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自欺欺人的产品规划

0 评论 1159 浏览 1 收藏 5 分钟

在产品开发和业务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一个挑战:如何确保我们的规划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基于坚实的论据和实际需求。本文深入探讨了当前产品规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揭示了那些看似合理却可能导致自欺欺人的规划依据。

这一两年的业务规划,给我最明显的一种感觉就是大家都在自欺欺人,自嗨式的脑暴会,我发现自己完全融入不了这样的氛围中。

你们在参与一些这样的会议,会不会也有这样的体验。所谓的产品规划,他们的依据基本有这几类:

  1. 调研后,发现一种新的业务场景,以此作为产品新的增值方向;
  2. 个别用户的自我表述,阐述了部分功能需求;
  3. 依附于生态的业务,某一阶段,生态产品开始尝试推广新功能,生态下的产品以此作为方向;

以上三种基本都是近一两年作为产品规划的常用依据,但往往在业务实践过程中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对业务的发展几乎没有太大的正向作用。

上述三种情况如果仅仅是作为业务的探索项目是完全没问题的,但如果盲目的将其作为产品主要的规划方向,是不太理性的。

当任何用户对某个功能或者场景产生需求的时候,且这种需求不是可有可无,那么用户自身是一定会想方设法去解决的,也就是我们做产品过程常说的用户在针对痛点问题时,当前都是如何解决的。

这种方式无论是发生在产品内还是产品外,对于业务人员来说,一定是有迹可循的。

就好比电商商家说,客户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公司内的其他人也在说客户管理是个不错的方向。但实际上,有多少商家现在有在做客户管理的工作,即使没有现成的产品,如果商家觉得真的有需求,他也一定会找其他替代方案。

如果仅凭用户的一面之词,做出来的产品又会发现,好像实际的使用率并不高。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又会思考,会不会是功能门槛问题,又或者是功能本身没有达到用户需求。发现没,大家又开始陷于新的问题,越到后面发现全是无解的问题。

所以,如果将上述三种现象作为产品规划依据,就好像是无根浮萍,抓不住本质,有力也无处使。

反观一些成功的项目,在立项之初,往往都有令人信服的论据。这份论据可以是现有数据,也可以是成功先例或竞品。这本质上是一个很好理解的道理,但就是过于急功近利,过于想要增长,导致我们发现了一点零星的火光,就将其作为燎原的希望。

如果这些火光没有足够的论据、论点支撑,就支撑不起业务规划,也改变不了我们现有的困境。

用户表达;借鉴竞品;新的业务场景;政策导向;产品生态改变;等等诸如此类的信息,在我看来只是单个的论点,而既然是论点就一定有错有对,想要证明你是对的,就少不了论据。

不管论点多么的新颖、奇特,都一定不要忘记用论据去佐证,拥有足够说服力的论据才能让你的论点作为业务长期的规划。

不然就是在自欺欺人,只能强行在自我提出虚无的论点中找论据,这才是最痛苦的。

专栏作家

都市摆渡人,公众号:都市摆渡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电商行业资深产品经理,专注提升产品认知和思维,期待共同进步。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