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依赖上 AIGC,实际是毁了他成长的思考能力

0 评论 363 浏览 0 收藏 15 分钟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依赖其来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然而,这种依赖并非全然无害,反而可能削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去年 GPT 火热起来,各行各业都在使用,用于自己的产能提升,用于基础的工作效率提升。但突然发现有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不爱思考。把 AI 工具当做一个管用的法宝,依赖“它”去解决问题。

前两天,我不是刚写了一篇《必须收藏-超详细ChatGPT(同步中英文)论文SCI润色指南+提示词大全》的文章嘛,其实也是自己在学会了使用 AI 工具后,集合一些使用场景做的输出。里面是使用 AI 生成了一些内容,但我自己还是在里面列了一些详细的操作说明,并且针对内容做了重新的定义。对,也就是你们里面偶尔会有点错别字。

现在好多人都在用 AI。使用 AI 做一些基础内容的输出,至少能够少一半的时间。使用 AI可以节省我大量的时间,包括查找资料,内容整理等。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潮兴起,“AI 助手”这个工具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就像计算器的出现,代替了算盘一样。人民已不再单纯的这是一个什么工具,而是考虑工具如何更好的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比如隔壁邻居小朋友,学会了使用“豆包(字节出品的一款 AI 应用)”之后,自己的作业效率大大提升。虽然他才小学 5 年纪,但使用豆包询问自己的作业,并且得到答案照抄已经还他的日常习惯。什么数学、作文、美术、英语全都不在话下。而且不用特别复杂的操作,简单到只需要一模一样的把问题都给豆包,豆包就能够给生成对应的回答。如果觉得不够,多点一下生成,还可以生成不一样的内容。

虽然有些内容看起来不太符合他这个年纪能够理解的,但小朋友会魔改啊。不认识、不理解的内容直接删除掉。觉得不符合,就在问题前面加一句:请以小学生的身份回答。这样给豆包降低智商后,回答的大部分内容就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了。

他的父母当初教导他使用豆包,是想着他本身也在学计算机,让小朋友提前掌握一点 AI 能力也好,错没想到,小朋友没用到正路上。

同样是写作业,隔壁单元的大学生就不会过多的依赖 AI。比如写作文,大学生会让 AI 生成一个故事概要,然后自己会重新撰写。少许部分会选择参照,比如一些优美的语句和引用内容,其他的部分,还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输出。

大学生说,作文是感性和理性的内容,AI 生成的内容太格式化,没有情感的味道。就像我去吃面,我会选择手工面。除非机器面很便宜。

这里其实就有一个新的问题:使用 AI 工具来写作文到底是算什么模式?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每个人手上都有基本作文大全,东抄一点西抄一点,这也是借鉴的模式吧。在有了计算机的时代,那写点东西,很多的时候也习惯去网上搜索下,有模板套个模板,没有模板就借鉴点内容,这还不是常有的事情。但从本质上来说:直接抄和直接抄,有什么区别呢?难道 AI 生成的内容,就是具备了“你”的智慧和思考?

一、使用 AIGC 是要“付费”的

成熟的模型是什么?成熟的模型是花费了大量的资源训练出来的,不然你以为AI 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以至于它在一开始不懂得 9.11 和 9.7 谁大,在被人类“嘲笑”一番后,它已经能够正确的理解,并对最进行修正。但这个代价是给 AI 大模型做了升级,投入了巨额的数据,后续这个费用就需要转嫁给用户了。

根据目前的调研:ChatGPT Plus每月收费20美元,而ChatGPT Pro每月收费则高达200美元,可让订阅者无限使用模型,包括更智能的o1、o1 mini、GPT-4o和高级语音等。如果用户不想要付费,那只能用普通的 3.5 或国内的免费 AI 应用。

为什么要付费使用 AIGC 呢,因为最新的推理模型,是让AI走向更深层次的理解。OpenAI发布了首款推理模型o1。与传统的 AI 模型不同,o1在回答问题前,会逐步分析用户的提示词(Prompt),通过比对不同的结果来呈现一个最佳回答,从而大幅减少错误。这种逐步推理的能力,让AI能够应对更复杂的任务,解决许多普通聊天机器人无法胜任的问题。

在 GPT 刚推出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说这是带着100 个博士在你身边,帮你分析,帮你定义。但当时的 GPT 只是一个大数据融合,然后整合为内容的产出,实际并不是“真正理解上的思考”。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 AI 来帮助自己,因为各大科技公司,让 AI 应用变得更简单,更贴合实际。比如文生文、比如文生图、比如文生 PPT、比如文生视频。科技让人进步,但科技也让人退步。每到临近月底要交作业,很多的学生都会“不约而同”的接住 AI 来帮助自己完成做切,并且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就像上面说的邻居家的小朋友,很多的时候直接拿来抄,根本不会再去思考,以至于我都怀疑,他们是否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互联网刚流行的时候,很多人会去网上查资料,会把资料收集下来,然后在进行整合。至少会有自己的思考,会考虑哪些合适能用,会自己进行分类定义,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润色。但现在,用 AI 思考后,很多的时候连再次询问都不操作,直接点一下复制就结束了。

如果你以为 AI 工具是在帮你,你支付个使用费用就可以。那我觉得你对 AI 的理解就偏差了,因为你越来越依赖 AI 后,也就意味着你在不断的降低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这里不是说 AI 不好,也不是说填鸭式教育不好,更不是在说教育的方法过时,而是在强调一个思考的概念。很多的时候,你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在。

切莫让 AI 付费成为付出思考能力的费用。

二、如何更好的使用 AI

1. 学会 AI

AI 是什么?AI 是个工具,如何把工具用好,是个问题。

一支笔,笔能干啥?

笔能写字。对,也不对。

笔还可以当个礼物,比如英雄钢笔礼盒套装。在写字之上又有了一个新的定义。

笔还可以当一个传播工具,比如在笔上面打上广告。

笔还可以当做一个装饰品,比如悬磁浮笔,比如周年纪念笔。

笔还可以当个书签,插在书/材料当中。

笔还能当个工具,比如战术笔,能直接打击碎玻璃。

同样还是这支笔,你是决定用来写字,还是用来当做其他的工具,都取决于你如何来定义笔。

2. 调教 AI

字写的好不好看,和笔本身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AI 给的什么答案,和你如何提问是有很大的关系。

有时候我们说 AI 不够智能,并不是 AI 不够智能,而是你没有调教好 AI。

比如你和同事说,针对新出的产品做个海报。同事会主动问你用在户外/还是公众号?需要什么广告语?是否有颜色需求?是否有尺寸要求?是否有其他什么需求。同事会和你沟通后,然后在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对公司产品的理解进行设计。

但你和 AI 说,针对新出的产品做个海报。AI 不会反问你啥,会直接给你出一个海报,不光是一个海报图,还会帮你把海报上面的文案撰写好,让你可以“直接”拿出去用。

【使用文心一言直接生成】

AI 给的东西是快,但这个“快”是打了引号的,是没办法直接拿出来用啊。你都没说产品是个啥,你们是卖咖啡的,但现在给了个化妆品的海报,咋用?

在前面写《写作提示词指令大全》就说明了,指令要明确:场景、要求、明细。例如:用小红书风格生成一张咖啡的海报,需要加上咖啡的文案:品味经典,唤醒感官!一杯纯正美式咖啡,带你穿越喧嚣。

使用这样的操作,才能一键生成我们想要的内容。

【使用文心一言直接生成】

3. 思考 AI

AI使用的前提,也许是明确它作为一个过程性工具——既非思路的起点,更非成文的终点。我们一直都在标榜自己是聪明的人类,但什么是聪明?聪明又如何来定义?就像现在的 AI 工具诞生,我们是来把 AI 当做工具来掌控,还是让 AI 把我们当成工具呢?

现实很美好,我们希望的是 AI 诞生后,我们可以喝茶看报,让 AI 来干活实际,AI 诞生后,AI 在进行琴棋书画,我们依然在干活。

这是 AI 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

4. 把握 AI

新技术的诞生,一定是科技的提升。而只有人效的提升,才会带动人类的进步。

当我们不再需要死记硬背知识,需要做自我提升的时候,就需要建立起来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通过知识储备、通过思考延伸,逐步的来提升自己。

这当中需要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自己要具备独立思考和掌握思考的能力。

AI 生成的内容是缺乏人情味道的。

人类生成的内容是有独立思考精神,甚至有可能是幼稚但言之有理的内容,而不是充满着机器口语的陈词滥调。

AI 是个好东西,AI 一定是个好东西,解决基础,提升效率,降低难度,赋能更多。

但 AI 目前无法解决精、深的问题。

就像前面在说笔的事情,谁来定义笔,谁来规范笔。

三、让 AI 来结尾

AI,这项跨越时代的普适工具,虽然它的光芒照耀着每一个人,但每个人如何使用它,却如同指纹般独一无二,至今,我们仍未能揭开这层面纱,找到一个无可争议的答案去诠释。

如何在AI的浪潮中航行,既享受它带来的巨大推力,又不迷失自我,被其力量所裹挟,这实际上是一场心灵的修行,是对我们自我约束力的深刻考验。

我们唯有怀揣希望,期待AI技术的未来能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同时也期盼着,当人类与AI携手走过这段初期的甜蜜旅程后,能从这段经历中汲取到宝贵的智慧,提炼出那些能够指引我们前行的深刻经验。

专栏作家

老虎~色,公众号:产品经理有话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13年产品经理经历,涉及商业设计、业务转型、产品架构定义、个成成长等方面。自学AIGC落地应用,目前在鸿蒙场景做产品服务工作。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