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产品命名绝非易事,好名字成就爆款传奇(附赠:产品命名宝典)

0 评论 365 浏览 0 收藏 14 分钟

“产品命名之妙,关乎成败之道。” 在商业世界中,产品的名字犹如其隐形的名片。一个好名字能瞬间抓住用户的心,为产品的成功奠定基础;而一个糟糕的名字,则可能让产品在市场中黯然失色。产品命名究竟有何奥秘?本文将深入探讨,为你揭开产品命名的神秘面纱。

好名字,天然带来好运气。

有人说,一个好的产品名称就像一把钥匙,能轻松打开用户心中的大门,当然,迈过用户门槛只是产品商业化的第一步,但这至少体现了产品命名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镜同学都觉得,产品命名绝非只是简单地给产品贴上标签,而是从业务到品牌的战略起点。

前段时间我们立项通过了一款新产品,产品形态是小程序,内部代号“孤勇者”(从大厂来的新运营总监赐的名),这眼瞅就要正式上线,正式的命名却让产品经理犯了难。

起初,A同学也做了竞品分析,发现竞品的关键词倒是很同质化,不是“xx助手”,就是“XX宝”,想起出新意又怕用户不理解,大家绞尽脑汁,提出了各种方案,却总是觉得差那么一丢丢火候。

当然,最终我们还是起了个都相对满意的名字,但在这个过程中,镜同学也重新复盘:产品命名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有好的命名,才更容易打动用户呢?

根据镜同学多年从0-1的经验来看,好的产品命名真的就如同产品的灵魂外衣,它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激发用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就拿镜同学的文章来说,很多我自认为不错的内容点击量并不高,原因很简单,标题命名不够有吸引力,缺少“震惊、注意看”等吸睛词汇

我记得《如何把产品打造成有生命的品牌》一书中提到过,“产品的命名是用户与产品建立情感连接的第一道桥梁。”

事实上,如果从微信小程序、各种应用商店去查看,咱们还是很容易共识——一个简洁、易记、富有创意的产品名称,天然自带搜索流量,能够让用户在众多竞品中快速识别并记住我们的产品。

好的命名有天然优势,反之,如果产品命名不好,则会导致推广乏力,甚至可能会错失市场良机。

因此,镜同学结合上周的工作经历和过往经验,分享一些关于“产品命名”的个人思考,也希望大家能深刻体会到产品命名的重要与不易。

1、好的命名,自带光环效应

前两天我在知识星球分享了腾讯的财报PDF文件。

据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跃账户数已高达13.82亿,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录得增长。这一庞大数字不仅彰显了微信在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覆盖,也反映了其强大的用户黏性。

就拿微信这个产品名称来说:

首先,这个名字简洁准确、直击本质,也没有过多的修饰,非常容易记忆,“微” 代表着微小、便捷,“信” 则传达出信息、沟通的含义,准确地传达了产品的核心功能。

如今,微信不仅是一个生活方式,更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时代符号。

当然,提起微信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米聊,严格来说,米聊才是国内首个即时通讯工具,尤其是米聊最早推出的对讲机功能当时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但米聊还是很快败给了微信。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早期微信算是QQ的马甲,但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与“米聊”这个产品名称有关——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只有小米手机能用,天然就绕开了潜在用户。

最终,米聊在其10周年之际,永久关停了服务。

   图-↑  米聊终究不敌微信,永久关停了服务

再比如少楠的flomo 浮墨笔记,这是镜同学首屏C位的APP,当然,我也一直都觉得这个产品命名非常好,很有特色、容易记忆:

首先,‌浮墨‌一词象征着记录的动态过程,强调的是记录的即时性和流动性,就像浮在水面上的墨水一样,能够迅速捕捉和记录下稍纵即逝的想法和灵感。

其次,‌flomo‌这个名字本身也有其独特的含义,其中“flo”代表“flow”(流动),“mo”代表“memo”(备忘、便条),整体寓意着这款笔记工具能够随时随地记录用户的思考和灵感。

你看,这样的产品命名自带用户光环,也提高了产品逼格,相比之下,一些普通的笔记命名可能就显得比较平淡无奇,难以在用户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图-↑  来源于flomo笔记官网

当然,类似好的产品命名还有很多,都是历经从产品出发、经品牌升级再到占有用户心智的路径,比如“iPhone”、“可口可乐”、“支付宝”、“抖音”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好的产品命名是商业化落地的有效牵引力。

2、方法论:产品命名的自我修养

关于产品的命名,看过不少碎片化的建议,而体验教父qualtrics有一本电子手册《Product Naming eBook》,该书从用户体验视角出发,对产品命名给出了较为系统的建议。

镜同学看后,觉得还是挺有启发和参考的。

总的来说,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①制作潜在的产品命名

第一步,先要设计产品命名,咱们可以给到多个产品命名。

当然,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要知道产品命名的基本规范,比如,不应该过于复杂,要容易记忆;要有知名度、吸引力;要有相关性和创新力;还应该容易发音;还应该容易理解;当然,也可以考虑要有国际影响力;

图-↑  来源qustrics《Product Naming eBook》

②对研究结果进行受访者测试

其次,要基于行业实践和标准对拟定的多个产品命名进行受访者测试,让受访者对拟定的产品命名进行排名,并进行研究,当然,对受访者的研究设计要依据分析矩阵。

书中给到的建议是分别从“吸引力”、“可信度”、“相关性”、“创造力”进行研究对比,进而通过得分进行排名,筛选出最终的命名。

③确定最佳候选名称

最后,根据测试收集到的用户研究信息进行分析,当然,也可以从整体结果和单个维度做排名分析,从而确定最佳的候选名称。

图-↑  来源qustrics

3、产品命名常见的误区

上周,我们团队在产品命名时其实普遍缺乏方法论,导致我们也走了不少误区和弯路,当然,复盘这些坑对咱产品经理或许也有启发。

第一常见的误区——缺乏用户视角,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定义。

就像我早些年参与过的一个定制化教育项目,团队都是技术出身,我们当时开发了一个智能教学的小助手工具,我们当时给这个产品命名为 “JX001”,图标也是教学的英文字母。

我们当时觉得,JX 是项目的内部代码缩写,也是教学的首字母,001 代表第一代产品,简单又直接。

可事实上呢,客户看到这个名字根本不知道这是个啥东西,完全没有任何联想,更别提吸引他们去了解产品功能了。

好在只是一个定制化的项目,影响也还有限。

我记得《客户成功的力量》一书中提到过:产品是要面向客户的,任何脱离客户认知的产品命名都注定是失败的。

第二个常见误区——命名过于复杂。

我记得国外某论坛分享过一篇文章,大意是有个软件产品,它的产品功能还不错,但是名字超级长,一长串字母,用户看一眼就头疼,更别说记住了。

其实,我刚参加工作时对第一个SaaS系统的命名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我当时给到的名字长达20个字,公司简称几个字,再加上最后的智能监管系统这就十多个字。

唉,我们自己不会起名字,最后用户给我们起了个,很简洁:XX监管系统。(XX是我们公司名称)

你看,咱们要明白在产品命名上,简洁才是王道,这就像品牌标识一样,要让用户一眼就能抓住重点。

第三个常见的误区——命名用英文,不容易理解。

严格来说,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命名误区,只是个人体验供大家批判。

我的手机上还有一个APP,叫做 “Cubox”,也是我平时使用很高频的应用之一。

从其官网介绍来看,Cubox 是一站式信息收集和管理服务,是你的个人阅读、学习和研究好帮手,确实,我实际用下来体验不错,很实用,我在知识星球也推荐过这个软件。

但是,咱说实话,镜同学起初刚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是啥意思,后来才知道是“Cube 和 Box 的组合”,意思是“收藏盒”。(说实话,我还是记不住)

图-↑  来源Cubox官网,软件不错,但命名不好记忆

你看,这导致在推广的时候,用户理解成本很高,辨识度太低自然流量就会少,一定会有不少潜在用户因为这个名字而放弃进一步了解。

总之,咱产品经理在命名产品的时候,一定要避开这些误区,多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让产品的名字成为产品推广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说了这么多,其实你可能会发现很多误区都是缺乏用户视思维所致,就像《体验设计》一书中写过,“好的设计是以人为本”,产品命名同样如此。

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书中有写道,“名称有什么关系呢?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尤其放在急速迭代的产品世界来看,商业的转化、品牌的影响,都离不开“好名字”的用心雕琢。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大峡谷】,微信公众号:【产品大峡谷】,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