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官方下场彻查横测笔记,尽快处理!
小红书平台正式下场治理横测笔记,严查恶意对比与虚假测评,违规账号将面临限流、封号等处罚。本文解析新规治理方案,探讨横测内容的合规转型方向,为商家提供应对策略,助力内容从“拉踩”转向真实价值,适应平台生态规则。
横测笔记,终于迎来治理,而且力度还不小
横测笔记就是一篇笔记横向测评多个产品,通过拉踩的方式突出推广产品的优势
当年,多少投机品牌,借着横测笔记,排行榜笔记,碰瓷,截流,曾经一度被郑州帮视为王牌打法
不过还好,这种害人利己的打法,即将被官方下场叫停,力度非常大,不仅对未来所有横测笔记进行管控,甚至还会回溯倒查
所以,请所有过往发布过横测笔记的商家注意,尽快处理过往发布的横测笔记,避免新规落地后的违规
一、新规治理方案
(1)严查严处违规内容与账号
全平台采用技术筛查+人工核查机制,一旦发现恶意对比、虚假测评等违规内容,平台会处置笔记及账号(包括但不限于限流、禁言、封号等手段)。对黑灰产,平台将从严追责并上报公安机关
(2)强化侵权处理时效
用户可通过“举报→侵犯权益”,提交投诉材料。平台将会对投诉进行加速处理
(3)回溯倒查
平台将定期发布治理报告,公示典型违规案例及处置结果,并同步更新违规特征识别指南,帮助创作者规避合规风险。同时对历史笔记进行回溯倒查,一经确认,判定违规,建议在4月18日前完成笔记修改或删除
二、横测内容合规转型方向
新规落地,意味着依赖传统“横向评测”(如贬损竞品、夸大优势)的推广模式面临高风险,尤其是中小商家若采用非合规手段(如黑灰产合作),可能直接导致账号封禁与投入损失
平台对横测内容的治理,本质是打击虚假测评、恶意竞争的商业竞争行为,底层逻辑主要有两个
(1)用户信任危机
大量黑灰产账号通过虚构人设、批量生产同质化测评,甚至恶意抹黑竞品,导致用户对测评内容信任度下降
(2)生态净化需求
低质内容干扰算法分发效率,平台需提升优质内容与用户需求的匹配度
所以横测内容仍有生存空间,但需从“铺量刷屏”转向真实化、差异化、合规化,在官方公告的评论区其实就有相关的提问和官方的回复,不难看出,官方不是要对横测笔记一刀切,而是反对拉踩,提倡真实感受,拉踩会成为一篇横测笔记违规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
总之平台下场打击恶意商业竞争的横测笔记,对中小商家的启示:依赖“野路子”矩阵铺量、夸大对比的粗暴玩法已不可持续。破局的核心是回归真实价值,升级内容策略
1)注重真实感:从“参数对比”到“真实体验”
用户视角优先:避免机械罗列产品参数,通过真实使用场景(如《油痘肌实测3款粉底液》)、长期体验反馈(如“30天打卡记录”)增强可信度,以“真实用户”或“品牌主理人”身份分享体验,避免过度营销话术
2)替换更能体现“真实感受”的内容类型
找到“横测笔记”的替代:可以用教程类、干货类、合集类、开箱以及真实的单品测评…体验感更真实的笔记类型来做替代,只要内容够真实,种草效果一样很
- 教程类:步骤教学+产品植入,实用性强,自然转化高
- 合集类:高信息密度满足用户”一站式”需求
- 用户体验类:真实生活场景增强信任感
- 干货类:解决痛点提升品牌专业度
例如:美妆教程类视频,在教学的过程中,“产品的突出效果+达人效应”就极易种草用户,除了笔记在流量爆发期能收获一大波兴趣人群和转化外,之后只要搜索“妆造”相关话题的”核心用户“对可能看到笔记被种草产品,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长尾流量
3)只讲“适配”,避开“拉踩”
多去强调自身产品优势而非贬低竞品,例如通过“成分解析+适用人群”说明产品适配性,结合产品设计差异化服务(如美妆品牌提供“肤质诊断+产品组合方案”),提升不可替代性
写在最后
横测内容的失效,对追捧“野路子”的商家来说打击不小,但对于注重长期价值的商家来说,则是甩开竞品、建立壁垒的机会,从“自检内容、找到新高效内容形式、舆情的监控”三步规避风险
- 内容自查与清理:删除低质同质化笔记(如无真实体验的“参数/性能对比表”);避免使用“避雷”“黑料”等敏感词,改用“实测反馈”“真实体验报告”等中性表述
- 赛马测试内容模型: 先低成本投放,测试不同新替代内容类型模型(如教程型vs单测型)的转化效果
- 舆情监控与应对:实时监测负面评价,及时优化产品或内容;对用户差评采用“问题回应+解决方案”模板,避免发酵成负面笔记
做品牌,想在一个平台深耕,就一定要学会在生态中建立更符合生态规则的秩序,平台治理本质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尊重生态,遵守规则才是唯一的捷径。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Vic的营销思考】,微信公众号:【Vic的营销思考】,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