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分层体系实操指南:新手产品经理必备技能(流程篇)

0 评论 389 浏览 3 收藏 8 分钟

构建用户标签体系是产品经理实现用户精细化运营的关键步骤。通过明确目标、确定标签维度、数据采集、设计标签规则和标签打标与应用这五个环节。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些启发,让你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自如地建立和应用用户标签体系。

在产品经理的工作中,建立用户标签体系是实现用户精细化管理和提升业务效果的重要工具。

这一体系不仅帮助我们更精准地了解用户,还能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支持产品优化、提升用户体验、促进业务增长。

下文是我在过往的工作中,对用户标签的体系建立的流程和经验,分享给大家。那么,如何系统地搭建用户标签体系?以下五个步骤将帮助你快速掌握这个流程。

1. 明确目标:为什么要建立用户标签?

在搭建用户标签体系之前,首先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无论是提升用户留存,还是优化业务转化,清晰的目标可以帮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用户的关键行为上,进而构建精准的标签体系。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目标是提升复购率,那么你就需要关注用户的购买行为标签,而不是仅仅依赖基础属性。如果是优化电商平台的复购率作为目标,可以通过分析用户购买行为,发现大部分用户在第一次购买后的90天内没有回购。基于这个现象,可以制定针对这类用户的“潜在回购用户”标签,并通过个性化的营销手段刺激他们的再次购买。

总结:明确的目标不仅帮助你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标签,还能保证运营策略与用户行为紧密贴合,避免标签无效或浪费资源。

2. 确定标签维度:标签应该涵盖哪些方面?

当目标明确后,接下来就是确定合适的标签维度。维度的选择决定了我们能从多大的范围内捕捉到用户的特征。

常见的标签维度包括用户的基础属性(如年龄、性别)、行为数据(如登录频率、购买行为)以及偏好信息(如对某类商品的偏好)。

在日常工作中,用户行为数据通常是最具指导性的维度之一。在用户分层运营中,单靠基础属性来划分用户,效果非常有限。所以必须加大对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尤其是对用户在平台内的操作路径、使用频率等数据。例如,通过“频繁访问特定品类页面 + 未购买”的组合标签,精准锁定了一批高潜力用户,并通过定向优惠券促成了转化。此类行为标签比单纯的性别、年龄等属性更具业务价值。

总结:标签维度的多样化和组合能力决定了你对用户的理解深度。不同的业务场景可能需要不同的维度组合,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用户属性。

3. 数据来源与数据采集:如何获得用户数据?

有了标签维度的框架后,接下来就是确保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持标签的打标。这一步要求我们明确数据来源,并且搭建起持续、准确的数据采集机制。数据质量的高低,往往直接决定了标签的有效性。

以往我在处理用户标签时,最常用的数据来源是平台内部数据,比如用户的操作记录、购物行为和搜索习惯。但仅依赖内部数据有时不足以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曾经我们发现用户对某类商品的兴趣低于预期,但从外部广告数据中看,很多用户对这个品类的兴趣其实很高,广告点击率远高于平台表现。这时,我们将外部数据与内部行为数据结合,重新定义了标签规则,结果使得推荐的精确度和转化率显著提升。

总结:数据来源的丰富性决定了标签的准确性。除了平台内的数据,外部来源和用户反馈都能为标签的精确度提供支持。关键在于如何整合这些数据,使之为你的运营决策服务。

4. 设计标签规则:如何有效设计用户标签?

当你手头有了足够的数据,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设计出一套清晰且灵活的标签规则。标签应该简洁明了,同时能够动态更新,以反映用户行为的变化。过于复杂的标签体系往往会导致运营团队在执行时无所适从,反而影响了标签的实际效果。

在我参与的一次用户精细化运营中,曾给用户打了非常复杂的标签,涵盖了十几个行为维度,结果导致后续的运营效率大幅下降。随后立马推倒重做,完成了新的标签设计,仅保留了关键行为维度,如“活跃用户 + 偏好电子产品”,并根据用户行为变化进行动态更新。通过这种简化后的标签组合,业务方更容易在运营中捕捉到高价值用户,并根据标签进行精准的营销,最终效果远好于复杂标签时的表现。

我在重构标签时的思路分享给大家

  1. 首先找到此业务目标下关注的数据指标
  2. 根据收集的数据能够与这些数据直接对应
  3. 如果范围区间不好确定,使用2-5-3的标准进行区间划分

总结:标签的设计应以简洁为原则,尽量避免过多过细的标签规则。灵活的标签组合加上动态更新,能够让你更高效地管理和运营用户。

5. 标签打标与应用:如何将标签应用于用户?

标签设计完成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标签应用到具体用户身上。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自动化打标规则来确保标签系统能够实时、精准地为用户打上合适的标签。

当然,手动打标在某些特殊场景下也有用武之地,比如大型促销活动时,针对VIP用户的手动打标可以确保特殊优惠的及时推送。这些操作方式的灵活性,决定了标签体系的实际运营效果。

总结:自动化打标是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但手动打标也能在特定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结合,能够使用户管理更加灵活、精准。

本文由 @努力做产品的小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