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 ERP,一门注定失败的生意

0 评论 991 浏览 0 收藏 6 分钟

近期,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纷纷宣布计划自主研发ERP系统,以取代传统的SAP、Oracle等欧美软件。这一举措引发了业界对国产软件替代欧美软件、甚至自研软件替代商业化软件趋势的广泛讨论。

最近,中广核、中移动等“中字头”纷纷发布了ERP系统预研采购公告,计划用自研 ERP来替换 SAP、Oracle 等欧美软件。

看起来,国产化的终极目标,并不是用国产软件替换欧美软件,而是用自研软件替换所有商业化软件。

一般来说,自研一套大型管理软件,主要有 2 个原因。

一是业务过于个性化。

比如中国移动的 BOSS 系统,曾经也尝试过购买商业化软件,但是最终因为匹配度太低,只能选择自研。

二是业务迭代太快

比如,大部分 B2B 平台的履约系统都是自研,否则很难满足运营方每周都在变化的业务需求。

但是像 ERP 这种相对标准和稳定的系统,商业化软件加上一定的二次开发,不但能很好的满足业务需求,而且成本也相对低廉。

因此,一直以来,ERP 系统的主流模式都是购买商业化软件。

你可能会说:国产 ERP 的功能达不到国内大企业的要求啊!

此言差矣。

其实用友、金蝶已经基本能够对标欧美 ERP——虽然也有缺陷,但是替换已经没有太大问题。

而且,哪怕是Oracle这种欧美软件,面对中国大企业的需求,也存在大量的二次开发。

因此,不能简单的认为国产 ERP 就不可能替换欧美 ERP。

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大企业会纷纷启动自研呢?

除了华为自研 ERP 的表率作用,可能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政绩诉求

国产化迫在眉睫,如果能够用自研 ERP 替换欧美领先软件,这无疑是一项亮眼的政绩。

第二、商业化诉求

最近两年很多大企业都成立了科创公司,核心目的之一就是扩展软件商业化市场。

而 ERP 作为一个千亿级市场,如果能自研成功,再向关联公司进行推广,无疑可以助力科创公司的业绩更上一个台阶。

最后,自研 ERP 涉及到一大笔巨额投资,背后有多少看不到的推动力量,大家都心知肚明。

不过,抛开政绩、利益等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单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自研 ERP 基本上就是一门注定失败的生意。

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从“自研”到“商业化”,中间隔着至少一个太平洋。

我们就以华为的 MetaERP为例。

MetaERP宣布上线的当天,金蝶、用友的股价一度暴跌。但是,1 年多过去了,你是不是从来没有听说过 MetaERP 成功的商业化案例?

核心并不是MetaERP 卖不掉,而是把“自研 ERP”作为“商业化软件”卖给其他企业,会面临天量的二次开发。

哪怕是华为,也承受不起这样的亏损。

所以,我个人认为,至少在 5 年以内,华为MetaERP都只能对外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不可能做大规模的商业化 ERP 交付项目。

那么,接下来的“自研 ERP”浪潮到底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首先,软件行业会增加大量劣质的过剩产能。

这些自研 ERP 虽然产品力不行,但是可以通过集团网络、集团关系对外销售,再加上没有利润考核的压力,结果就是行业内卷进一步加剧。

其次,国企生态崛起。

这些自研 ERP 的企业基本都是国企,而国企是中国软件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

现在甲方爸爸们实现了“自产自销”的内循环,这就意味着国企生态将替代大厂生态,成为中国软件行业最为强大的一股力量。

未来,软件公司要不就主动适应国企的要求和规则,融入国企生态;要不就成为一家小而美的企业,服务那些没有钱,但是真正需要好产品的民营企业。

而这种优质资源的垄断,也基本意味着,中国再难出现新的软件大厂。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ToB老人家】,微信公众号:【ToB老人家】,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