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同程,OTA双雄竞速登山
在互联网行业的激烈竞争中,OTA平台携程和同程旅行如双雄并立,以强劲的增长势头在旅游业中突显。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两大OTA巨头如何在旅游业的增长红利中找准方向,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各自的战略布局,在国内外市场中划地盘、做大蛋糕,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2024年,互联网各赛道一片萧杀。
在刚刚过去的双11,以往宏大叙事中的中国消费,开始以一种温情和理性的姿态呈现在14亿国人面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消费行业确实已经陷进存量绞杀的泥沼,真正有增长的赛道其实不多了。
然而,除了OTA平台。
11月19日,携程集团(9961.HK)和同程旅行(0780.HK)同一天披露了2024年三季报。其中,携程集团实现营收159亿元,同比增长16%。同程旅行实现营收49.91亿元,虽然在体量上稍逊一筹,但凭借定位和所处的赛道后发先至,实现了同比51.3%的增长。
追溯商业史,二者都始发于2000年前后,先后经历了互联网萌芽期、发展期、内卷期,但在大多数细分领域增速放缓的情况,二者仍然还坐在高速列车上,在旅游市场这一座“富矿”上“挖呀挖呀挖”,这说明什么?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方向选对了。
01 旅游业强劲增长,红利大于竞争
这几年,旅游业的连续增长有目共睹。
根据文旅部数据,2022~2024Q3国内出游人次分别为25.3亿、48.9亿、42.37亿,中间的两次增幅分别达到93.3%和15.3%,2024年前三季度出境出游人次为9500万人次,同比增长52%,就拿刚刚过去不久的“十一”假期来说,全国近百个县城的酒店预订热度同比上涨超过50%。
同程旅行披露的一项数据更能体现这一趋势——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年累计服务人次达18.8亿,同比增长19.9%,用户平均消费频次提升至8.1次,人均消费频次同比增长15.9%。
放眼全国各大行业,也只有“新三样”的新能源汽车能有这样的增长速度,而在“旅游觉醒”的这两年,圈层和标签效应非常明显,譬如周边游、Z世代、县域旅游、特种兵旅游、新中式旅游等标签被人熟知,更潮流个性、性价比更高的旅游方式,已经成了新的风向标,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盲目追逐热门旅游目的地,而是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小众旅行。
这些现象给旅游业的未来规划了一个清晰脉络,那就是旅游成为社会的消费刚需已成定局,出游的人确实更多了,也将会变得更加频繁,旅游业的新增长与过去依靠人口规模形成的增长完全不同,国民新旅游之下,普惠与高质量发展并存。
所以我们看到,这两年旅游产业链相关行业和公司的业绩明显改善。比如2024年前三季度,7大航司实现营收合计约4557.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95.4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2%,再比如宋城演艺、三湘印象、湖南高速等业绩也都十分抢眼。
再往外看,世界旅行与旅游理事会(WTTC)的一份报告称,2024年全球旅游业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将达到10%,对全球GDP的贡献预计将同比增长12.1%,达到创纪录的11.1万亿美元。这更意味着,旅游业的增长既是中国的“独行者速”,也有海外的“众行者远”,国内和海外的旅游市场都有光明的前途。
新一波旅游红利,正在释放。
02 旅游出海看携程,国内增长看同程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OTA行业会进入新一轮的强烈竞争?
非也。
恰恰相反,这一轮红利的释放会远远大于竞争。
中国的OTA行业比较特殊,虽然早期一度出现亏钱也要竞争的不堪往事,但最近五年来既没有强有力的新玩家入场,老玩家的基本盘也十分稳固,比如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同程旅行的年付费用户达2.3亿人,每位用户平均收入同比增长53.2%,不管是活跃规模还是用户粘性,都挖开了宽宽的护城河,基本盘十分稳固。
分蛋糕显然会比抢蛋糕更轻松更容易,在过去两年无论是携程还是同程,营收增速都远远跑赢行业,可以预见在至少未来三五年时间内,OTA行业更多的是强化优势而非竞争。
更准确来说,整个行业在吃红利时更倾向于“划地盘”,各大OTA的策略会走向分化,而影响这一策略的则是市场变化、早期布局、用户特征等纬度。
比如,国内旅游最大的风口是大众旅游消费崛起,消费者相比以前更为理性,该省省该花花,主打质价比,同时县域为主的下沉市场消费也在迅速扩张,旅行逐渐走向体验时代,多巴胺经济引领消费新趋势,情绪价值成为旅行的指引方向和目的,相应的,市场也由流量增长向用户价值驱动模式转变,向存量用户要价值。
再比如,海外市场则更多受到全球通胀见顶、量化宽松预期、当地经济等影响,OTA的海外业务中,服务的不仅有出境的国人,也有当地人,也可能是入境的外国人。
方向在哪里,平台的机会也就在哪里。
在海外市场,虽然携程、同程旅行、飞猪等平台都有布局,但携程由于布局出海较早,所以海外标签更为浓厚。早在2009年,携程就收购易游网,在其后的十余年里先后收购了永安旅游、途风网、海鸥、纵横、Travelfusion、Skyscanner、 MakeMyTrip,涉及大中华区、欧洲、美国、印度等市场。
同程旅行也启动了国际化扩张,香港等地区的HopeGoo,北美地区的WatsTravel App等,但同程旅行,更大的潜力依然是在国内市场。
在国内,同程旅行凭借在国内非一线城市市场积累的优势,已成为大众旅游市场的领先者。随着非一线用户逐渐成为出境游消费的主力军,同程旅行也在出境游市场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回报。2024年第三季度,同程旅行国际机票票量同比增长超过110%,国际酒店间夜量同比增长超过130%。
由于新旅游方式的兴起,要想在国内市场形成迅速扩张是需要满足几个条件的,比如庞大的用户基数、持续的大流量入口、走大众化路线等,而这些同程旅行完全符合。
早在2022年,同程旅行的去重总用户就超过了10亿,为了迎合旅游新生代,同程旅行还推出电竞房、考试房、宠物友好酒店等高性价比的细分住宿产品,布局“旅游+”等活动,涵盖了电竞、演唱会、博物院等,与景区、城市交通、车站、机场、航司等合作,在主动走大众化路线。
结合业绩,也与以上的分析高度一致。
携程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的国际收入分别是13.08亿元、16.06亿元、37.29亿元、58.94亿元,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已全面超过2019年同期的120%,入境游预订量同比增长约100%,部分旅行社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15倍。国际OTA平台酒店和机票预订同比增长超过60%。
同程旅行的营收也从2020年的59.33亿元增加到了2023年的118.96亿元,2024年仅前三季度的营收就超过了131.03亿元,是2019年同期的158.5%,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非一线城市的注册用户占总数的87%以上,其中第三季度微信平台新付费用户中约71%来自非一线城市,交通和住宿业务收入分别达到20.3亿元和13.8亿元,同比增长20.6%和22.2%。
可以这么说,携程集团和同程旅行之间在红利时代的地位,就如电商界的京东和拼多多,海外旅游看携程,国内旅游看同程,二者基本可以代表未来OTA的两个方向,成为重要的行业晴雨指标。
03 是切蛋糕,也是做大蛋糕
旅游,归根结底是一种消费。
它遵循的市场规律是:行业最大的公司,往往是服务最大群体。服务更多人群的公司,更具发展潜力,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其未来增长空间更大。
旅游市场也一样,比如平价商旅的华住会、锦江等,在盈利能力上也高过万豪、香格里拉等高端酒店。但是中国的OTA平台却长期与这一规律背离,实际上就是因为过去真实的大众消费没有被激活,从近两年开始,OTA平台的估值模型和普适模型才真正被建立,在这个长坡厚雪的赛道,主打质价比的同程旅行等公司,也将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兴起和规模扩张迎来自己的春天。
但是,旅游业的复苏仅仅只是一个分蛋糕的游戏吗?
并不是。
日本等国家已经验证过了,经济不景气时,文旅消费反而有很强的抗周期性。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复苏和提振绕不过去的议题。
特别在中国,旅游已经成了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基本盘,也是国际金融大环境影响下出口和投资不振的一个重要救场选手,过去几年,全国出现了淄博、哈尔滨、阿勒泰、小西天等多个现象级旅游事件,这背后既是网络热度,也是政府引导,希望由点带面引爆整个旅游市场。
而随着消费税的改革推进和经济复苏,旅游消费在刺激经济活力和税收上的拉动作用还将增大,经济和行业之间形成更大的正向反馈,将整个蛋糕做大。
范围再缩小,旅游业和OTA平台之间也是会相互成就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电商平台,“阿里吃到电商红利”和“阿里做大了中国电商”这两个议题几乎同时存在,携程在海外开疆拓土,赚到了钱也给当地带来了投资和消费,同程旅行在国内帮助景区、机场、地铁等做数字化建设,也恰恰丰富了体验时代所需要的旅游基建,最终和目的地、景区、酒店等深度绑定在一起,各方都能做到“常青常新”,给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让说走就走成为一种勇气和底气,实现了穿越周期、做大行业蛋糕、成就自身、用户舒心的四赢。
正所谓“兄弟登山,各自努力”,这也恰恰说明,“OTA海外开疆拓土看看携程,国内的旅游普惠升级看同程”的同时,还存在另外一个命题,那就是“海外旅游‘靠’携程,国内旅游‘靠’同程。”
作者:易牟
来源公众号:深眸财经(ID:chutou0325),洞察商业逻辑,深研行业趋势。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深眸财经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