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下:这3种人正在被加速淘汰

1 评论 3408 浏览 1 收藏 10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客户的商业需求、痛点、预算、决策流程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用户的个人需求

从智能助手到自动化机器人,AI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但与此同时,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也浮现在每个人心头:AI 会不会抢了我的饭碗?

01.

前阵子Manus(通用AI助手)的爆火,让整个行业又为之一振,如果还不知道的Manus的同学可以看看这篇文章“Manus:一夜爆红的“全球首款通用AI助手”,为何一个邀请码能卖5万?”。

虽然没拿到邀请码,但是看到别人的一些测评,还是感觉Manus太厉害了。

02.

看了36氪的一篇关于让Manus当一天“实习生”的文章,从最初的文案校对和整理资料等基础性工作,到最终完成创意型任务,整个流程是能走通的。

只是现在整个流程会不通畅,处于一个比较粗糙的层面,但和当初ChatGPT、最近的DeepSeek出来时爆火的程度很类似,都是把高端的技术糅合到普罗大众可以应用的产品中,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技术的红利,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了。

根据OpenAI 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阶段划分,可归纳为以下五个层级:

第一阶段:聊天机器人(ChatBot),具备自然语言对话能力,能够理解和生成类人文本,适用于客服、虚拟助手等场景,比如当前的主流AI模型,不具备推理能力的都在此阶段。

第二阶段:推理者(Reasoners),在复杂问题上展现人类博士水平的推理能力,不仅能重复信息,还能进行逻辑推导和问题解决,例如科学实验设计或高级数学证明,目前AI有DeepSeek、Chatgpt等。

第三阶段:智能体(Agents),AI 能够自主执行多步骤任务,例如独立完成整理资料、市场调研、数据分析、项目管理、写出解决方案等,并在过程中动态调整策略,目前只有Manus能进入此阶段,只是还是个“baby”,需要成长成长。

第四阶段:创新者(Innovators),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可提出科学假设、发明新技术或创作原创性内容(如音乐、文学),接近人类顶尖专家的创造力。

第五阶段:组织者(Organizers),能协调多个 AI 系统完成复杂目标(如管理城市交通网络或全球供应链),同时具备战略规划和资源分配能力,标志着 AGI 的全面成熟。

也就是说Manus现在已经进入第三阶段了,至少算是踢到第三阶段的门槛了,技术突破只是迟早的事情。

03

那AI时代已来,哪几类人最容易被替代掉呢?

1.从事重复性、低创造性工作的从业者

这类人群有3个很明显的特征:工作流程固定、规则很明确、无需复杂判断,它们属于标准流程的工种,也是AI最擅长的地方,也就意味着最容易被淘汰和替代。

生活中已经有很多常见的例子,比如:

景区、博物馆的一些讲解员,基本都是AI数字人在讲,过去这个岗位的人员就被替代了。

流水线分拣工人,现在富士康已经引进大批量的机器人,可代替6成以上的相关岗位。还有小米的“无人工厂”分拣效率比人工提了升300%。

现在接到的骚扰电话,很多都是AI语音机器人拨出来的,人工客服都省了一大半。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很多。

未来,AI只会越来越发达,可取代的传统岗位也会越来越多。

2.依赖单一技能的非创造性岗位

此种岗位有2个很明显的特征:非常依赖模板化操作、比较缺乏跨界整合的能力。

现在大家都讲T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这是AI所不擅长的,也很难做到的。但是如果是技能比较单一的岗位,比如一些普通的美工、UI,现在就能被Midjourney、即梦等绘画工具所取代,产出速度快、数量大、质量还好。

还有以前非常吃香的翻译工作,除了一些高级的翻译,基本上都可以被AI替代,翻译错误率还低。

对于经营者而言,当然倾向于成本低、产出高的AI了,原来的岗位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少。

3.拒绝学习新事物的群体

虽然现在AI已经这么火了,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有的知道但不会用或懒得用,总之学习AI的意愿非常低。

这群人身上都有3个典型特征:思想偏保守、抵触新事物、学习意愿较低。

昨天去家居城跟一个销售简单聊了下他们公司CEO周云杰被雷军带火的新闻,他竟然不知道。

当时心里就想:不会吧,现在短视频营销这么火了,思维还是沿用传统店铺销售的模式,恐怕很难做好销售吧。

不过后来简单说了这个事情,他说也回去看看,也适应适应。

其实,他也符合这三种特征,短视频营销、AI都属于如今的新东西,都是需要花费时间去学的。

刚开始要转变自己固化多年的观念确实比较难,可一旦转变过来了,效率都是成倍的提高。

比如现在去写个PPT,一般都要2.3天,现在用DeepSeek+KIMI助手,从初稿到终稿,可能2.3个小时就够了,过去简直不敢想象。

所以呢,身上目前有这几种特征的要调整和改变了,否则真的很危险。

04

那对于普通人而言,有没有破局的方法呢?

1.成为人机协同决策者

现在既然有了AI,很多一些重复性、标准化的东西可以交给UI,让它先出一版初稿,在它的基础上再去不断优化迭代。

重心放到高价值部分,掌握AI工具底层逻辑(比如提示词框架、大模型微调等),从一个执行者升级为决策者。

通过与AI协同工作,给自己腾出更多的时间研究更有价值的事情。

2.学习跨界链接

把本行业的跟其他行业联动起来,比如我们做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可以将心理学连接起来,把心理学里面的一些理念注入到产品设计中,尤其是深刻的洞察出产品中涉及到底层人性需求,充分考虑如何以人为本,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3.用兴趣驱动使用AI

如果不知道怎么使用AI,可以找到感兴趣的点,用AI来帮你完成。

比如我喜欢绘画,以前用的最多的是通义万相,现在可灵、即梦都在用,偶尔也会使用Midjourney来画画,就是价格太高了。

当你用AI帮你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时,就获得了正向反馈,就会越想去使用。使用的越多,对AI也就慢慢习惯了。久而久之,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有了这种习惯以后,就会想者去探索更多AI的方法,用着用着就“上道”了。

05.小结

AI时代已来,不要惊慌。

虽然这三类人很容易被淘汰,但是我们只要记住,未来生存的关键在于训练自己的人机协同能力–即利用AI放大自身创造力,把自己变为一个“超级个体”,而不是费力去对抗技术,顺应时代就好。

正如吴恩达所言:“10倍专业人士不是更快的手,而是更聪明的大脑。”

当你学会用AI放大而非替代人类价值时,这场技术革命将成为你职业生涯最强大的跳板。

AI淘汰的不是职业,而是固化的思维模式,去追赶、顺应它就好。

今天的分享到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成长日记】,微信公众号:【产品成长日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现在既然有了AI,很多一些重复性、标准化的东西可以交给UI—–交给AI吧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1745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竞品分析的案例。
专题
12623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对电商行业的从业者们而言,GMV这个概念估计都不陌生,不少人也开始拿GMV作为评判各家电商平台市占率的指标之一。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GMV破亿的经验总结。
专题
48722人已学习16篇文章
看看别人家的PM是怎么做产品测试的。
专题
1214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构建UGC社区是很多社区平台的必经之路,它能助力平台内容生产,为社区提供活水源泉。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构建UGC社区。
专题
19251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从不同维度拆解一款产品或者功能,有利于提升我们对于产品和功能的思考能力。
专题
11580人已学习11篇文章
随着互联互通的发展,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小,未来数字设计也在发生着变化。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字未来设计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