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免费,短剧找到了「新赛道」

0 评论 381 浏览 1 收藏 12 分钟

在短视频的浪潮中,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的目光。从《重回永乐大典》的爆火现象出发,文章分析了精品免费短剧如何在创作理念、商业模式、受众体验上引领变革,以及它们如何成为推动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的新引擎。。

最近,短剧《重回永乐大典》引发大众热烈讨论,掀起了一阵热潮。

这部作品由红果短剧发起,央视频和国家图书馆联合出品,并入选「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而这部短剧的爆火绝非一种偶然现象,因为它的「火」对短剧行业是有变革意义的——

一方面,从短剧模式来看,它以「精品免费短剧」的姿态崭露头角,成功开拓出一条区别于传统短剧模式的「新赛道」;

另一方面,站在行业视角观察,它还在行业结构重塑、社会文化价值层面,挖掘到了推动精品免费短剧蓬勃兴起的「新燃点」。

可以说,短剧行业在创作理念、商业模式、受众体验方面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红果短剧」为代表的「精品免费短剧」,逐渐打开一种短剧行业的新格局。

上篇:短剧的「新赛道」

短视频时代,是一个「快则思变」的时代,短剧行业更是处于这种时代语境中。所以,面对急速扩充又竞争激烈的短剧市场,短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故步自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逐渐淘汰;要么勇敢求变,探寻全新的发展路径。

以红果短剧为代表的先行者寻找到了一条「新赛道」,那就是通过「精品免费短剧」向市场宣告短剧不仅能「走得稳健」,更能「走出新意」。

(图片来源:短剧《重回永乐大典》)

「走得稳健」的关键在于打造「精品化」内容。红果短剧捕捉到传统文化这一取之不尽的文化富矿,将其确定为内容创作的主线,从而为短剧的内容品质筑牢根基。

以《重回永乐大典》为例,这部短剧以「古籍修复」为叙事脉络,展现了修复师们为还原文化瑰宝《永乐大典》的艰辛努力。从残页勘查之微,到选材补缀之精,再到古法复缮之妙,都在剧中得到精准呈现。观众跟随修复师一同穿越历史长河,感受到古籍文化的厚重与传承的紧迫性,心底那根文化传承之弦被悄然拨动,共鸣回响,思绪万千。

《锦衣巷》以少年重振「文化老巷」为故事主线,巧妙地将川剧变脸、打铁花等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剧情之中。古老的川剧变脸,在一个个脸谱切换里体会传统演出的震撼;打铁花中炽热的铁水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火花,伴随着工匠们有力的敲击声,时髦的短剧有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图片来源:短剧《锦衣巷》)

如今短剧创作的道路上,内容的优劣逐渐成为决定短剧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所以「精品化」就是内容创作回归本质,这必然促使短剧走向精品化与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只有让内容决定市场,才能赢得观众认可与市场份额。

而「走出新意」,体现在「免费模式」这个大胆的举措之上。主流的付费模式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观众群体的扩大,同时也容易引发一些冲动充值等不理性消费行为。免费短剧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自由的选择。对于用户来说,选择权在我。这种模式充分尊重了每个用户的消费权利,降低了「冲动充值」等不理性消费场景的出现,并且随着观看门槛降低,优质短剧作品能够触达更广泛的短剧受众群体。

而对于整个短剧行业生态来说,发行与变现模式也在转变。免费模式下,作品主要依靠自然流量传播。短剧凭借优质内容、独特创意和精良制作获得较高的点击率、完播率和播放时长时,巨大的自然流量自然会成为最好的「广告招牌」。当自然流量与广告变现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势必会增加海量的新增内容预算,这亦是为短剧精品化带来一种「提振功能」,更有利于精品短剧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图片来源:短剧《重回永乐大典》评论区)

因此,「精品免费短剧」并不是一个全新物种,更像是在「原有赛道」上做出两种优化算法。「精品」是在做加法,把传统文化的精华注入短剧创作,实现「优中取优」,保证短剧品质;而「免费」是在做减法,降低观众观看门槛的同时,也为自然流量和广告变现输送了「养料」,反向滋养了内容创作。

下篇:短剧的「新燃点」

在精品免费短剧作为「新赛道」点燃短剧变革的火焰后,所引发的一系列「新燃点」正在重塑行业格局,并在更广泛的领域中释放出价值能量,推动短剧行业乃至社会、文化生态迈向新的高度。

于短剧行业维度,精品免费短剧带来的是一场结构性重塑的「燃点」。

以往,小程序平台方在行业利益链条中占据主导地位,创作者们往往需要依赖平台的流量分发与规则设定,在收益分配上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创作自主性也受到诸多限制。然而,随着免费短剧模式的崛起,内容版权方的核心价值更为凸显,简单来说,就是我创作、我主导,我收获。

以红果短剧推出的《重回永乐大典》和《锦衣巷》为例,它们凭借独特的文化魅力与优质制作吸引了海量观众的目光。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产品」,更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载体」。所以其广告投放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成为众多品牌竞相追逐的合作对象。在这种模式驱动下,那些掌握着内容创作生产力的机构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它们不再受限于平台束缚,凭借优质的内容在收益分配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这意味着,行业的发展方向将更多地由内容创作者们基于对文化传承、艺术创新以及观众需求的理解来引领。

可以清晰地预见,免费短剧的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与短剧创作的深度融合,未来在跨媒体合作、用户互动体验等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必将涌现出更多令人瞩目的突破。

当我们把视野拉高,从社会文化价值层面看,精品免费短剧成为了凝聚社会关注、弘扬传统文化的「燃点」。

从古籍修复、文物保护到文化传承,这些短剧作品如同社会文化价值的扩音器,将原本相对小众、专业的文化议题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到各个角落,激发了大众对社会文化议题的关注与参与,成为「文化价值具象化」的有力见证,从而进一步引导短剧市场的格局走向——

一方面,精品免费短剧使得受众群体进一步细分与扩大。这提醒创作者们,绝不能再浅显的把短剧划分成大众娱乐消遣的工具,它应当具有更复杂多元、更深刻的精神内涵。不可否认,一些观众注重轻松、刺激与搞笑元素,但随着短剧的普及,也有观众渴望获得知识与精神升华。《重回永乐大典》里对古籍修复的科普、对永乐大典的历史解读,《锦衣巷》对川剧变脸、打铁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都给创作者们提供了极佳的范本。相信这种趋势一定会提高短剧的文化艺术价值,进而推动短剧行业内容升级。

另一方面,在商业变现领域,文化价值的凸显为精品免费短剧开辟了全新的盈利渠道。《重回永乐大典》让大众看到了「文化短剧」的魅力,红果短剧与央视频、国家图书馆联合打造,这种合作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具吸引力的载体方式,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此外,「文旅短剧」也是一种跨界热门趋势。通过「追剧+旅游」的形式,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短剧线路,既能提升旅游的文化附加值,又能进一步丰富短剧的商业模式,使短剧行业的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实现短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传媒1号】,微信公众号:【传媒1号】,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