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想押注新一轮消费周期
在当前消费市场逐渐从低价周期向新的消费周期转型的关键节点,天猫正积极布局,试图抓住新一轮消费周期带来的品牌发展机遇。
在政策和产业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消费正试图从低价周期向一个新的消费周期爬升。
低价周期的出现,与本身就会周期性出现的产能过剩有关,同时叠加了疫情之后大家消费信心受损等因素,最终走向供给同质化背景下的价格战。
它也带来了良性结果,比如单品爆品以及去除中间商的作用下,某些场景的交易效率被提升了,但商家利润也因此被打薄。久而久之,不仅零供关系受到影响,消费体验难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整个市场的消费盘子也没办法进一步扩大。
想把消费重新拉回到一个良性正向的发展周期,就要让消费者愿意多消费,让生产者有动力做供给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形成差异化,而不是卷入无尽的同质的、只能比拼价格的竞争,才能让生产者有利润空间继续做创新尝试,让消费者享受到好产品、好服务,带动整个社会的消费活力、经济活力。
我们目前正处在这样的周期转化中。这个转换的外部干预动力是政策刺激,包括去年开始的一系列金融政策,以及不断加码、不断扩大范围的国家补贴等消费刺激政策。
内部驱动是供需本身的周期性进化,通过创新和差异化走出供给过剩和同质化内卷,甚至「帮头部品牌保持市占率和利润率」,但前提是推进并购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而创造增量需求。
如此,才能内外结合,把消费盘子做大,提高消费在整个GDP的占比。
而当商家都寻求差异化和生意增量的时候,试图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有产品功能创新,有情绪价值、社交价值的时候,实际上就有对流量能力、内容能力、消费洞察力、生产能力,乃至更综合的品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天猫想抓住的就是新一轮消费周期里的品牌机会。
天猫本身是10多年前上一个消费升级时期的产物,在疫情前后开启的性价比周期里,它在阿里电商的优先级实际上是靠后的。现在,天猫重新回到台前,想踩住一个正若隐若现的新消费势头。
当然对阿里电商来说,天猫还承担着盈利机器的角色。不过在这一轮消费周期里,天猫和阿里妈妈都不可能再「躺着赚钱」,而是要与品牌一起,帮助品牌成长。
那么,天猫要如何抓住这次机会?
天猫的基础优势很明显,有淘天的交易心智,有88VIP心智,有30万品牌旗舰店和18万品牌。阿里电商覆盖了10亿消费者,他们平均每2天来一次淘天;其中88VIP会员数已达到4900万,他们每月则有27天打开淘天。
天猫总裁家洛在本周的天猫超级品牌私享会2025 TopTalk上提到,天猫今年的经营策略是全力扶持优质品牌、原创品牌,帮品牌做长期、高效、稳定的生意。同时加大对假冒伪劣的供给的打击。
并且对于B端和C端都有空前力度的补贴。在B端,把补贴扩充到更多品类,以及给商家更多佣金反哺、广告激励反哺,按年度对赌策略也有更多加码投入。在C端,会对高购消费者有更多按月、按季度的激励,对购买频次低的新人也有对应激励手段。
在此基础上,天猫强调流量和内容的重要性、新品运营是重中之重、会员运营,以及加强与社交媒体的合作。
如前所说,接下来的消费周期内,品牌会在复购、利润以及经营持续性上扮演越发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对「如何做品牌」有了更迫切的需求。阿里妈妈在今年开年的会上提出的「品牌新力」模型也是对新的消费周期的回应,它清楚地告诉商家,会从新客规模、主动搜索规模,复购规模这三个角度来阐述品牌力,而不像以前更偏ROI或者GMV导向。
这会对天猫的能力,尤其是内容能力和流量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天猫除会在站内给品牌更多搜索流量支持,给高质量的导购类短视频会在天猫获得更多曝光机会,一个新变量是,一直在基于互联互通的大环境,强调站外种草、站内追投的联动策略。
互联互通除了包括和微信支付打通之后的新客获取,更包括与阿里妈妈会整合B站、小红书以及分众等外投资源,帮助品牌在淘外进行一站式的广告投放和内容种草,同时天猫做站内追投。这些在年初的阿里妈妈大会上已经提到。
天猫期望,基于以上这些动作,不仅能把优质商家筛选出来,还能让他们实现生意增长,讲好自己的品牌故事,最终沉淀出来一个个有更优质产品创新能力,会员运营能力,有完善的售后服务能力、乃至更综合品牌力的品牌。
当然不同品牌对天猫的需求侧重点不同。
比如小米,作为有性价比的品牌代表,更看重的可能是天猫的新品首发能力和基于88VIP的人群资产沉淀。
小米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王晓雁提到,小米一直和天猫在新品首发阶段做合作,参与天猫小黑盒等活动,新品上新时,天猫会给小米首页流量支持、搜索加权、直播佣金返还等扶持。
除此之外,小米和88VIP深度合作。2024年,小米是3C类目里第一个和天猫签署88VIP年框的品牌。天猫帮小米承接了人群破圈后的转化,目前小米消费者中「女性占比越来越高」。小米过去两个月在天猫实现了同比50%以上的增长。小米汽车官方旗舰店也上线天猫,至今已卖出9000多个试驾服务,双方还在探索未来如何把整车放到天猫销售。
护肤品牌华熙生物则想要回归初心,做科技创新驱动的护肤品牌,希望天猫和它一起创造新一代国货品牌。华熙生物董事长兼CEO赵燕强调,她本人接下来会在「打造品牌力」上投入更多精力,而天猫策略从低价转向GMV,以及扶持品牌的策略,是华熙生物接下来会强化与天猫的战略合作的核心原因。另外,赵燕补充说:简单的互联互通不奏效,关键还是需要内容能力。
国际品牌Adidas大中华区数字化高级副总裁Molly也同样表示,想借助天猫用自己的内容能力、运营能力,帮他们进一步讲好本地化的故事。
总之,新一轮消费周期由政策驱动和抛出一个苗头之后,更多产业、平台侧的动作已经出现,当更多创新的、差异化的乃至品牌的供给出现并获得长期的生意增长,一个由创新和差异化驱动的新消费周期才有希望形成。
作者 | 庞梦圆(上海)监制 | 邵乐乐(上海)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窄播】,微信公众号:【窄播】,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