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测量的工具:可用性度量

0 评论 10620 浏览 146 收藏 7 分钟

说到用户体验度量就不得不说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即用户在使用产品、系统、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因为它是纯主观的,就带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而个体的差异也决定每个用户的真实体验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全模拟或再现。

但在确定的用户群体以及使用情景下,反映为群体的共性。这是用户体验研究与设计的基础(关于群体的共性问题推荐阅读勒庞的《乌合之众》,勒庞大师不失远见地预言人类将进入一个群体时代,并认识到这群缺乏组织的人的日益重要性)。

说完了用户体验我们再聊聊有关度量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用户体验是一些不可测量和量化的特征,实际上是可以度量的,举个栗子:用户在去哪网上预订一个航班所需要的时间? 用户在成功登录系统前犯过多少错误? 有多少用户在初次使用产品过程中可以顺利找到想要获取的内容?等等

栗子还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举,上述的这些栗子都是可以度量的行为和态度。有的容易度量有的则比较困难,不过它们都是可以度量的。(可用性度量可以作为用户体验测量的工具

可用性的度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升用户体验。

可用性定义

关于可用性不同组织对其都有着不同定义,我们列举三个例子说明

国际标准化组织:确定了可用性的三个方面,把可用性定义为“特定使用情境下,特定的用户完成特定目标时,产品所表现出来的效果、效率和令人满意的程度”。

可用性专业协会更多是从产品开发的过程角度来定义可用性: ”可用性是一种产品开发方法,为了降低成本使设计出来的产品和工具符合用户的需求,整个开发过程都需要结合直接的用户反馈“。

Steve Krug在其有名的《Don’t Make Me Think》一书中,表达了一个简答的看法:”可用性实际仅意味着要确保产品工作起来顺畅:能力和经验处于平均水平(甚至平均水平以下)的人都可以不会感到无助和挫折的情况下使用产品完成既定的目的“

虽然定义大相径庭,不过核心内容都离不开以下3个方面:

  • 用户参与
  • 用户需要做些事情
  • 用户需要一个产品、系统或其他物件做事情

注:关于用户体验和可用性的区别——可用性通常关注用户使用产品完成某任务时的能力,而用户体验则着眼一个更大的视角,强调用户与产品之间所有的交互以及对交互结果的想法、情感和感知。

可用性的重要性

无论是互联网产品还是生活物品,可用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栗子不胜枚举,想想你们身边经历过那么可用差的产品,是不是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不过借此机会我还是要吐槽一下我们的大帝都的西直门立交桥上标识牌可用性太差了(不只是我哦,连央视也吐槽过),真心看不懂,不会多少回在上面转不下来,往事不想多提,一把辛酸泪啊!

随着技术复杂性的提高,我相信可用性一定会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可用性度量也将成为产品研发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过程要被用来提供易于使用的复杂技术。我也相信可用性会越来越以用户为中心(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UCD-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可用性度量的定义

度量是一种测量或评价特定现象或事物的方法。

可用性度量建立在一套可靠的测量体系上,即:如果每次使用同一系列的测量对被测试事物进行测试,应该得到可比较可靠的结果。(可用性度量在某些方面必须是可观察、可量化的)

可用性度量与其他度量的区别:可用性可以揭示用户和物件之间的交互,即可揭示出有效(是否能完成某个任务)效率(完成任务时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满意度(操作任务时,用户体验满意的程度)

可用性度量的价值

可用性度量有助于揭示一些很难或者甚至不可能看出的模式。用一个非常小的样本(不收集任何度量)对产品进行评价,通常会发现最为明显的可用性问题。但是也有许多更为细微的问题,则需要借助度量的威力才能发现。例如,有时很难察觉出一些小的低效操作,比如某个交易无论何时呈现在新的屏幕时,都需要再次输入用户数据。用户可以完成他们的操作(或许甚至还会说他们喜欢这种方式),但是一堆小的低效率事例汇集起来,最终会影响用户体验并拖慢进程。可用性度量有助于你获得新的见解以及对用户行为形成更好的理解。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帮助大家对用户体验度量(可用性度量)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文中有不足望各位资深大神批评指正。

 

本文由 @胡萝卜的思考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