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人机交互设计 有哪些主要评判标准?(下)
lulu导语:人机交互设计的好与坏的评判标准给人的感觉总是有些抽象,究竟怎样的设计就可以被称之为优秀,有没有通用的评判标准呢?知乎网友@马力印象最深刻的三个原则分为别优先级、一致性、感觉以及临界点。本篇文章为下半部分,介绍了感觉和临界点的内容。
可用性工程的教科书里,往往会有“主观满意度”的内容(实际上这也是ISO9241的内容之一),但是却也往往语焉不详,因为主观的问题往往难以通过工程/经验的方法来解决。 a. 快的感觉 天下武功,无间不摧,唯快不破。IBM做测试的同事会拿秒表(当然他们似乎还有更好的工具)来掐时间测试Performance,如果某个版本的Case有Performance的明显下降,会是个大事故。 我们通常还可以在设计上有很多处理来产生快的感觉,例如先让界面显示出结果,同时后台再去做操作(例如存储等耗时间的操作),避免用户的等待(当然最痛苦的是被工程师告知界面上的显示效率就已经低到需要用户等待了)。 曾经看过一个研究,在进度条的显示上,越来越快的进度条最能够让用户感觉到快,而不是那些完全真实反应内部进度的进度条(真实的情况可能是越来越慢)。 b. 安全的感觉 用户敢在看起来很“山寨”的界面上输入自己的密码么?用户需要经常自己保存么?Google的Gmail是个好例子,而MS Windows的升级后自动重启是个坏例子,某一次我同时遇到了它们:Windows XP打完某些补丁后,会要求重新启动系统,这时你可以选择立刻重启,或者点击一个按钮,等待若干时间后再提醒,如果什么都不做,它会在一小短时间内自动重启。当我正在工作时,显然不愿意立刻重启系统,于是我选择了稍后提醒,然后又工作了很久,在Gmail里写了一封邮件。这时刚好有人来找我讨论问题,等回到电脑前后,发现它自动重启了….. @!#!#!$,没有保存的工作都丢失了。但是好在Gmail会自动保存我已经写过的邮件内容,让人稍稍安心。知乎的文本编辑框也是一个好例子。 c. 其他感觉 例如界面语言是否让用户感觉到尊重等等。 一个小例子,新浪微博的客户端里,用户发完微博后,有时因为系统的原因(发送按钮监听到了两次事件,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微博内容可能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试图”重复发送,这时会弹出一个提示框,告诉用户说“不要太贪心哦….balbalba” 用户多委屈… 临界点就是压倒大象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让用户决定注册产品开始使用的?往往就是多动那么一下手指、多学习思考一小下,用户就从门口溜走了。临界点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的作用,和用户的主观心理(感觉)和客观因素(绩效)等有关系,姑且作为半个原则来看。 常常惊讶于一些产品(特别是移动产品)能够在用户看到的第一个界面,放一个大大的登陆或者注册框在上面,任何好东西都没给用户看到,就让用户先来注册。以前在一个设计中,给一个公司的同事讲过一个故事:如果有一天你在街上找人问路,那人说“给我5毛我才能告诉你”,尽管你不情愿但还是给了他5毛,他拿了钱告诉你说“经过查询我发现自己不知道”。在实际的设计中,用户付出的并不仅仅是金钱的费用,他们的精力通常是成本,这时用户就会去盘算到底值不值得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听曾在Google工作的同事讲过这样一个例子:Google的右边栏广告以前点击率总是上不去,后来做了一个改动,这些广告点击率立刻上升了很多。这个改动就是:让这些广告的区域离搜索结果区域的距离更近一点…… Kik这个产品的成功,和他们不动声色的利用用户通讯录来帮用户快速匹配好友有很大的关系。姑且无论这样做是否合乎道德和法律,他们的确帮助用户跨越了临界点。试想如果它需要让用户一个个自己通过昵称、帐号来添加好友,还能有今天的成果么? 一个注册的流程、一个对话框、一次点击… 这些小地方就很有可能会是用户的临界点,设计的价值往往也就在这些地方,小改动往往会有大变化。 通常我们要特别注意优先级高的任务/界面里,是否会存在临界点的问题。如果优先级最高的任务里,用户难以跨越我们的门槛,就很难保证产品的成功。这是一个细腻的工作,有时作为设计师&产品经理,你可能不得不为了一个小细节和开发团队讨论/争取很久,因为别人会觉得这个细节不值得投入工作量,但你知道这可能会决定能否帮助用户跨越他们的临界点。如果你认为值得就坚持吧。3. 感觉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找出几个明显的能够在设计中考虑到的点,来照顾用户的感觉。例如以下几点:3.5 临界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lulu 整理自知乎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本文链接
这是有几集吗?有点从书上摘抄下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