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十个工作教训(三)

0 评论 1063 浏览 0 收藏 12 分钟

“2024 工作复盘,汲取关键教训前行。”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经历中,有哪些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这些教训又将如何影响我们未来的工作策略?

2024年底,掏心窝子聊聊今年的工作教训。

本周继续。

一、“养寇自重”

以前看过一个电视剧,里面有一个情节是说,雍正皇帝派年羹尧平定西北,年羹尧一直干的不错,维持了西北稳定,也在西北越做越大。

后来敌方也出现了混乱,对于年羹尧来说,完全有一举歼敌,彻底铲除敌人的机会。

但他一直不愿意这么做,依然按部就班的维持着当前局面。

直到最后,西北战事平定后,年羹尧就被雍正撤职了。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很复杂的情节,与我们要讲的关系不大,我就不展开说了。

当时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一个词——养寇自重。

从字面意思上来说,这个词表达的是,你养着一群敌人,靠着这群敌人,你也就有了立足之地,因为大家需要你抵抗这群敌人。因此你对抗着他们,却又不剿灭他们,就好像“养”着敌人一样。一旦对方不存在了,你也就失去了价值。

我相信大家对于这样的故事以及这个词都不陌生,我也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

今年想分享的是基于这个词的另一种理解——工作节奏。

我们每天的工作其实就是解决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问题就是我们的“寇”。

但你有没有想过,解决问题不在于快、不在于多,在于一个合适的“节奏”。

什么叫合适的节奏呢?

举个例子,今天你发现了一个业务漏损,你立马找到方案,三下五除二搞了一个大版本上线,功能非常完善,数据反馈非常好。

然后你去领导汇报,发现了什么,你干了什么,效果怎么样。

然后领导和老板汇报,这周干了什么,效果怎么样。

然后这件事情结束了。

你觉得这个节奏是否合适?

这时候,有另一个人,他是这么处理这个项目的。

他发现了一个业务漏损,开始分析漏损从何而来,漏损量级如何,视角是否足够有深度及全面。梳理完成后,与领导进行汇报,本周的发现及下周的规划。

领导理解了背景和目的,也整理了内容与老板汇报同步。

第二周开始进行方案设计,通过整体框架梳理了方案后发现要拆分多个版本,顺便梳理了里程碑,并完成第一个方案的输出和评审。完成后,与领导进行汇报,本周的进展及方案设计内容。

领导理解了进度和方案,也整理了内容与老板汇报同步。

第三周开始完成版本一的上线,数据验证,并继续推进版本二的方案评审与研发。完成后,与领导进行汇报,本周的上线内容及数据表现。

领导理解了上线和数据,也整理了内容与老板汇报同步。

第四周开始深入分析版本一的数据效果,并基于版本一推演出版本二上线后的预期,完成版本二的上线。完成后,与领导进行汇报,本周的数据反馈及迭代进度。

领导理解了分析和规划,也整理了内容与老板汇报同步。

……

你觉得这个节奏又是否合适?

这两个节奏,对到我们来说,做的事情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天差地别。

第一个节奏,对到接收信息的人而言,好像一个很小的方案,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一个很快结束的项目。

第二个节奏,对到接收消息的人而言,好像一个很完整的逻辑,一个很稳健的事情,一个很有效果的项目。存在感十足。

也许你会觉得,快速的解决问题取得效果,不就是老板想要的吗?

但你又怎么知道,当你快速解决问题取得效果的时候,老板能充分感受到你的能力与成绩。

且不说老板怎么感受到你,老板压根感受不到你的存在。

因为能感受到你存在的是你的领导,老板感受到你的领导的存在。

所以其实问题很简单,就看你的领导喜欢什么节奏。

领导会喜欢什么节奏,又取决于他的角色——领导也是打工人,他也需要向他的领导——老板进行汇报。他也需要在老板面前的存在感。

如果你能够把事情做得稳健、完善,每周都在领导面前有存在感,又让领导每周能在老板面前有存在感,领导会不喜欢吗?

作为打工人,我们无需共情老板,说实话,我们也很难共情老板。

但是,我们必须共情领导,他直接决定了你的收入水平。而且,我们也很有机会共情领导——本质上来说,领导和我们一样,都只是打工人。

所以,找到解决问题最好的节奏,最舒服的节奏,既不让自己太累,也会让“大家”都能产生共识,都能有所收获。

下次看到问题,可以尝试着思考,不执着于马上彻底解决问题,试着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养一养”问题,是不是也别有一番滋味。

二、永远不要忘了判断

分享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有一个同事,负责下单流程的优化。一年前,整改了一个大版本优化上线。在这个过程中,优化方案持续的向领导同步,汇报进度和数据。老板对方案表示无异议,还夸他推进的很好,很让人放心。

后来,一年后,领导问他这个页面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这里会有这个、那个问题……

同事说,这不是我们去年一起定的交互方案吗,当时是基于XXX确定的。

领导说,诉求是合理的,但是这方案明显不合理,做方案的时候难道没考虑过吗?

我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这里,血压都升高了。

我是在吃饭的时候听我同事讲的,我听的时候都乐得笑出声了,但我同事说,当时他的反应就是很懵,甚至来不及有其他想法。他不理解发生了什么,一个领导亲自确定过的方案,怎么突然就觉得不对了。

其实仔细想想,大家是不是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作为成年人,在职场上纠结于“对”和“错”,是很没意义的事情。

吐槽领导当然可以解一时之快,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当然,换个领导除外)。

我同事当时跟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所以啊,以后即使是领导明确的需求,也不能忘了判断”。

之前写过一篇,领导需求不明确,怎么办。

没想到,领导需求明确,也得知道怎么办。

具体原因是为什么呢?

这就跟领导需求场景和需求来源有关系了。

如果仔细思考,领导是在什么时候产生这种需求的,就会发现,很多时候,领导的需求来源于和老板的各种会议。老板突发奇想的一个想法,然后将老板的“一句话”逐层传递下来,一直到你的手上。

你很难指望,老板会在开会的那瞬间,对一个小的产品方案,做出很完整完善的决策。

因为那可能只来源于他的一个突发奇想,没有其他数据进行支撑;因为老板肯定不会完全了解一个小产品的细节逻辑。

所以,当这样的需求到你手上时,你还是需要“判断”。

你需要基于你对这个模块的逻辑细节了解,判断该需求方案会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和领导反馈。

这个反馈不是为了拒绝需求,而是为了告诉领导,“按照老板的想法做,会有什么问题,是否可以接受”。即使领导确认了方案,也可以规避是自己考虑不周的责任。

判断既是作为产品模块负责人,自身专业性的体现,也是真正对产品负责的表现。

在这个判断过程中,其实也是吸收不同的人对自己所负责的内容的理解,你可能会发现,原来老板体验产品时痛点是这样的,所以他才会有对应的需求。即使当时的方案无法落地,后续你也会知道产品优化的方向是什么。

所以,判断是接到任何需求时的必备过程,不管需求来源于何方,是否明确。

有时候越明确的需求越不好做,听从指令办事,也会是职场上最危险的事情。

当然,即使你判断了,反馈给领导了,最终领导还是可能觉得是你方案的不合理。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人的想法和决策,职场上也绝对没有绝对的不粘锅方法。

作为一个普通的底层打工人,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步,能多一点安全就多一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小球】,微信公众号:【产品小球】,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