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商,自营与平台模式的异同理解
电商平台,为什么会有自营和第三方的区别,难道只是发货速度不一样吗?这篇文章,作者表达了他的观点,一起来看看。
本质上,自营、平台都是电商平台与商家对权责利分配的博弈探索,各个电商平台在自营 or 平台模式间的不同选择,也是平台间对商品经营策略差异化理解的核心体现。
平台与自营的核心区别,在于经营权力是否愿意“下放”给商家,平台是要短期内的成交规模增长 or 经营权力的“集中”。对平台而言,自营模式下的经营权力要远大于平台模式,但也承担着极大的货权风险,经营压力更大(货物可都是真金白银换来的),但平台模式中,可以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商家的经营能动性,平台做好防控和服务即可,“轻资产、轻运营”的特点短时间内能给平台带来规模的放大效应。此外,平台与自营模式,在业务支撑层面也有着显著不同,比如为匹配重资产的经营模式,自营模式下,对商业关系的运营比平台更复杂(1:1与1:N),结算账期、结算方式、发票开具也比平台更“重”、更“长”。
但是无论是平台还是自营模式,本质上期望带来的效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自家平台保持流量优势、成为用户的第一选择,但是在流量见顶、打法趋同、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大家变得异常“敏感”、“担忧”。所以无论哪种模式,平台都既“焦虑”(本身有流量、运营等成本,通过降低采购成本、吸引供应商投入营销资源来最大限度保障平台利益),又“贪婪”(直接触达用户,要成交规模、吸引高净值用户,形成规模优势,最终造就市场的垄断地位),所以最后很可能是平台以及资源优势大的商家活下来,大家都看到的是站在台前的各个平台烧钱&竞争→决胜、垄断,却忽略了大的品牌商、代运营商,也在幕后做着相同的事情,以此达到在平台上同一赛道对同类商家的挤压、垄断,甚至是争夺对平台的话语权……
但是细化到具体的类目、具体的商家、各自平台的发展阶段,不同模式的选择还是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对于平台沉淀了商品运营能力的类目,以自营模式经营可以打开平台的利润增长曲线,而对于商家已经有了成熟的经营方法,以平台模式可以让平台轻资产运营、快速实现跑马圈地,背后的主线是分化的商品运营能力和双方的分工合作,也是电商平台与商家背后的博弈,对于运营人才的培养和争夺。
以上就是我现阶段对平台与自营模式不同的理解,欢迎讨论。
本文由 @左手键盘右手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