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请给互联网用户免于流量恐惧的自由

0 评论 1874 浏览 1 收藏 12 分钟

罗斯福在1941年1月6日致国会的咨文中,宣布了“人类的四大基本自由”,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在电信服务领域,让用户“免于流量恐惧的自由”是“免于恐惧的自由”的具体体现。

为什么要让用户”免于流量恐惧的自由“?我想可以从电信运营商的核心资源价值问题、不断受到指责的垄断罪名问题、互联网行业竞争问题、体制机制问题、产业链发展模式改变问题几个方面来阐述。

1、核心资源价值问题

对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们来说,大体定位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更细的阐述如中国电信的新三者: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与应用的参与者)。

从这些描述来看,定位是清晰的。但是,最核心的还是管道,管道的价值是运营商的基本价值,也是运营商现在最不甘心做的角色。因而,无论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电信,都想尽各种办法往平台、往应用上去努力。而把最基础最核心的东西忽略了,不说是舍本逐末,但至少是放弃了自己最专长的东西。

实际上,无论是3G时代还是即将到来的4G时代,随着移动终端的渗透率不断提高,移动场景的使用频率和时长不断增加,流量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就像石油天然气企业一样,管道修的越长,石油和天然气的稀缺匮乏就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当3G牌照发放后,才会有按时长、按流量还是包月等不同模式的争论,才会有各种复杂的流量套餐包出来。

用户使用的时候,就犹如当年手机刚刚开始时按分钟计算时的紧张,小心翼翼的卡着流量套餐去使用。也才有了对流量清零不累计的新争议。这都是源于对流量的恐惧,进而直接影响到了用户的应用体验。在拉动用户流量上投入很大的营销资源,但效果却很差。

2、尽管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已经比较激烈,但每隔一定的时间就有对电信垄断的指责

达沃斯2013年论坛上,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正茂和北大教授张维迎关于电信是否垄断的争论又一次开启。作为依靠国家行政力量取得的垄断优势和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优势是不可等同的。因此,广大用户并不会去指责腾讯的微信是垄断,只会更多指责电信运营商垄断。

运营商要想免于这种指责,就需要转换思路。将其服务最大限度最低成本的提供给广大公众用户,使公众免于流量恐惧。再通过流量后向方式去解决流量价值变现问题。

公众用户在无流量恐惧的前提下,才可能更频繁更多时间去使用各种应用和内容服务,尤其是那些符合7宗罪特性的应用和服务,用户会沉迷,会消费更多。运营商通过这种转换获得更多的流量价值变现。说的直白点,就是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行业的佼佼者联合起来,忽悠用户更多的消费。而后再”分赃“,蛋糕大了自然更好分。正所谓,精打细算数小钱,不如粗心大意量黄金。

3、互联网行业竞争问题

俗话说“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电信运营商对待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态度就是如此,看着那些互联网巨头们风光,就恨不得自己也能把各种好的盈利模式全做一遍。中国移动的各个基地是这样,后来者电信也是如此。

但是,从互联网业务的特点来看,其中一些还真不是电信运营商能做得好的。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基因问题。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而且市场变化快,以电信运营商的体制机制(后面会讲到体制机制的缺陷),根本无法做好具体的应用。因此,以自己最具竞争力的管道和流量为基础,抓住第一入口整合应用才是最根本。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互联网企业最看重的也就是运营商这些资源。

4、体制机制问题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甚广的运营商做互联网产品的十种死法(部门内斗死、定制机预装死、因KPI死、被竞争产品吓死、因信息安全死、投诉死、躺着中枪死、自主创新死、被棒杀死和被领导重视死),有很多死法其实不是运营商企业也多存在,但这些死法其实归结起来都体现在运营商的体制机制缺陷方面,即基因决定了电信运营商在具体的互联网业务领域缺乏能力。这表现在:

(1)管理体制和决策模式缺陷。现有互联网业务与通信主业共享一套管理体制,互联网业务单元往往是在通信主业下设立互联网业务部门或者业务基地,如中国移动的互联网业务基地、电商业务基地,中国电信的八大业务基地等均是如此。这使得无法适应互联网业务快节奏的生产运营需求。

此外,遵循央企“三重一大”的决策制度,慎重决策的思维与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响应出现严重冲突,甚至有些流程和内控进一步延伸到已较为独立市场化的专业子公司层面;

(2)资源配置的灵活性缺陷。包括财务、人力资源等,都是基于已产生效益或者预期直接收益决定资源投放规模和速度。互联网商业模式多以后向为主,甚至部分业务的成长缘于其潜在收益和市场估值。因此在运营商原有体制下,对于互联网业务的资源很难配置充足并有效支撑业务快速发展。如,中国移动Fetion、Jego产品;

(3)资本运营机制灵活性。互联网企业往往通过投资入股、收购领先者等资本运作方式来赢得市场地位(并购-出售-并购)。运营商基于通信主业的资源配置模式惯性以及国资委等监管部门的审慎经营要求,这条路很难。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的收购行为。中国移动入股凤凰网、浦发银行和科大讯飞等做了一定尝试,效果也还难讲;

(4)考核激励机制:互联网行业考核主要关注长期发展潜力或对市场估值预期,如注册用户数、用户访问量等,激励模式多元化,激励力度较大,除基于绩效的收入之外,期权、配股、分红等手段被广泛采用,资本收益更是其激励团队或核心人才的关键手段。因此,这些问题决定了电信运营商专注于管道的智能化,通过管道承载的流量资源去换取更多的应用合作,这比总是在哪里担心OTT要好的多。

5、产业链发展模式改变问题

电信运营商总还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总是希望有一个能够对产业链发生深刻变化的业务出现。这个有没有可能?回答是肯定的,其实还是基于电信运营商最基础的资源优势来看。我们讲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平等、协作、共享,传统电信网要互联网化就要按照互联网的精神去开做。

互联网以免费模式为主,这个基本的习惯很难改变。用户的免费是有代价的,每一次免费享受服务的同时是把自己的使用行为、习惯、偏好等各种数据都交给了提供者,提供者基于这个产生收益。

因此,运营商也有必要循着这样的路径去规划流量经营的业务。前向看起来是为用户提供免费的,但后向向企业获取收益。这个入口或者说平台的掌控可以产生很强的产业链整合效应。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运营商要炒好流量经营这盘菜,主要还应该放在后向方面。

有人说应用为王,有人说内容为王,也有人说硬件为王。不管什么为王,但有一定是明确的,渠道为王,或者说渠道才是王中王。谁掌控了渠道,谁就掌控了最大的发言权。前不久,有个朋友参加屈臣氏年度供应商颁奖大会,关于会议的情况让我印象深刻。按照一般会议的情况,你主办一个会议,是需要出一大笔预算来来执行的。但是屈臣氏的这个会议不是,我开会,你派人来,需要按人头收取参会会费,差旅和住宿自行安排解决。晚会现场的纪念品和奖品全是各供应商”友情“赞助,各种日用品、化妆品、护肤品组成一个大礼包。而且还不是你想赞助就给你赞助的。这样的晚会让人看得十分霸气。这正是因为掌控了渠道了,掌控了与用户的第一接触点。

因此,作为电信运营商而言,不管是这个平台,还是那个平台。以自身管道和流量为基础构建的渠道平台才是最有效最有杀伤力的。可以以此构建自己的帐号会员体系,而后叠加各种特权以及外部合作伙伴的特权,以免费流量为抓住。这样,应用层面,看行业腥风血雨,我自稳坐钓鱼台。当然,如果哪天这个管道也对其他资本开放,那整个前提就全部崩溃。来源于虎嗅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