
2.自身没有的感受,尤其是”良好感受“,需要从外界获取。
对应产品的任务就是:
1.替用户去确认、表达和化解已有感受;
2.给用户提供他想要的感受,最简单的标准,就是情景再现,将用户放到具体的场景情景中检验。
1. 共情在互联网产品和运营中的应用
1)用户研究:
- 进行深度访谈,倾听用户的故事和体验,理解他们的需求。
- 观察用户的行为,通过调查来捕捉用户在自然环境中与产品的动作。
2)同理心地图:
- 创建同理心地图,记录用户的思考、感受、说法和行动,帮助团队深入理解用户。
3)故事板:
- 制作故事板来描绘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具体场景,帮助团队可视化用户体验。
4)用户画像:
- 利用用户数据创建详细的用户画像,以便更好地理解用户群体,并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制定运营策略。
5)个性化内容:
- 根据用户画像和用户行为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提高用户参与度。
6)用户反馈机制:
- 建立有效的用户反馈机制,比如在线调查、用户论坛、客服反馈等,确保用户的声音能够被听到。
7)情感营销:
- 在营销活动中融入情感元素,比如通过故事营销、用户见证等方式,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系。
8)危机管理:
- 在处理用户投诉或产品问题时,展现共情,理解用户的情绪,并提供及时、真诚的解决方案。
9)用户激励:
- 设计积分、徽章、排行榜等激励机制,满足用户的成就感和社交需求。
10)透明沟通:
- 与用户保持开放和透明的沟通,让用户了解产品背后的故事和更新。
本文由 @luff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