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产品的构建逻辑:从文化认同到可持续生态

非语
0 评论 338 浏览 0 收藏 9 分钟
🔗 产品经理在不同的职业阶段,需要侧重不同的方面,从基础技能、业务深度、专业领域到战略规划和管理能力。

在流量红利消失的当下,社区产品却呈现出逆势增长——小红书MAU突破3亿,Discord估值超150亿美元。这揭示了一个本质矛盾:用户既渴望规模化连接,又惧怕失去圈层认同。但同时,不少公司在社区高粘性高留存的数据驱使下开启社区模块,但几乎都折戟沉沙。这究竟是为什么,社区产品存在怎样的玄学,平台的秩序和活力如何并存?

一、什么是社区

提到社区,很多人会把它混淆成内容消费平台。工具产品加一个内容板块,就希望板块能够承担起社区的高留存作用。不得不说这是对社区的极大误解。社区的本质还是在构建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它不是内容或者功能的集合,而是关系的再造。如果说微信朋友圈是“熟人表演场”,那么作为社区的豆瓣小组就是“陌生人精神角落”。如果说今日头条/抖音等产品提供内容消费效率,那么作为社区的虎扑创造的是用户身份归属和认同。

在一个能称之为社区的产品中,必须包含以下三要素:

  • 群体认同机制。首先吸引用户的是群体标签,是标签后面真实的人,而非好看的内容。
  • 情感连接容器。与社交属性不同,群体之间通过内容产出和消费进行连接,用户通过内容的消费和互动构建情感连接
  • 文化符号体现。在进化到一定程度的社区,一定会产生群体的显性符号代表,并成为用户口口相传的社区文化。早起内涵段子就是典型代表。

二、构建社区的四层手段

1. 冷启动阶段的核心关键点

  • 在冷启动阶段要尤为注意,目标用户群体要聚焦,要在流量获取上保持极度克制,避免流量幻觉。大规模的用户引入一定会对社区的氛围和调性造成极大冲击,而且后果难以挽回
  • 种子用户的培养非常重要,在社区冷启动阶段他们是奠定社区基础的核心,不仅仅是他们高频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以及对社区极大的热情,更因为他们后续可能成为领导社区活跃的中坚力量。
  • 产品形态的选择:不同的平台适合的产品形态各有不同,但需要谨记社区的核心是用户与用户的链接,因此慎重考虑内容消费的形态套用到社区
  • 吸引用户的工具化功能可以用来获客和作为社区的破冰手段,如Keep从健身工具延伸出饮食记录、课程社区,美篇通过“一键成书”功能切入中老年用户

2. 内容供给策略

冷启动阶段,选择低成本高规模的内容获取方式,逐步再扩展到社区用户ugc生产内容

如何激励用户生产?

  1. 内容主题和标准要明确,社区欢迎什么内容,扶持哪一类内容,需要通过显性(榜单等产品功能或运营活动)和隐性(流量控制)的方式传递给用户
  2. 用户激励,包括流量激励、社区成长荣誉激励以及物质激励。流量激励需要在推荐策略上更加去中心化,并让用户得到即时的正反馈。社区成长体系可以激励用户持续在社区的活跃。物质激励分为短期和长期激励,短期可以通过活动的手段使一部分用户得到激励,长期就需要评估出头部用户的上升或者变现途径。
  3. 降低发布门槛,如模版化创作内容结构;提升产品侧的发布体验等

3. 互动氛围的建设

在内容平台上,评论和互动很容易被认为是内容的附属品。但是在社区里,评论即内容,优秀的评论可以带动内容的分发。因此在评论的建设上需要重点关注。在评论的建设过程中,从富媒体评论到评论排序到热评再到神评,代表着评论从生产到分发再到优质评论带动内容分发的迁移过程。

用户昵称和头像也是氛围里面比较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在分发内容和评论的时候,社区用户会更关注“人”,是谁给我点赞了,是谁给我评论了,匿名的头像加一串默认数字,肯定没有一个独特的用户名带给用户的情绪价值更高。因此“刷脸”在互动氛围建设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推荐分发上也可以参考这一点,让熟人更熟。

4. 治理规则的显隐平衡

自由与秩序在社区平台上很难二者得兼,因此社区价值观的宣贯以及社区的治理规则就尤为重要。

  • 社区规则需要明示,模糊条款需要核心用户一起参与明确,违反社区规则的用户按情况可在社区公示,从而完成一定程度上的导向宣传和警示作用
  • 用户自治:给到核心用户一定的自治权限对于社区百利无害,但是运营的抽查和规则定制同样重要

三、规模化阶段的生态调控

1. 算法与人文的平衡公式

  • 推荐系统分层实验:如抖音测试“关注流权重提升30%”对留存影响;快手将同城流量占比控制在15%-25%区间
  • 人工干预工具箱:如小红书编辑精选“薯队长推荐”,豆瓣每日人工筛选“最受欢迎评论”

2. 子圈层孵化方法论

  • 圈地运动:如微博超话按兴趣划分5000+垂直领域,知乎盐选专栏细分89个知识门类
  • 跨圈层防护:如B站不同分区采用独立推荐模型,快手将“小镇青年”与“都市白领”内容池隔离

3. 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 新手期:知乎“海盐计划”激励首次创作
  • 成长期:B站升级打怪式会员体系
  • 衰退期:微信读书用“阅读时长赎回”机制召回流失用户

四、商业化与用户体验的共生设计

社区的商业化变现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但实际上因为用户属性的高度一致,社区的变现会有更好的效果和可探索的空间。

1. 变现模式适配性矩阵

2. 用户价值优先原则

在用户和商业化打架的时候,永远秉承用户>客户>平台的价值观,坚守用户体验。如小红书将广告标签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减少误触,得到App坚持“课程推广日”制度,控制商业化密度

结语:社区产品的终局思维

当我们在讨论社区产品时,本质上是在回答:如何在数字世界重建“村落共同体”。这需要产品经理兼具社会学家的洞察力、经济学家的理性,以及最重要的是——对人性温度永不枯竭的敬畏之心。

本文由 @非语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2731人已学习15篇文章
知识付费是内容赛道上的一块高地,有着上百亿的市场规模。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对知识付费的观点。
专题
1208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精细化运营、抓住老用户、提升用户复购,则将是品牌需要着重留意的地方。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提升复购率的N种方法。
专题
1599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数据中台是处于业务前台和技术后台的中间层。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数据中台。
专题
34417人已学习23篇文章
不懂心理学,怎么懂你的用户;不懂你的用户,又怎么做好产品的设计和运营。
专题
13497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以To G领域为例,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分享TO G产品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