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杂谈|尸位的业务简直恶心
在职场的复杂生态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那些只关注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同事,他们对工作缺乏整体视角和责任感,这种现象被称为“尸位”。
职场中你都不知道有些人怎么就变得麻木而推诿,本位而山头,自大而愚昧,目光之局限仅能看到一平方米,是的,工位的大小。
“他们部门的事情管我什么事情?”
“这个事情需要他们自己想办法啊,我们到时间就要下班了”
“不行,必须有技术人员支持我们才行,万一出了意外活动就只好停下来”
“……”
职场中,组织的精细化分工导致的结果就是会出现一堆短视的工具人,不少人被分工、考核的束缚扰乱心神,形成职场管窥视角。资本驱动分工就是为了提高每一个细分环节的效率,可以让工人聚焦于有限的视野内重复的劳作,降低成本、提升节点的能力。
如此一来,其实管理中的层带就非常有必要了。大部分的工具人去做重复、没有创造力的工作,少部分的人来管理这部分人,再有极少部分的负责创造、创新。
组织中人群的分布是一个漏斗形状,反过来信息、知识密度的分布也是一个大大的漏斗。(尽管互联网化浪潮席卷很多行业,不少团队也纷纷推崇扁平化管理,不少一把手也不敢再高高在上脱离业务太远,但形式上的削减只会体现到组织架构图上面。对于现实的团队,你想一想貌似还不是一座座小金字塔嘛)
职场中难免听到一些说法、甚至自己曾经也是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部门、岗位、人员没必要知道这些信息,他们聚焦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不知道也不影响协作的开展,知道也没有什么增益。
但“信息”在组织里面是个奇妙的东西,就像是可以流通的“信任货币”,强信息节点一般对应着组织中的节点位置,高信息密度点意味着一个具备广泛链接的组织人,这样的节点被这张协作网络依赖。很多管理者,不论是高层、中层、甚至基层的组长/leader们,谁不想成为这样的点呢?让自己变得重要、被依赖、有组织价值,得到认可的兑现,难道不是职场人的一个主要目的么。
这样来看,组织中的尸位似乎必然出现,好吧!
当然,顶层组织者为了避免管窥导致尸位,通常还会设置有专门负责粘合、搅动的岗位,不过组织对岗位的管理方式,又决定这样的岗位也是基于管窥的前提下产生的。真正的源动力、起心、动念、释放信号和影响的,最终还是这个组织最核心的几个或者1个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听到、看到过很多团队,最终没有逃脱基因的魔咒,之前看到纯银v分享在taptap的顾问经历,从一开始的情投意合,到最终的团队倾向于技术话语权,以及管理者的一意孤行,无不展示着基因的重要性。
基因当然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就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会逐渐形成很多、很难改变的习性,团队基因就是组织的习性。没有大换血、大手术,也很难改变组织习性,不剜出毒瘤,他总会有蔓延的可能。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谁又不会在职场中遇到尸位的队友呢?但总会有人看不下去,总会有人站出来说:“我来,我有办法”。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就是owner意识。好在社会常常会给予这样的勇敢者最终的奖赏,算是闯荡江湖人们的光明。
如果遇到尸位的业务,那么多半也会发生如下情况,业务脱节、协作都是有漏洞且就是做不到MECE的境界,这时候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之前分享的文章,并且敢于站出来成为owner!
本文由 @Kris_3zzz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