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金三银四:4轮面试认知跃迁
在求职旺季“金三银四”,面试成为决定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详细剖析了不同轮次面试的重点与应对方法,供大家参考。
通常一次产品的面试包括:一面,二面,三面,以及交叉面,我们作为面试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具备什么样的认知,才能有一个较高的面试通过率。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大家需要了解一下互联网公司的面试一般是怎么安排的?互联网的面试通常会是一个3+1,或者4+1的结构。
其中,3,4代表的是业务面试的次数,主要考察的是候选人能不能做的了这个岗位,+1一般是HR面试,更多的是考察一些通用能力。今天我们主要聊一下前者。
01 一面:直属Leader的”显微镜式”考察
一面大多数情况下会安排你未来的直属leader去进行面试,所以这个时候他更会关注把你招进来能不能做的了事情,干的了活。
也因此一面相应的考察重点也会放在你的专业能力考察上,比如项目细节的深挖,解决方案的输出,方法论的考察等等,说白了就是通过这些考察能明确你能干的了这个事情。
所以很明显一面更注重怎么做这个维度上的考察。
那么,对于求职者来说就要多注意自己项目的落地细节,至少写在简历上就得知道它是怎么做的。
当然,以免有的时候也会安排和你平级的同事跟你聊,那么这个时候会问的更细,基本上会针对一些项目的具体做法进行细聊,所以更要把握项目具体的落地细节。
这块建议大家要对对简历中的每个项目建立”五维档案”(背景-目标-方案-数据-反思),例如当被问及”DAU提升项目”,要能脱口而出:
- 当时日活卡在80万瓶颈多久?
- 用户行为漏斗哪层流失最严重?
- A/B测试的具体分组策略是什么?
- 最终GMV增长是否达到预期?
02 二面:总监级的”方法论检验”
二面大多数情况下是安排你的+1面试,也就是你leadeer的leader,一般这个人的级别会比较高,比如产品负责人级别。
那么相应的面试考察重点也不会像一面那么细,会更多考察你做事情方法论的沉淀,尤其对于换行业的求职者,方法论要比之前具体怎么做更重要。
因为你过去的方案明显不能直接使用到新的业务上,但是做事情的方法是通用的,这叫可迁移能力,所以到了二面大家更应该注意在面试过程中除了说自己怎么做的,更应该注意方法论,做事情思考逻辑的表达,也就是为什么这个维度的考察。
03 三面:VP级的”战略对话”
三面大多数情况下是VP面试,级别会更高,这个时候考察的可能就不仅仅局限于当前这个岗位了,因为级别越高,他的视野,思考问题的角度会更开阔一些。
所以大多数三面比较多的是跟你聊一些行业维度,业务维度的见解,个人成长等等相对比较宽泛的话题。
这个时候求职者就不应该仅仅关注于自己做的那些事情,尤其不要过多的去表达一些做事情的细节,而是多表达一些对于个人未来发展,行业思考,包括业务思考等比较宏观层面的见解和思考,这样会更容易通过三面的面试。
构建行业分析三维矩阵:
- 时间轴:过去3年关键演变 → 当前格局 → 未来2年预判
- 价值链:上游供应链 → 核心玩家 → 下游生态
- 技术轴:基础设施革新 → 应用层创新 → 监管动态
其实,整个面试的安排,和一个人在职场的发展非常像,level越高的人,他思考的内容和方式越往上。
初级的人会更关注怎么执行,怎么落地,也就是HOW;随着你职级的提升你会更关注行业,业务,价值等维度的思考,也就是WHAT,WHY。大家要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去刻意地锻炼。
04 交叉面:协作部门的”压力测试”
交叉面一般会被安排在2面或者3面,主要是安排平时跟你这个岗位协作比较多的兄弟部门面试,所以更主要的是考察一些通用能力,比如沟通,协作,推动等,专业能力考察不多。
所以在交叉面的时候注意的点就是多表现一些自己在合作,沟通上的长处,尽量表现的比较积极,易于合作,目标导向一点。
比如:你可以准备几个真实的案例:采用STAR-L模型:
- Situation:技术资源紧张时
- Task:需提前上线核心功能
- Action:建立需求优先级矩阵
- Result:达成上线目标
- Learning:沉淀出资源协调五原则
以上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夏唬人】,微信公众号:【策略产品夏师傅】,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