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型产品如何让用户产生依恋?

1 评论 2262 浏览 4 收藏 6 分钟

以下内容来自知乎,原作者为OurDearAmy
在我眼里,“情感”,归根到底,总是与这些相关:
人(家人、爱人、朋友)——人类最基础的亲情、爱情、友情,这是永恒不变的,会打动人、让人有依恋情绪的东西
归属感、认同感等让人温暖的情绪
事实上,对于工具型产品不一定有必要让用户产生“情感上的依恋”,因为这是属于“锦上添花”,不能决定用户一定使用你的产品,不能决定用户对你的产品不离不弃。就好像 QQ 邮箱在登录界面用直指人心的小孩子的插画和有人情味的问候语,能让用户更喜爱这个产品,但用户使用的根本原因还是 QQ 邮箱的很多创新(如超大附件中转站)真正解决了用户的痛点。

但如果一个工具型产品非常有价值,能让用户非常愿意用,能让用户长年累月地用,就有机会产生“日久生情”的温暖情感,因为那个工具有机会陪伴你走过一些岁月。但这通常对于念旧的人比较有效,但念旧的人依然可能只是在心里对你的产品心怀好感,保留美好的记忆,然而有新的更好的产品出现的时候,就使用新的产品了。
如果没有“人(亲情、爱情、友情)”这些情感元素存在,工具型产品真的很难让人有依恋的情感。我很爱 gmail, 很爱 google reader, 但那种喜爱怎么也达不到“依恋的情感”,虽然我觉得我的生活离不开 gmail. 豆瓣于我也是一个工具(我一直只停留在书影音、豆瓣FM的工具使用上),但我对豆瓣的喜爱是带着我对豆瓣创始人阿北的欣赏。
而如微信、path 这些有社交属性的工具产品,能让人更多的依恋情感。你跟你的好友的微信通信记录、你在 path 上分享的瞬间,都是能勾起情感的东西。只要在产品设计和运营上渗入更多情感元素,用户就容易对其产生情感上的依恋。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腾讯微博,但可惜这不能完全算是工具型的产品,还是有社交属性。之所以想到腾讯微博,是因为:
腾讯微博最早发放测试邀请的标准是“有爱”,这是我最爱的品质(产品背后的价值观)
1、我在腾讯微博有归属感:他们的产品和运营团队,在我刚开通腾讯微博的时候给过很多的关爱(而我只是一个不为人知的普通人),他们说我可以在那里随意说话,不活跃的时候他们会留意到,会给我发私信⋯⋯(产品背后的团队带来的)
2、我对腾讯微博的很多反馈,他们的产品团队都快速反馈快速改进,会让我觉得我跟他们是在一起的(用户与产品一起成长,付出越多,越爱,用户容易产生 ownership 和强烈的归属感,这个真的应该善用)
3、因为可以随意说话,所以记录了无数各种情绪的瞬间,总是忍不住回味一下曾经的历程,后来腾讯微博又强化了“去年今日”“相册”等回顾记忆的功能,我很喜欢(产品本身带来的)
4、如果不是因为腾讯微博团队,我想我难以对腾讯微博产生这样深的情感,因为以上4个因素,第2和3点最强。当然这些都不能确保我永远使用腾讯微博,但如果我们只是在讨论“锦上添花”的东西,那么以上4点都是可以让用户产生情感上的依恋的。
微信也是让我产生很深情感的产品,但这确实是因为越了解微信团队,越会爱上他们做的产品。微信团队的灵魂已渗透到他们的产品当中。我并不是说微信是完美的产品,只是所有“情感”,总是与人相关的,这些附加的情感确实是因为微信背后的人而产生。
事实上,根据我接触知乎活跃用户的经验,确实不少用户对知乎的喜爱也源于对知乎团队的喜爱。我这样说并非是自夸,只是陈述产品背后的人可能为产品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不限于你如何在产品设计、产品运营上传递你的价值观。
我始终认为,产品背后的人是怎样的,就会造就怎样的产品。产品技能固然有差异有影响,但是终究是因为做产品的初心,是因为做产品的人是怎样的而决定的。
文章来源:虎嗅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哈哈 大家来评论下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