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的数据中台,如何在大模型的风口下完成救赎与涅槃重生
“数据中台路在何方,大模型下的机遇与挑战。”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数据中台经历了辉煌与困境。AI 大模型的兴起,能否成为其重生的关键?
在AI大模型这股大风刮得正猛的时候,数据中台到底经历了什么?又该如何抓住这个风口,实现救赎与涅槃重生呢?实在不行,文章最后有个也不是不行的「良策」。
一、数据中台的光辉岁月
想当年,数据中台那可是数据领域的“明星”,并且在阿里“爸爸”的挟持下,风光无两!
回顾过去,数据中台的出现犹如一阵春风,吹遍了各大企业。它的核心理念是“数据共享、数据治理、数据服务”,旨在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数据使用效率。企业可以通过数据中台将各类数据集中管理,形成统一的数据资产,进而支持业务决策和创新。在当时,数据中台的优势显而易见:
- 结构化数据处理:数据中台擅长处理结构化数据,能够有效地将来自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清洗和分析,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 高效的数据治理:通过标准化的数据管理流程,数据中台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业务赋能:数据中台不仅是数据的存储库,更是业务的赋能者,能够为各个业务部门提供灵活的数据服务,提升业务效率。
当时的企业纷纷投入资源,建设数据中台,期望通过这一平台实现数字化转型,抢占市场先机。
二、数据中台的岁月无声
Gartner的分析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数据中台可能面临消亡的风险。这一观点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讨论和思考。
数据中台消亡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技术迭代速度加快,新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不断涌现;企业对数据中台的依赖可能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数据中台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高昂,部分企业可能难以承受。
数据中台的建设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更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组织能力和数据能力。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企业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数据中台这个概念可以很大,覆盖面也可以很广,甚至可以广到企业的战略、组织、业务。虽然口口声声说,数据中台的建设,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环节,更重要的是XXX,但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哪家公司不是IT部门牵头,不是从技术展开呢?所以我们还是以技术为本,重点从技术角度去聊聊。从技术角度,随着企业数据的不断增多,数据中台对非结构化数据,实在是有点力不从心。
啥是非结构化数据?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没有固定格式和模型的数据,比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这些。这些数据虽然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实际上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比如,用户的评论、反馈、社交媒体上的讨论,这些都是了解用户需求和偏好的重要来源。
然而,数据中台在处理这些数据时,就显得有点“水土不服”了。它擅长的那套结构化数据处理方法,在这些非结构化数据面前不奏效。虽然数据湖的概念应运而生,号称能容纳各种类型的数据,但实际上,大多数数据湖还是停留在“数据仓库”的层面,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还是力不从心。
企业里那些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就像是一座座未被开发的“金矿”,静静地躺在那里,无人问津。这些数据里蕴含的价值,也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
除了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难题,数据中台还面临着其他挑战。比如,数据治理工作往往费时费力,清洗脏数据、梳理复杂的数据关系、查找和匹配数据标准等任务,不但重复性高,还容易出错。这些问题都使得数据中台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三、AI大模型的海阔天空与借力
AI大模型就像是一匹黑马,横空出世,LLM红极一时。
放下它的种种牛X不表,在数据方面,它有哪些过人之处?
它凭借强大的自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能力,对非结构化数据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识别和治理。
啥是自监督学习?简单来说,就是让模型自己从大量无标签的数据中学习规律和特征。这样,即使在没有人工标注的情况下,模型也能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这种能力,对于处理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来说,简直就是“神器”。
啥是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不依赖任何标签值,通过对数据内在特征的挖掘,找到样本间的关系。
AI大模型的崛起,不仅解决了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难题,还极大地提高了数据治理的效率。传统的数据治理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容易出错。但是,有了AI大模型之后,这些工作都可以交给模型去自动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明白了:数据中台和AI大模型,其实是一对“天作之合”。数据中台擅长处理结构化数据,而AI大模型则擅长处理非结构化数据。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实现数据的全面治理和分析,让企业的数据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AI大模型的实体识别、情感分析、文本生成等能力,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有效的治理和利用。比如,可以用AI大模型来识别用户评论中的关键词和情感倾向,帮助企业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反馈。也可以用AI大模型来生成产品描述、营销文案等,提高营销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其次,我们要利用AI大模型的自监督学习能力,降低人工标注的成本。传统的数据标注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容易出错。但是,有了AI大模型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自监督学习的方式,让模型自己从大量无标签的数据中学习规律和特征,从而减少对人工标注的依赖。
最后,我们要把数据中台和AI大模型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治理和分析体系。数据中台负责处理结构化数据,提供精准的数据分析和洞察;而AI大模型则负责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提供丰富的数据治理和应用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发展。
四、救赎与涅槃重生:数据中台的新机遇
现在,基础大模型已经越来越成熟,数据人完全可以站在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去做更多的事情。我们不再需要从头开始研发模型,而是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成熟的大模型,来解决我们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对于数据中台来说,这就是它的救赎之路。它可以通过与AI大模型的结合,实现自我升级和转型。不再仅仅是一个处理结构化数据的“数据仓库”,而是一个能够全面治理和分析各种类型数据的“数据大脑”。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AI大模型的能力,去挖掘数据中台的价值和潜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数据中台和AI大模型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技术领域,我们需要时刻关注最新的技术动态和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我们的工作方法和策略。
我相信,在AI大模型的风口下,数据中台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实现救赎与涅槃重生。它将不再是一个风雨飘摇的“老将”,而是一个焕发新生的“战士”,继续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五、结语:在这个擅于造词的年代
在这个擅于造词的年代,实在不行改个名字,也不是不行。整合出一个新概念,造出一个新名词,再火一把,也不是不行。
什么「数据编织」,什么「数智基建」,其实都挺好的。如果看不上这两个,咱还可以再起其他名字,能站上风口的名字,就是好名字。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同道说】,微信公众号:【同道说】,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