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上线却遭冷落?揭秘AI自动撰稿系统不被业务方宠爱的5大原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AI自动撰稿系统应运而生,旨在提高内容创作的效率和质量。然而,即便拥有先进的技术,一些AI撰稿系统在上线后却遭遇了业务方的冷落,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近期工作上出现了一些令人无奈,又无力吐槽的事情,结合实际情况,仔细分析了一下,大概归结起来有5点原因,大家看看,你的产品,你的团队,你的公司有没有?
给公司内部(编辑业务部)开发的AI自动撰稿系统上线后,遭冷落!业务方居然不用?
被骂的「产研团队」和「业务团队」都有问题,谁也别委屈。
一、产品是否真的“好”?
1.0版本的AI撰稿系统还有诸多不足
我负责的一个AI自动撰稿系统,刚上线是1.0版本,紧接着又以周为单位,快速迭代了3个版本,在写稿质量和速度上都较之前有10倍的提升。
但是,十几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写作,分别是给不同的业务部门使用,其中一个部门,居然没用起来。
由此,我们做了用户访谈和分析,虽然它能完成基本的自动撰稿任务,但业务方反馈说,系统提供的数据还不够全面,有些特定的行业数据或深度分析报告系统无法生成。
此外,一些特定的撰稿风格或格式系统也还没开发出来,导致业务方在使用时还需要手动调整。甚至还有一些需要翻译的稿件做得也不够完美。
这确实是产品的问题,我意识到,好产品不仅仅是功能齐全,更重要的是要贴合业务方的实际需求,并且需要不断优化和升级。
二、沟通是否到位?
业务方太忙,老板又硬塞新任务,系统推广受阻
有时候,产品不被使用,除了产品本身的问题,还因为沟通不到位,或者业务方实在太忙了。
近期推出了这个AI自动撰稿系统,本想着能大大提高业务方的撰稿效率。但业务方却反馈说,他们每天已经忙得团团转,根本没时间去学习一个新系统。再加上老板突然硬给他们安排了这个新系统的使用任务,他们心里多少有些不情愿。
这让我意识到,产品经理在推广产品时,必须考虑到业务方的实际情况和感受。如果业务方太忙,我们可以先提供简短的培训或操作指南,帮助他们快速上手。同时,也要与老板沟通好,确保新系统的引入是符合业务方需求的,而不是强加给他们的任务。
三、产品指标不明确
任务量不够细分,没有任务完成指标的激励等级制度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的AI自动撰稿系统并没有明确的业务指标,任务量也不够细分,没有设立任务完成的激励等级制度。
这就导致了业务方很难评估使用我们的系统能带来多少实际价值,也缺乏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和奖励。
比如,虽然我们的系统能自动生成稿件,但业务方并不知道这些稿件到底能对他们的业绩产生多少影响。
如果我们能设定一些明确的业务指标,
比如,通过AI自动撰稿系统
- 每月完成的稿件数量
- 质量提升比例
- 节省的时间成本
- 节省的人力成本
- 稿件带来的收益
等各类数据都量化,并建立对应的奖励机制,那么业务方就会更有动力去使用我们的系统。
四、没有项目运营组
系统推广和支持乏力
此外,我们的AI自动撰稿系统还没有专门的项目运营组来负责推广和支持。这就意味着当业务方在使用系统过程中遇到问题或需要帮助时,他们可能找不到人来解决。
目前来看,遇到问题,唯一能找的可能就是产品经理,但是很多技术问题,直接转发给技术、测试或者数据工程师,效率会更高。
还有一些非bug问题,属于新的需求,是需要集中整理,并进入需求池管理,通过优先级排序后,再进入开发list,由于没有专人对接,可能就会被强势的业务方直接作为特殊需求插入,打乱当前开发节奏。
如此种种,一个产品,不管是对内对外,toB 还是toC,都需要有运营和推广的专员或者团队,才能让开发者和使用者感受良好。
五、双方没有激励制度
系统使用积极性不高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没有激励制度。业务方使用我们的系统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奖励或认可,反而因为,有了系统,削弱了他们的专业性,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所以他们自然就没有太高的积极性去使用。
同样地,产研团队也没有因为系统的成功使用而得到额外的奖励或晋升机会。这就导致了双方都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动系统的使用和优化。
最后
综上所述,产品做好了业务方却不用,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方。产品经理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作者:Echo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Echo 产品论】,微信公众号:【产品经理的逻辑与审美】,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嘿,关于AI自动撰稿系统不被业务方宠爱的问题,确实挺复杂的。首先,产品本身得够好,功能要齐全,还得贴合业务方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