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征程:从实习生到行业深耕者的五年蜕变
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过去5年,从实习生到行业深耕者的蜕变过程,以及自己的思考,和未来的看法,和大家共勉。
一、社交之路
19 年 4 月 – 8 月,我的实习期在一家做直播社交的公司,那时职称是运营助理,主要负责招募、维护主播等工作。后面项目被砍,我离开了。这 4 个月,我对社交感觉平平,实习工资低,事情杂且简单,对泛娱乐社交仅略知皮毛,产品和运营方面未深入挖掘。
19 年 9 月(已过实习),我进入一家刚起步的社交产品公司,那是产品从 0 到 1 的阶段。经过三轮、长达 2 个多小时的鏖战面试,我加入了这个由 95 后产品经理带领的团队,开启了长达 3 年半的社交探索之旅。
我们做的是一款偏小众社交(情趣类)的产品,我入职时产品已上线 7、8 个版本,处于亏损状态,但活跃数据(新增、日活跃、发帖数、有效聊天数等)却在高速上升。当时最大的竞品被下架,这个赛道的竞品不到 5 款,如今已多达十几款。产研团队共 9 人,是 2+2+2+2+1 的阵容。
入职后,我先负责风控、内容审核和客服工作,社区类产品的底层工作都经历了一遍。我管理的官方账号主要做新人指引,能第一时间收到新用户的回复,与用户聊天互动,解决问题,从而熟络起来,了解行业内幕。
19 年 10 月份,公司准备上架商城模块(情趣道具等),竞争对手为此耗费大量时间和财力,可我们因 Appstore 审核问题一直未通过,直到过完年都没上线,最终取消了这个功能。这让我明白,每次版本发布都得做好万全准备,因为被拒风险始终存在。
19 年 12 月底 – 22 年 9 月 23 号期间,产品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营收上升,团队扩员。不知不觉,我热爱上了社交工作,主动去承担、了解这个行业。期间也遭遇过产品被下架、团队面临解散等状况。
22 年 9 月底 – 23 年 6 月 15 日,我开始策划运营活动(大大小小近 200 多场线上活动,有效果显著的,也有无效果的)、做广告投放(体验到及时反馈,控制成本、吸引流量、转化得出结果)、收集竞品信息(获取到头部竞品的内部信息以及其他竞品信息),还延伸到社交圈的信息(做社交行业的信息),认识了很多小众圈子的大佬,获取更多信息,才能了解竞争对手。我也会看更多心理学、产品、运营等相关课程,投入时间去研究,在这个团队成长飞速,有想法就能马上落地测试。
23 年 6 月底至今,我开始做大众化社交产品类,进入到 1 – 100 的阶段做产品 / 运营工作。算下来,我在社交圈已耕耘近 5 年多。正应了那句话,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称王。
二、经验之谈
经过这些年的锻炼,我得出了一系列宝贵经验:
1.所有社交产品功能都围绕 “找人”,旨在快速帮助用户连接对方。
2. 玩过众多社交软件,却没有一款能让我深挖。男的切性,女的切钱,平台切流量,真正用心做产品的少之又少。
3. 国内 90% 以上的社交产品都有 “社区” 内容模块,通过内容连接人,以实现更大的变现空间。
4. 任何社交产品,起步时纯粹,流量增多、成本提高后,就不断加功能,变得多元化。
5. 社交产品最终回流微信,落地线下场景,再回到陌生人社交产品,如此轮回。
6. 产品调性从 0 开始就要定位好,期间微调,绝不能跑偏,否则风险巨大。
7. 0 – 1 阶段,产品必须有绝对话语权,1 – 100 阶段则应开始分权。
8. 0 – 1 阶段,RARRA 模型是更优解,前期产品规划可保持 2 周 1 版本,做好基础,提高留存率(次日男性留存达 30% 就很出色),提升产品体验,验证商业模型可行、达到一定留存率和女性用户量级后,再加大投放获客力度。
9. 做垂直类社交比大众化社交更易,目标群体和需求明确,更易实现。
10. 产品功能能下发的就下发,不要写死,由管理后台操作调整,出现问题直接处理,还能测试 A/B 运营策略效果,有问题可回退。
三、未来之路
社交之路,道阻且长。但我坚信,只要保持对社交行业的热爱与执着,不断学习、创新,就一定能在这个领域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未来,我将继续深耕社交行业,续写属于我的社交传奇。后续,我将为大家分享更为核心的事件,那些并非流于表面、众人皆知的故事。
本文由 @沉迷社交产品的初九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