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Artifacts:从Prompt火爆出圈到被玩出花

1 评论 401 浏览 0 收藏 24 分钟

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Artifacts作为Claude Sonnet模型的一项创新功能,正在重新定义我们与AI的互动方式。本文将通过十个问题深入探讨Artifacts的诞生、功能及其在AI应用开发中的潜在影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中这句话,在AI时代有了新的解释:

从公元前鲁班制器,到文艺复兴达芬奇的手稿,再到今天 Claude 的 Artifacts(有工具画-有说明书-有智能助手),人类一直在追寻着让创造更简单的方法。

当 Andrej Karpathy 在微软 Build 大会上将 Prompt Engineering 重新定义为一种全新的编程范式时,也许他看到了与古人相同的智慧:真正改变世界的,从来都不是工具本身,而是工具带来的创造可能。 

Artifacts是今年6月随着Claude Sonnet一起推出的新功能,黄叔一直认为它会带来一些新的可能性,所以找了很多朋友交流后,尝试用10个问题勾勒出Artifacts,如果你觉得有收获,欢迎分享。 

一、让Prompt火爆的词生卡背后是Artifacts?

这三张图估计大家有见过的: 

左一from 即友@李继刚 的汉语新解,中间from 即友@云中江树 的AI 简历,右一from 即友@一泽Eze 的社交名片。 

除了这些,还有下面的(以及更多的“一天”变种): 

From 即友@空格的键盘  

这一类,可以统称为:词生卡(输入Prompt,大模型生成卡片) 

词生卡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火爆全网,这背后除了李继刚和开源社区诸多玩家(上面罗列出了几位重要玩家和代表作)的费心研究之外,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具象化以图片的方式呈现,极大程度上依赖于Claude Sonnet的发布,以及同期上线的Artifacts能力。 

有个很有意思的点是,在我和李继刚聊的时候,他有些气愤的说: 

Artifacts没啥好研究的。就是一个工程上的形。 

真正牛的东西,就是Prompt弄出来的那个文本,「神」。

二、Artifacts只是工程上的形?

某种角度来说,确实如此。 

Andrej Karpathy在2023微软Bulid大会上做了个主题分享:State of GPT,其中提到了Prompt的重要性: 

Prompt弥补了人类大脑和LLM大脑两种认知架构的差异 

人类要用自然语言进行编程 

也需要深入理解模型的行为和反应 

之所以李继刚的Prompt出神入化,背后一个是深入理解了模型,另一个也确实是对自己脑海中的思考做了极致的压缩: 

得意忘言。手指月。形神之辨。 

都在说「那个东西」。 

李继刚的思路,更偏向思辨,这个关注点会集中在Prompt层面,从这点来说,Artifacts只是最终的具象化表达。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思路:云中江树的思考,他觉得Artifacts除了形,还和模型能力的魂(艺术、设计等审美)有关! 

怎么理解呢? 

Claude这个模型的审美很好,能够把卡片、网站渲染的很漂亮:Artifacts 是 Claude 模型能力的很好的外化表现形式! 

用大白话解释就是: 

光靠Prompt的优化,光靠模型的输出,光靠Artifacts自己,都不能输出很漂亮的内容,一定是这三者的结合! 

也就是说:没有 Claude 底层的审美能力,Artifacts 火不了! 

那审美能力为何重要呢?好产品总是和审美相伴相随,如果不好看,传播性就会很弱,词生卡大概率也就无法成为爆款,甚至很多场景下就失去了实用性! 

某种意义上,Claude 很懂人性,知道人的认知惯性,懂得信息的放大和弱化,聚焦和省略,Artifacts把这一点具象化的传递了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讲,Artifacts是一个最终把它(模型编程能力、审美)呈现出来的功能。 

302.ai的Jomy,以及社交名片的作者 即刻@一泽Eze 对此有进一步的解释:

三、Artifacts更多是功能?

302.ai对旗下的所有LLM都增加了Artifacts: 

@Jomy 认为:Artifacts是个功能,不算是模型能力。 

为啥呢?因为Artifacts是通过系统提示词约束模型输出,再通过前端渲染出来,本身不难: 

那为何很多模型加上Artifacts,效果并不好呢? 

因为这非常看模型本身的输出能力,再具体一些就是模型的编程能力。 

是的,根据多位朋友的反馈,Claude Sonnet 0620版本的时候,Prompt需要写的非常详细,在稳定性、代码生成和设计美感几个方面都需要有小技巧。但到了1022版本,Claude对前端代码的理解,以及美学上的设计感就强非常多了。过去需要很多小技巧的Prompt现在也不需要写的那么详细了,输出也更加稳定了。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Artifacts是一个功能,但最终渲染效果的好坏,很吃模型本身的编程能力! 

社交片名的作者:即刻@一泽Eze 做过一个分享,其中一页PPT是这么描述的,我觉得很贴切: 

在这张图里,Artifacts是大模型处理后对输出的一种呈现! 

ok,看完了上面两点后,相信大家对Artifacts有了一些感性的认知,我们下面一起回到Artifacts诞生来进一步理解:

四、Artifacts的诞生是为了简单?

在Claude官方2个月前发布的视频《How we built Artifacts with Claude》里,Alex是这么说的: 

早在三月份,我就想看看最新的模型(指Claude 3.5)在生成网站方面有多好,我一直在将它生成的网站复制并粘贴到编辑器中,然后我保存文件,并在网络浏览器中打开文件,我注意到整个往返过程花费了很多时间。 

我想要它做的只是让它立即在屏幕上渲染,我把这个非常简陋的并排界面放在一起。 

当我开始介绍这个界面,我想很多人都开始意识到,哇,这里好像有东西! 

。。。 

确实,在一开始使用Claude Sonnet辅助代码生成的时候,黄叔也是打开两个窗口,把Claude生成的代码Copy到编辑器里,然后用浏览器打开调试,再把bug Copy到Claude窗口内让其修改,修改完毕的代码再Copy回编辑器,再用浏览器验证: 

现在直接在Claude内输入Prompt之后,合适的条件下,Artifacts就会直接渲染出效果供你检查。这样对于用户来说就非常简单了! 

我Claude账号被封,使用整合了Claude和Aritfacts能力的Monica.im来给大家做个演示: 

上图分为左右两大块,左侧是对话框,显示的是我和Claude的对话内容,当Claude的输出触发了某些机制后(后面我们会补充),右侧就会出现Artifacts的界面,直接显示具体的代码渲染的结果,并且是可以交互点击的,也就是说,如果渲染出了网页,用户可以直接去验证样式、功能是否符合预期,如果不符合,左侧继续去修改就行了。 

比如我希望网页加上功能介绍,以及底部加上作者的信息,那在左侧对话框输入就行了: 

是不是变得非常简单了?我不需要编辑器,不需要额外再打开浏览器,一个页面里解决所有问题! 

是的,简单是Artifacts带来的一个重大改变:

五、Artifacts改变了什么?

我们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AI即时呈现可视化的而结果,当我们看到结果后,可以立即反馈,调整输入,AI也会快速响应,这种交互模式,比起之前大幅简单了! 

对,就是简单! 

“简单”这个词,几乎是所有工具之争的制高点。 

互联网产品,只要降低一个难度门槛,往往就会获得一批新用户。 

梁宁《真需求》 

Claude这个能力的上线,大幅降低了使用大模型的门槛,帮助用户做了很多减法!在一定程度上,覆盖掉了Bolt.new的能力范围~ 

在Monica.im里面,我可以使用它进行发布、分享、变成小应用,意味着我使用大模型生成的Artifacts工具,可以固化下来,可以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用到,以及自己能持续使用。 

换个角度,你再想想,黄叔没有代码能力,在以前怎么可能做这么一个工具呢?但现在,不需要前端,不需要设计师,我自己输入Prompt,就可以直接跟大模型对话,实现自己的需求了。 

是的,以后甚至不需要详细的PRD,只需要Prompt,就可以构建产品了! 

是不是简单了非常多? 

所以尽管Artifacts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工程上的功能,但我和很多朋友一样,都认为它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Claude的Alex说:“看到它立即出现在屏幕上,某种东西就…突然通了。这不仅仅是为了加快流程,它改变了我们与 Claude 互动的方式。”  

我也一样这么理解的,以前我们是输入Prompt,模型输出文本,但现在Artifacts把这种交互变成了双向和动态的对话! 

当然,现在的Claude Sonnet V2能力还不够强,但基于强化学习这一个在代码层面确定性很强的方向,Artifacts的效果一定还会随着模型编程能力的持续增强而继续变好,技术的进步往往始于一个简单而大胆的想法,Artifacts无疑代表了一种新范式。 

继续,Artifacts只是词生卡了么?并不只是的,我们前面展示了一些,但还有更多应用场景:

六、Artifacts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这个我们可以先看常见的Artifacts内容形态: 

文档(Markdown或者纯文本)

Code

网站(单页HTML)

SVG

图标or流程图

交互式的React组件文档

比如用来写小说: 

单页HTML

前面我做的MD文件合并工具,也是一种单页HTML,我们再举个例子,比如下图里的博主,就指出了可以把文档上传,让Claude生成一个可以点击的测验小游戏,这也是基于Artifacts: 

流程图

边画边说,相当贴心的老师了: 

交互式React组件

比如下面这种相对复杂的动态效果呈现,底部调整各个参数的数值时,上面的正方形图块的内容就会发生变化: 

或者其他数据可视化能力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还有类似的小游戏开发: 

(from 卡兹克《我体验完刚发布的Claude3.5,发现最强的是这个新功能。》) SVG

开篇文章就提到的多种词生卡类型的内容,就是用SVG呈现的! 

SVG这块特别值得说一下,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格式。SVG有几个有意思的特性: 

无损缩放:SVG是矢量格式,可以无限放大

文件体积小

可编程:SVG是基于XML的格式,可以通过代码直接修改和生成。所以它是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描述图形的,和AI的工作机制很匹配。

跨平台兼容:SVG被所有的浏览器支持

可编程这一点很有意思,我举个例子,用李继刚“逻辑之刃(升级版)”的Prompt生成的SVG后,我可以通过直接修改代码来调整SVG的样式: 

右边Artifacts的编辑区域,当我修改了页脚的文案,并保存之后,左边的SVG图选择的“李继刚 2024”文字就会被修改,这就是可编程! 

这些应用场景,在什么情况下Claude会让Artifacts出现呢?我们来个总结:

七、Artifacts有哪些特性?

根据官网说明,当Claude输出的内容符合下面的要求时,就会创建一个Artifacts: 

内容重要并且独立完整,通常超过15行内容

是你可能会希望在对话之外去编辑、迭代或者重复使用的内容

代表了一个复杂的内容片段,无需额外的对话上下文就可以独立存在的

可能是你稍后希望参考或使用的内容

Artifacts还有几个有意思的特性: 

Artifacts有版本管理,在Artifacts的左下角,有版本选择器,可以方便的在每个版本之间切换;

可以查看Artifacts的代码,可以复制,也可以下载文件

ok,感觉到这里,我们可以对Artifacts来个总结了:

八、所以Artifacts是什么?

总结一下,什么是 Artifacts? 

Artifacts 是 Claude 3.5 Sonnet 模型的一项重要功能,它允许用户在与 Claude 对话的同时,直接在对话旁边编辑和构建 Claude 生成的内容。用户可以要求 Claude 生成代码片段、文本文档、网站设计等内容,这些内容会以可预览的方式呈现在对话旁边的专用窗口中,形成一个动态工作空间。用户可以实时查看、编辑并基于 Claude 的创作进行构建,将 AI 生成的内容无缝集成到他们的项目和工作流程中。 

Claude使用Artifacts的核心原则是: 

当内容需要独立的展示空间和特殊的处理方式时,就会选择使用Artifacts。 

这样可以: 

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方便内容管理和编辑

确保内容的可重用性

支持更复杂的交互需求

整体看下来,Artifacts比较像是一种对于模型输出的额外渲染,这种渲染可以在很多维度和场景,比如下面这些:

九、正在被开发者们玩出新花样?

Artifacts有一种实时生成内容的思路,这种思路被V0.dev,Bolt.new都借鉴了,我们看Bolt.new,和Artifacts一样的能力,左侧是代码编写进程,右侧直接显示页面的Preview,并且可交互: 

一泽也即将发布自己的新产品:aicard.eze.is ,目前可以免费使用,在网页上点击后可以快速生成图片进行分享,是一个Artifacts -> 工程化落地 AI 小产品,大家可以访问链接查看: 

302.ai除了对自己网站内的LLM都加入了Artifacts之外,还直接基于此做了个AI网页生成器: 

我们在《从Monica.im“智能工具箱”,Websim.ai,及李继刚“汉语新解”:AI Coding带来的新范式,不止Cursor!》这篇里也写到Monica.im支持自然语言直接生成工具,然后工具会保存下来,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调用的策略: 

还有前面我们看到的一个个词生卡,本身也可以认为就是一个个具体的产品,比如基于一泽的社交名片,就有人专门做了个网站: 

这些新花样会不会成为新范式呢?

十、Artifacts会成为一种新范式?

(图源一泽) 

我们可以看到: 

图像化的表达,把大模型的文本输出的呈现效果做了大幅提升!

基于Claude Artifacts的输出能力(从SVG到流程图到网页功能),让设计和研发的实现更加平民化了,AI更加平权了!

也就是说,基于大模型的Artifacts,随着模型能力的逐渐增强,以及被更多用户玩起来,会出现大量的Prompt-Based应用的新解法。 

还是Andrej Karpathy,他对于Prompt工程的本质做了重新的定义: 

他认为”Prompt Engineering”这个词可能有误导性

实际上这是一种新的编程范式,更像是”AI工程”

强调这不仅仅是写提示词,而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过程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将Prompt工程视为更广泛的AI应用开发的一部分! 

Prompt工程=更广泛的AI应用开发 

Artifacts强化了AI应用开发 

推演:Artifacts进一步加速了这个范式进化的过程~ 

未来,值不值得期待呢?

尾声

Artifacts这个选题,其实在我脑海里挺久了,日常我主力使用的模型是Claude,常常惊叹于Artifacts适时地出现,前阵子为了写它,回看了一遍Andrej的演讲,大为震撼,也重新思考Prompt的意义。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Super黄】,微信公众号:【AI产品黄叔】,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文章很好地阐述了Artifacts的潜力和对未来AI应用开发的影响,展示了它如何改变我们与AI的互动方式,并为创造过程带来新的可能。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