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瞧他苦逼的样儿 —— 一个设计师的生活悖论
尽管不一定严谨,但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每当看到“每个苦逼的设计师背后都有一群指点江山的神”这条定律,总会让一些设计师因为联想起现实和理想之间巨大的差距而心中倍感苍凉。在终日被指点着“上移一像素,要上流高端大气……”,经历一次次荡气回肠的“绝对不改版改1,改2,改3……”的炼狱后,心中产生的那种慢慢消融在孤寂和消极失望中的无声愤恨常常使我们忘记了曾经对这份职业的憧憬和向往,设计也变成了仅仅是糊口的工具,心中却还念念不忘地耿耿于怀:为什么国外设计师就能无拘无束的,好像生活在梦中?
我并不打算对一部分国内设计师被现实侵袭了理想的工作现状做一总结性吐槽。作为一种职业,不可否认设计就是一种解决温饱的有偿行为。但常常被设计师以外,甚至设计师自身忽略的事实是:除了作为职业,设计师于生活中的观察和感悟才是赋予其产品形象与气质的源泉,也是在合作中支持这个职业发挥价值和影响力最重要的财富。那么,落差源于何处?偶尔听到设计同僚戏谑地告诫新人要珍爱生命远离设计,在感同身受、自认同为苦逼范儿的同时,经历一番苦苦的思考,总算理出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落差”的一些头绪:
匠心独具导致过度自我
设计师常常具有一颗工匠般的心。同属灵感系,相比艺术,设计更多地运用理性来解决人们的问题。当设计师在发掘大多数人的需求时注入了过多超越需求的自我情感,并且倔强地坚持,就可能导致设计体现不出产品的通用性,而偏离需求。
对比一些普适性的互联网产品和设计师个人网站,就可以明显的发现一些个性化的设计极富美感,但并不契合大多数用户的思维方式,这种通用性与个性化之间巨大的差别,使过于独特的设计无法应用在大众化的产品设计中。
另外,追求细节是每个设计师都具有的品质,把握细节往往能带来更细腻流畅的体验,但细节也常常令细节的制造者自己身陷其中。
设计的直观性导致合作障碍
在产品研发团队中,每个人都能够根据主观的审美倾向,对产品开发中最为直观的设计环节指点迷津,而不需要了解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给予方案的种种考虑。对设计缺乏了解的一部分专业合作者希望尽可能看到所有可能性,而忽略了设计师能根据经验进行判断、取舍的专业能力。尽管有一定片面性,但这的确描述了国内一部分对设计知之甚少的解读。如果设计师无法以恰当的方式引导、沟通设计的目标和方向,就会导致设计过程脱离了需要关注的问题,变成了一桩桩像素级纠纷。从另一方面,这些纠纷又加剧了合作关系中信任的流失。
局促的自我进化空间
早先《为什么中国的网页设计那么烂 (英文原文)》一文提出:“中国人访问一个网站时是处在数据获取模式,访问网站就是将网站内容输入到大脑里,跟交互,反应或理解无关。”由于简化字和印刷行业采用西文排版的通用做法改变国人阅读习惯西化,这种惯性也延续到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尽管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能够把控整体设计风格完成一些达到国际标准的设计,受限于国内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水平,设计还在不断追赶西方国家。并且,追赶的更多是形式,没有更多时间留给思考和沉淀。而意识带来的远见卓识,才是真正领导潮流最核心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少有潮流的设计风格首先出现在国内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互联网软件更多采用敏捷开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节奏留给设计师自由探索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埋头切图导致设计师无法明确的定位需求,被切片淹没、无休止的修改设计,最终造就了一个碌碌无为的苦逼切图员,而他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设计师的理想渐行渐远。
但我仍然有理由相信,这一切不该成为射中膝盖、夺去每个设计师心中理想的那一箭——
1.探寻初衷
每当设计师使出浑身解数却仍然不能推动自己的设计理念被认同时,常会意志消沉,自我感觉痛苦进一步加剧,由不得就感叹命途多舛,怎么就踏上了设计这条不归路。
可是追朔到做设计师以前,那时心中又如何憧憬?我不能确定每个设计师都有同样的经历和目标,但对于一个在学校每日浸泡在机械实验室中的人而言,成为一名设计师就是我当时最美好的想象。不仅因为设计师拥有新奇有趣、创造力驰骋的工作;设计还代表着那种无拘无束,精致细腻,又充满浪漫情节的生活态度。终于有一天成为了一名设计师,像每个遭受打击的设计师一样,我也开始抱怨各种境遇的不堪。但是调整好心态,抛却烦恼简单地看,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或多或少都是时间或方法的问题,花些心思,或者学习平衡自己的态度,烦恼终将随朵朵浮云飘散。
2.勇气,自我修炼与意识的养成
“对于摄影而言,我们不要装逼,要勇于承认我们就是逼。” 这是我听一位摄影老师谈论过的虽说不怎么雅致,却满含哲理的观点。对于很多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设计师而言,对自身专业能力的自信,不仅能给自己勇气树立明确地目标,还是一种推动项目依赖设计师能力的无声的证明。当然,勇气永远只可能源于真正的专业与真知灼见。
尽管在项目过程中推行自己的设计常常要受到来自其他角色的挑战,如果将这种挑战看做思维碰撞的机会,学会在被挑战时呈现出设计的思考,同时倾听来自不同角度的声音。文章《How to overcome self-criticism and lack of motivation?》谈到批评可能引起设计师的自我怀疑,但相反也可能激励进步。对设计的作品、想法、过程、和创意进行自我批评,也是提升专业能力和激励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这里又涉及了即时战略游戏中玩家们常切磋的一项隐形能力——意识。游戏中,良好的意识能够弥补技术的不足;同样,在包含设计在内的所有领域,卓越的意识永远是立于专业能力之上更优秀的条件。意识有天然,也有后天养成,通过对特定领域专注的观察和不断思考,也能逐步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意识,而意识本身又具有扩散至其它领域的能力。
3.沟通和理解是减少返工的诀窍
可能有一部分设计师因为听取了上文关于勇气的建议,逐渐养成了对自己作品盲目自信、孤芳自赏的习惯。不过,设计是一项需要沟通的工作,不论是理解客户还是产品的需求,耐心、多方位的沟通通常能帮助设计师挖掘一个产品来自各个维度的真实需求;而且通过积极地沟通,设计师才更容易理解这些需求应当以何种方式来拿捏,从而使设计尽可能满足需要,又能融入设计师独到的见解。前期多角度的理解和沟通,不仅帮助设计师摆脱了因无法抓住真实需求而不得不进行的一遍遍修改,还有可能在积极的沟通中从接收到的信息里迸发新的想法,跳出局限的思维,创造更优的解决方案。
对于一些天性内敛的设计师而言,实现多方位的沟通或许有些障碍,以至于他们宁肯压抑着内心的狂躁一遍遍默默地修改,直到排列组合出所有可能性,自己筋疲力尽,终于也让客户眼花缭乱,最终一不小心选择了设计师自己都不认可的方案,好不容易确定的结果如果推翻,又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这种情况下,拿修改设计稿和提出专业性建议两者做个对比,同属于设计师的职责范围,而盲目的修改、隐藏意见不愿表达只可能造成心中不平,不仅耽误工作,还可能造就一个更苦逼的设计师。
所以,设计师需要努力了解产品经理或工程师等其他角色的工作内容和思维方式,并且大胆地以开放的心态和恰当的方式提出真实有效的建议,但无需过于坚持:因为懂得倾听和理解的合作者,同样理解思维碰撞和专业意见的重要性;而完全无法被好建议打动的听众,有可能不是倔强的天才就是愣头愣脑的自大狂。
4.设计师方法论
药有药方,兵有兵法,设计有设计方法论,而设计师摆脱苦逼的修炼除了专业技能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相信设计师的合作伙伴很少真的是愣头愣脑的自大狂。但如何让一群有想法又不乏主见的人听取自己的意见,这里有一些方法供可能正处于苦逼态的设计师们作为参考。
-
多一套备选方案
对于一个可能存在争议或无法参透的需求,设计师如果能根据在提交设计稿时多提供一套方案,这个方案在某些需求不够清晰的时刻就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认需求的探路灯;对于确定的需求,如果解决方案不尽合理,它又直接充当了备选方案,省去了一轮设计稿被否定、埋头改过再重新评审的冗长过程。而这套方案可能只花去不多的时间。
-
专业的演示文档
试想:苦逼设计师在电脑上痛苦地拖动着超长流程的PNG设计稿,而专业的设计师在一旁用清晰的演示文档侃侃而谈……
不仅因为专业的设计文档是设计师梳理思路的有效方式,应对设计资源流动的情况,文档中包含的系统性的项目沉淀在工作交接时能够省去大量重复劳动的时间。对于设计师自身而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设计文档所展示出设计师专业、严谨的态度和清晰的设计思路,都将使设计过程和结果更加令人信服。这里推荐一篇有关设计文档的文章《如何制作实用美观的设计文档》。
-
邀请核心决策者参与设计评审
漫无目的的修改是设计师痛苦的源头。确保每一次重要的设计评审有核心的决策人物出席,或者至少能收到这类意见,尽可能减少因为需求不确定造成的设计修改和返工,不失为一个巧妙的方法。
-
合作信任欲速则不达
在合作中常有需求方不信任设计师,要对设计提出主观意见的情况。这不仅影响设计师的工作情绪,还可能造成设计稿吸收了太多不同的理念最终变成了四不像。设计师有责任了解合作者,并引导合作者理解设计工作、从设计师的视角出发审视问题。经过长期磨合、换位思考与意见交流,设计师与其他角色在合作中会逐步建立起信任关系,如果设计师的建议大多正确、有效,信任将愈加牢固,项目也开始良性循环。
5.设计即生活
设计即生活?
如果设计就是生活,那么设计就成为生活的全部,而生活将永远在设计着…… 这个说法极有可能引起广大苦逼设计师们的恐慌。
不过就在我们还恐慌的当儿,已经有设计师正在周游世界,为我们带来全世界互联网创业者的声音;还有设计师用最廉价又简单到不可思议的材料自己制作了精确度极高的iPad触屏笔,并用它在iPad上作了幅小画;从国外归来,工作多年的设计师依然富有激情的热爱她的设计工作……还有很多。
这就是我所谓的生活。设计师的工作也许时常需要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但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趣味,不论读书,旅行,摄影,手工,美食,游戏,甚至睡觉,每一样在生活中的发生事情都是灵感的来源。可能正因为这样,我依然能看到众多设计工作的追随者。他们乐观地自嘲为苦逼的设计师,还自得其乐地描绘着自己在工作中各种苦逼的瞬间。但也是这样一群人,他们付出细腻的情感,允许每一种事物激发心中的感悟,解读着这个宇宙中的美好,并通过努力和坚持将这种和谐传递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设计并创造着不曾有过的未来。
文章来源:腾讯ISUX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