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的前世今生:了解其产生与发展
读史使人明智,这几乎可以说是真理。可以从历史中洞悉事物发展的本质。帮助我们更好的活在现在和将来。回顾交互设计的历史,了解交互设计的产生与发展,让自己在交互设计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上个世纪40年代,为了计算弹道轨迹,美国军方委托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超级计算机。同时参与原子弹研究的冯诺依曼(吊炸天的一个人:计算机之父)也碰到了大量运算的问题,便参与了超级计算机的研制。
1946年这台超级计算机(ENIAC)问世,这是划时代的成就,表明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ENIAC虽然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对于当时来说),但操作复杂,使用的成本依然很高。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美国人开始思考如何减轻人在操作计算机时的疲劳感,并发表了第一篇关于人机交互的文章。从此人机交互进入人们的视野。研究人机交互的目的是使人和计算机的沟通更直接更自然更舒适。
七十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出现,计算机开始面向普通消费者,而非专业计算机人士。如何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视角去设计人机交流界面被提上日程,比尔·莫格里奇在七十年代后期提出了交互设计的概念,此后交互设计作为新兴学科在美国开花结果。交互设计是定义、设计人造物的行为的设计领域,这里的人造物包括各种生活用品、工业产品和各种软硬件,现在主要应用于互联网产品领域。也就是这几年国内很火的交互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
交互设计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命令行界面(CLI)
如果你现在打开电脑,出现了下面这样的画面,你一定觉得绝逼是电脑坏了。但是六七十年代的人们打开电脑之后的界面就是这样的,这就是人机交互的第一个阶段:命令行界面。这个阶段唯一的交互设备是从打字机演化而来的键盘,相对电脑执行操作,只有输入相应的命令,电脑根据接收到的命令反馈结果到显示器,完成交互过程。
CLI最大的弊端就是需要用户记住各类命令行,增加了用户的记忆负担,要知道人类创造工具可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懒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CLI的交互形式逐渐退出了主流,GUI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但是要注意的时CLI并没有完全消亡,它在小众领域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最典型的就是程序员写代码的过程,便是使用命令行界面和电脑交互。
CLI界面
第二阶段:图形用户界面(GUI)
1979年乔布斯参观Xerox(施乐公司)的Alto电脑以及执行在该系统上的软件,乔帮主被其深深吸引,意识到这才是人机交互的未来。施乐公司的Alto电脑将鼠标作为指点输入设备,操作系统使用的是图形用户界面。回到苹果后,乔帮主招兵买马(其实就是挖施乐的墙角,哈~),并于1983年推出带有鼠标的LISA电脑,第二年推出升级产品Macintosh,这两款电脑可以说是电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将新的交互设备鼠标和图形用户界面带到了普通消费者的面前。
CLI阶段电脑还只是在小众领域使用,LISA及Macintosh之后,电脑慢慢进入了大众的消费市场,GUI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mac电脑的GUI界面
第三阶段:自然用户界面(NUI)
不管是CLI还是GUI都要求用户必须学习软件开发者预先设置好的操作(GUI比CLI的学习成本更低),而NUI只需要用户用最自然的方式(语音、面部表情、动作手势、移动身体、旋转头部…)和计算机交流,从而摆脱键盘、鼠标。
目前我用的最多的NUI的交互形式是苹果的Siri,通过“嘿,Siri”唤醒她,然后可以用语音交流,完成诸如:向张三发送今晚八点一起吃饭的短信;今天天气如何;打开WiFi;设置闹钟……如果想进一步操作还是得回到触摸手势。但我相信将来的某一天人和机器的沟通效率会达到人和人交流的效率甚至是超过。
2015年,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语音交互、动作识别、深度学习等概念飞入寻常百姓家,Google Cardboard、Gear VR、微软HoloLens、Impression Pi等产品点绕了消费者的热情。国内厂商也不甘示弱,暴风已经推出魔晶5代,科大讯飞联手京东推出叮咚音响(主打语音交互),出门问问推出穿戴式手表,诺亦腾的动作捕捉技术正被应用到电影、体育训练、虚拟现实、医疗诊断等领域,乐视的VR头盔也已经开卖。
《钢铁侠》电影中的AI界面
目前大多数交互设计还是处于GUI阶段,包括App、Web网站、Wap网站、微信内嵌的H5页面、今天微信刚开始公测的“小程序”等等。了解了这些交互设计历史之后,你有没有更好的理解交互设计,你对交互设计的未来又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和我交流。
作者:邹志楠,个人公众号:UE修养,一枚交互设计师
本文由 @邹志楠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16年,siri很独特,现在,小米的小爱同学体验更佳
了解一下,挺好,感谢分享
我要吃饭,不用说什么外面就到我面前
nui对残疾人帮助会很大
下一站的交互何去何从?会是对VR上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