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被周鸿祎“怒怼”背后:产品经理视角下的智能汽车生死战
哪吒汽车已经没多少声音了,让我们重新看看去年3月份的一场直播,周鸿祎在直播中怒怼哪吒张勇,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而同样是去年发布的小米SU7,却一直火爆异常。同为新势力,为何命运天差地别?本文从产品经理视角拆解这场教科书级的商业案例。
01 一场工厂直播引发的行业地震
2024年3月16日,周鸿祎和哪吒汽车CEO张勇开启了一场“马拉松式直播”,从上海出发,前往哪吒汽车桐乡全生态智慧工厂,进入工厂车间探访新车生产过程。这位红衣教主当着CEO张勇的面,“怒怼”管理层“什么都不明白,能不能学学雷军”。周鸿祎对哪吒L车型连发暴击:“你们的车机系统太卡了!”“后座放个冰箱就叫用户体验?”“方向盘像十年前的油车设计!”这场火药味十足的对话,撕开了智能汽车行业最残酷的真相:在用户需求快速迭代的战场上,任何产品定位的模糊都可能成为致命伤。
(图片来自网络)
截至2025年1月,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哪吒汽车在2024年销量为6.45万辆,相较于2023年的12.75万辆下滑49.37%,而2022年时,哪吒汽车曾凭借15.21万辆的年度销量数据问鼎造车新势力年度销量冠军。而小米SU7却创下上市7分钟订单破2万、27分钟破5万的纪录。
在2024年12月31日,雷军举办的跨年直播中公开了一组关于小米汽车的数据:2024年小米SU7的总交付量为13.5万辆;小米汽车门店已开设200家。同为新势力,为何命运天差地别?本文从产品经理视角拆解这场教科书级的商业案例。
02 哪吒汽车的“四宗罪”:产品经理必须避开的深坑
战略摇摆:从“为人民造车”到“高端化”的迷失
2018年定位:首款车型哪吒N01售价6.68万,主打“性价比电动车”
哪吒汽车成立于2018年,隶属于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专注于提供高性价比的智能电动汽车。其产品线包括SUV和轿车,价格相对亲民,定位在10万至20万的价格区间。
2023年转型:推出售价19.78万的哪吒S,对标小鹏P7
哪吒汽车推出了多款车型,每款车型都有其独特的定位和市场目标,这些车型覆盖了从紧凑型SUV到高性能跑车的多个细分市场。
致命伤:未建立清晰的用户认知标签,导致“低端形象”与“高端尝试”互相掣肘
需求错位:工程师思维主导的产品设计
哪吒汽车CEO张勇曾公开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款车都成为技术标杆。”这句话背后,折射出工程师思维的典型特征——以技术先进性为荣,以功能堆砌为美。然而,当工程师对技术的执念未被用户需求校准,产品便会陷入“自嗨式创新”的困境。
功能优先级错乱:把“能做”当“该做”,工程师思维常陷入技术可行性主导的决策模式:
技术储备→功能开发→寻找应用场景
然而用户思维是:
痛点洞察→场景定义→技术匹配
哪吒L的“零重力座椅+车载冰箱”组合,看似高端却未解决用户核心痛点。
车主反馈:“冰箱制冷慢,座椅调节按钮藏在屏幕三级菜单”
哪吒车机系统预装20+APP,但核心功能(如空调、座椅)埋藏层级过深,完成一次调温需点击5次屏幕。
小米SU7采用“高频功能实体按键+低频功能语音控制”策略,用户关键操作效率提升3倍。
生态短板:单打独斗的智能化困局
车载系统基于安卓深度定制,但缺乏手机-车机互联能力
对比小米SU7与米家设备无缝联动(可控制2000+智能设备),哪吒的生态壁垒使其在“智能生活场景”争夺战中彻底失位。
品牌断层:营销与产品价值的割裂
2023年赞助《流浪地球2》却未绑定科技IP。对比雷军亲自测试SU7续航、讲解CLTC工况,哪吒的传播始终停留在参数堆砌层面。
2025年《哪吒2》爆火,哪吒汽车公司以“在争议商标申请日前,光线影业与哪吒汽车存在合同、业务往来关系,光线影业明知哪吒汽车‘哪吒’系列商标仍注册争议商标,恶意明显等”为由,请求对争议商标“魔童哪吒”予以无效宣告。但后经商标局评审,哪吒汽车无效宣告理由不成立争议商标予以维持。
03 小米SU7的破局密码:教科书级的产品方法论
精准定位:做电动车界的“性能钢炮”
- 用户画像:25-35岁科技发烧友,追求驾驶乐趣与智能体验的平衡
- 定价策略:21.59万起售,卡位Model 3与极氪001之间的空白带
- 需求洞察:70%潜客调研显示,“车机流畅度”优先级高于“续航里程”
(截图来自网络)
场景化体验:把用户习惯变成竞争优势
- 手机互联:CarIoT车载接口支持小米手机秒变车钥匙
- 智能家居联动:车内语音可控制家中空调、扫地机器人
- 办公场景:WPS会议模式自动降噪、同步钉钉日程
(截图来自网络)
生态护城河:米家体系的降维打击
与200+生态链企业共建车载应用商店
开放API接口吸引开发者,已有超300款车载专属APP上线
对比哪吒仅支持10余款预装应用,生态差距指数级扩大
用户运营:把“米粉”转化为“汽车合伙人”
内测阶段邀请1000名米粉参与路测,收集2.3万条优化建议
社区共创车载主题皮肤,下载量超50万次
雷军个人IP贡献32%的品牌搜索流量
(截图来自网络)
04 数智时代的产品成功法则
第一性原理:回归用户真实场景
警惕“伪需求陷阱”:车载KTV、车内大屏健身等功能的实际使用率不足5%
案例:小米SU7前备箱设计37L储物空间,源于30%用户携带露营装备的需求
生态协同>单点突破
竞争本质是“场景生态”的竞争
硬件公式:产品价值= (性能×智能)×生态连接数
数据驱动的敏捷迭代
小米SU7上市后2周内OTA升级3次,优化37项体验
品牌人格化塑造
雷军“理工男”人设强化科技信任感
哪吒CEO张勇的工程师形象未能建立情感连接
(截图来自直播回放视频)
05 给产品经理的三大行动清单
1)绘制用户场景地图
每周跟踪100条真实用户反馈
用“需求金字塔”区分基础功能与增值服务
2)建立生态思维
制定API开放战略,至少接入3个核心生态伙伴
设计至少1个跨设备联动场景
3)打造产品人格
提炼3个关键词定义品牌调性(如小米的“极客”与“温度”)
让CEO/产品线负责人成为首席体验官
06 产品没有护城河,只有不断坍塌的围墙
周鸿祎的“怒怼”给所有产品经理敲响警钟:当行业进入“体验战争”阶段,任何脱离用户场景的创新都是自杀式内卷。哪吒与小米的对比证明:产品成功的本质,在于能否用科技手段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那些忙着堆参数、追热点的企业,终将被用户抛弃——因为所有不解决痛点的炫技,都是对资源的谋杀。
(截图来自直播回放视频)
本文由Deepseek辅助编写
提示词-生成文章用时:10分钟
修改文章、验证内容可解释性用时:60分钟
寻找配图用时:40分钟
本文由 @无问西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