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交互设计领域面临的挑战

0 评论 20209 浏览 0 收藏 8 分钟

小编注:随着互联网行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国内的交互设计领域也慢慢被大家重视起来。看看知乎网友们是怎么评价当下国内交互领域面临的挑战吧~

@杨曦:

机遇与挑战是共存的,挑战做好了就是机遇。在我看来,交互设计至少有三个方面:掌握,速度,媒介。

所谓掌握是指学习交互设计的知识与技法,并且把它们应用到中国市场的产品中去。由于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原因,无论是交互设计还是广义的设计,在大部分情况下,迄今为止的中国还是处于学习与跟进的状态。别人花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领会的东西,我们可能必须要在几年内甚至几个月内做到了如指掌。考虑到当中还有语言障碍,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在反复依样画葫芦之后,才慢慢参悟其中的设计原则。紧接着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本地化。很多实际的例子已经证明,单纯的国外的设计未必适合我们的市场,就算是模仿一个国外的设计,也需要做一定部分的本地化,去适应用户的习惯。这就要求设计师不仅要了如指掌,还要同时做到触类旁通,能够给出适合本地的解决方案。

所谓速度是指高质量完成设计的速度。从任何方面看,中国可能都是做产品最快的国家(之一)。其结果就是往往给设计的时间不多,而设计的改动会变的更频繁。国外的一些经典的方法未必适合中国的节奏,特别是在创业热潮的当下。在高质量的同时,如何变得更有效率是每一个奋斗在中国的设计师所共同面临的难题。当然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在慢慢改变,从原来的Photoshop、Powerpoint、Keynote到现在的Axure、Sketch等,从静态图片到动态原型,设计的成果越来越贴近真实的实际效果。这就要求每一个设计师与时俱进,学习不同的工具。单靠Photoshop吃一辈子估计是行不通的,甚至在不久的将来设计师都得掌握类似Swift的开发语言来直接设计界面。

所谓媒介是指设计的材料,设计的环境等。近二十年来,由于技术发展的关系,交互设计比较集中在屏幕里面的部分,即界面。电脑的界面、手机的界面、车载系统的界面、软件的界面、APP的界面等,所有的这些几乎都是以视觉为主的。而在智能硬件爆发之后,软件与硬件的边界正在消失,越来越多的交互产生在屏幕之外。显然,只懂得传统界面设计的技巧在不远的将来是不够的。作为设计师,必须需要开始去理解硬件,需要去明白动作的意义、声音的象征等。说不定5年之后,不会用Ardurino做设计,就不好意思自称是交互设计师。

@可风

1,交互设计越来越被大家重视,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被大家认识。

交互设计非常重要是现在所有人都认同的,大家都开始把产品的交互和用户体验放在战略层面来考虑,所以UE行业也因此发展壮大有了更大的影响力,交互设计师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是事实上真正理解交互的人却非常少,普遍的几个误解现象是:

1)只是重视交互设计,但不知道用什么系统和专业的方法来做交互。大量非专业的人在没有系统学习和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做着交互,做事方法简单粗暴;

2)以为交互设计就是做动态效果的设计;

3)常常以为重视自己的体验就是做用户体验,缺乏用研的思路;这些现象给交互设计领域带了来一种“虽然知道很重要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的矛盾,或是觉得交互设计也不过如此做起来很简单之类的。所以交互设计虽然普及了概念,但是并没有在大众中深入。

2,开展交互设计的门槛高

1)企业想开展交互设计的门槛很高,交互设计师很难招,好的交互又少又贵,小公司一般都负担不起。很多老板有其心而力不足,只能让很多产品经理或设计师兼职,这样做产品的交互设计虽然能够努力达到及格水平,但是很难做到优秀。

2)作为新手想进入交互领域门槛也很高,很少有学校和机构能够开展真正的交互教育,资料和书籍也不多,尤其是交互设计还很强调经验和知识广度。因为招交互的都以大公司偏多,大公司不好进,很多想进入这一块的新手只能从小公司以其他岗位先自学,但是这样又很难系统的学习到精髓。

3,交互设计很难做出看得见的成绩

交互设计并不是说做的又酷又炫就好,而是要做到自然的符合用户体验,又能平衡产品的商业价值,所以往往做到最后变成了“本来就应该是这样,没什么亮点”的设计。这样的结局就是老板或者其他人不理解交互设计师的价值在哪里,感觉招了和没有一样,让交互设计师的工作更加艰辛。

4,交互设计很难融入快速迭代的环境

现在的互联网企业流行速度快,产品的开发周期要精简,开发环节也要缩减,这让传统的交互设计方法很难适应。传统的方法是交互设计师前期会开展很多用户研究,然后通过用户角色和用户测试去严谨的构思产品的交互结构,但是这会花费很大的时间和成本,是现在强调速度的产品团队很难接受的。所以我们看到在互联网大厂交互设计都越来越不好混,各种大UE部门被拆分,交互设计师需要思考如何转变自己的工作心态和方法,融入到这样的环境中又要带来价值。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lulu整理自 知乎问答,转载请注明并保留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