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教“做”项目,但有没有人教你思考?
这篇文章深入剖析了当前设计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追求项目执行和作品集制作的同时,设计师们往往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思考过程。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媒体每天都在教大家如何做项目或者作品集。
铺天盖地的宣讲如何做作品集包装,怎么做竞品分析、如何撰写用户画像。
但有多少人在思考为什么?
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为什么要做需求调研、要了解用户?甚至为什么要做作品集?
随着如今设计“模块化”发展,设计师的设计思路都千篇一律,大家也开始逐渐失去了思考能力。
很多同学出去面试时都觉得设计流程都了解,作品集也很全面,但每每面试都会碰壁,最终不知所措。
导致这样的原因我觉得如今的设计师都缺乏产品思维。
什么是产品思维?其实就是保障你的产品方案有理有据的思维过程,我们为什么做?怎么解决?最后怎么样了?
其实主要的核心就三点:第一是目标目标思维、第二是策略思维、第三是场景思维。
一、目标思维
目标思维指的是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同学会回答不上来的,这很明显就是做这个项目/功能的时候,没有过多思考,领导给活就干,最后干成什么样子也不知道。
有的人能回答上来,譬如用户调研的:”我的目的是了解用户特性与付费意愿”。
那我想继续知道,那你们当时这个业务的问题,是用户付费意愿低吗?还是新增用户乏力?或者是功能使用效率太低了?所以你们才做用户调研?
目前产品最大瓶颈是什么?什么是目前你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点?
这么一问,大部分同学都回答不上来了。
为什么?因为很多人就只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没有深入思考过核心目标。
而一个有目标思维的人,他不仅关注的是自己的目标,同时也会关注全局的目标。
最好的核心回答是什么,我告诉大家一个公式:“自己的目标+全局的目标+自己的目标在全局目标中的位置和作用”
例如你可以说:“我的目标是,提升XX功能的转化率,因为我们整个业务的目标,是提升用户的转化以及交付能力,所以只有提升XX功能的转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更多用户转化的承载。
二、策略思维
目标思维指的是遇到问题后,你如何思考解决方案?
面试时我会这么问:“为了实现你的目标,你都做了那些事?”
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都能回答出来,因为这都是简历上的项目内容。
但我会继续追问,你为什么选择做这几件事。而不是做其他几个事,来实现你的目标?
换一种方式不也能达到目标吗?你为什么不试一试?
这下很多同学就答不上来了。
因为当时在做这个策略的时候,很可能是上级给你们拍的或者是自己拍脑袋的。
根本就没有策略思考的过程,对吧。
而一个有策略思维的人,通常会这么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我罗列了1-5中可能会侧近目标实现的策略,然后又预估了下投入产出比的结果,最终选择了第二和第五种策略来实施,并且根据产研资源的情况,确定了先做第二种,再做第五种。”
那第二种上线后,效果几乎能达到核心目标,而第五种上线后最终差强人意,因此最后我们选择了第二种方式。
这样的思维过程,会显得你的思考非常的全面,并且经得起推敲。
三、场景思维
最后,我会考察他的场景思维,就是什么人会在什么场合下会用你的产品。
因为产品做出来是给人用的,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思考就不能确保有人真的会使用你做的功能。
譬如,你的目标用户是谁,大概会分为几类?占比各是多少。
同时,我还会问,那某类用户在什么情况下,用你的产品?是睡觉前还是坐车的时候?
他们在用你的产品的时候,会有哪些潜在的诉求?
是想要获取信息还是想放松一下?那这个时候大多数的同学都给不出清晰有条理的答案。
而我最为面试官,想听到的答案大概是这样的:
假如面试者是做一个运动类工具产品,他可以说,我们的目标用户大概分为三类:
一类是20岁~35岁的年轻女性,还有一类是25岁~40岁的白领男性,还有一类是专业健身人群。
那么他们三类用户的使用场景分别是什么?诉求分别是什么?于是我做了什么什么功能等。
这才是一个标准的用户调研分析应该获取的信息。
最后,想对你们说的话
说句实话朋友们,如今就业市场上,产品设计都是鱼龙混杂,厉害的产品设计会特别受欢迎。
倘若我们想要在这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稳住一席之地,那就必须多思考产品背后的本质,才能提升自身产品思维。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北沐而川】,微信公众号:【健彬的产品Live】,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