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师要懂的预判设计

6 评论 10995 浏览 102 收藏 23 分钟

编辑导读:预判设计(Anticipatory Design)是一种能够引导用户、缩短用户行为路径的有效设计手段。预判设计,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用户所在的场景,让功能主动找到用户,并让用户与之产生自然的交互。本文围绕预判设计进行了七个维度的深入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关于预判设计

本文要讲的内容是“预判设计”,在此之前,我想先聊聊我们日常中常见的的用户操作路径,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往往是:产生操作目标——找到操作对象——进行对应操作——完成操作。

这种操作模式符合我们对于绝大多数产品使用的认知,交互设计师在设计用户行为路径时,往往是以功能为出发点,通过功能优先级,将功能分布排列,用户在界面中找到功能并进行操作。 这本质上还是依赖于用户的主动触发,一般来讲,如果用户不主动触发,就不会产生后续行为。

设计心理学中提到,当用户操作一个设备,他们会面对两个心理鸿沟:一个是执行的鸿沟,在这里,用户试图弄清楚如何操作;另一个是评估的鸿沟,在那里,他们试图弄清楚设备处于什么状态,他们采取的行动是否实现了目的。

预判设计侧重于解决第一个鸿沟:执行的鸿沟。在产品功能纷繁复杂的当下,界面中的功能元素、信息元素愈发复杂,有的时候,用户想要在一个界面中找到某个功能、操作某个功能并不轻松。预判设计,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用户所在的场景,让功能主动找到用户,并让用户与之产生自然的交互。

举个新建收货地址的例子,我们会经常遇到填写表单的场景,填写信息的过程往往是繁琐的、费时的,这种过程并不让人愉悦。

按照常规的操作模式,就是:填写收货人、手机号码、所在地区、详细地址等,设计师会在设计表单的过程中,优化输入的方式,但是这些都只是基于先出现用户操作、再产生交互反馈的设计。

而预判设计则是在此基础上,考虑用户在新建收货地址时场景的多样性、用户的行为。比如你是否出现过帮朋友买东西的情况?朋友通过微信发来收货地址,如果通过来回切换淘宝/微信复制/粘贴输入收货信息,这种体验想必令人绝望。

而如果你复制了收货地址,打开新建收货地址界面时,App 出现提示弹窗“是否粘贴刚复制的地址信息?”,点击“确认粘贴”即可粘贴收货地址到对应列表项,这种预判设计对于用户来说是自然且让人愉悦的。这种设计现在已经被广泛运用了,比如京东、淘宝、顺丰等。

二、区分预判设计

预判设计首先是基于用户本身的,即系统预测用户即将做的事情,并且帮助用户缩短操作路径,整个过程虽然是系统主动发起,整体上却是符合用户整体预期的。而如果单纯只由系统主动触发,却与用户当前行为没有任何联系,就不算预判设计。

比如说运营弹窗,这种弹窗会在用户刚进入 App 时就弹出,只符合系统主动触发这一特性,但是用户对弹窗的出现是没有预期,这就容易形成干扰,也不符合预判设计的特征。

同样是打开 App 即出现的弹窗,淘宝的好友分享弹窗则不同,这是一条常见的预判设计链路。手机淘宝无法通过微信直接调起,当微信好友看到一个商品,并复制淘口令通过微信发送给你,你复制了淘口令打开淘宝,App 自动弹出分享弹窗,这条行为路径存在关联性的,可以被预测成“打开淘宝并查看朋友分享的商品”。

三、预判设计的行为与场景

用户的交互行为是多样,常见的有复制/剪切、截图、手势(如摇一摇)等,从理论上讲,用户的各种行为都存在提供预判设计指引的可能性。

预判设计与用户行为、功能场景是紧密关联的,或者说,系统基于用户操作的行为或用户所处的场景才能形成合理的预判,否则很容易引起用户反感。 同一个行为,在不同场景,也会存在不同的预判设计方向。

1. 淘宝截图在搜索场景的预判

淘宝有强大的图片搜索功能,我们在使用淘宝时会有以图搜物的习惯,而淘宝不是简单地只提供图片搜索的入口。当用户截图或保存图片至手机之后,在短时间内触发搜索功能,搜索框内的图片搜索按钮就会自动提示“你可能搜索的照片”,点击就可以直接搜索。

淘宝会判断用户是希望搜索最近的一张图片,因为“保存图片/截图——搜索”的行为存在潜在的强关联性。基于预判设计,用户不需要点击图片搜索按钮——选择图片,将操作路径缩短。假如用户手速快或者点击图片搜索按钮本身,进入图片搜索功能页,该提示依然会出现。

这种预判形式是非阻断性的,只作为一种辅助建议,而并非强制提示,即使用户不想点击预测的图片,也不会影响操作流程。

2. 淘宝截图在其他场景的预判

同样是截图操作,在淘宝的其他场景有不同的预判交互。比如在淘宝的商品列表页截图,截图的提示就不再仅是提示搜索图片同款,也存在“好友分享”、“问题反馈”等操作。

原因是用户在该场景存在比较复杂的潜在交互行为,而搜索场景中则更聚焦于图片搜索行为。由此可见,行为是和场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即使是同一交互行为,在不同的场景中有着不同的预判方向。交互设计师在设计时,需关注行为与场景的关联性。

在一些特定场景中,预判设计并非必须通过用户行为进行预判。

以粤省事为例,粤省事小程序的许多功能是与地理位置强相关的,地理位置不同会影响展示信息的可用性、准确性。当定位到用户所在城市发生变化,即使用户未进行任何交互行为,粤省事也会假定用户需要基于正确的地理位置才能正确执行相应的操作。

一般来说,用户即使跨省/市,位置信息发生变化,认知上也是不会意识到要在小程序中切换所在城市的,而如果不切换,就会影响小程序的体验(粤省事社保公积金等信息都是与城市强绑定)。所以粤省事通过获取所在地理位置信息,主动提示用户是否切换到当前城市。

支付宝的信息推荐的数据也是基于地理信息,检测到用户所在城市发生变化,也进行了主动提示,但是提示层级较弱,采用底部提示条的形式,不阻断用户的主要行为路径。

四、预判设计的作用

预判设计对于体验与商业都存在正向作用,比如帮助用户缩短操作路径、聚焦价值信息、提升商业转化等,下面会通过常见的设计进行解释。

五、缩短操作路径

预判设计是一种主动式交互,最明显的作用就是缩短用户交互路径,降低操作繁琐程度,最终目的是降低用户操作成本,提升交互体验。

1. Chrome 浏览器搜索时主动提示

搜索作为浏览器的核心功能,在搜索这种场景上,当然也需要仔细挖掘细腻的交互细节。用户在 Chrome 浏览器搜索时,浏览器会检测用户刚刚是否复制过文字,如果有,则以轻量的搜索联想形式提示“您复制的文字”,用户点击即可直接搜索。

用户复制了文本——点击搜索框,这两个行为之间是存在关联性的,Chrome 预判用户将要搜索粘贴板的文字信息,这种主动提示比起用户手动点击两次搜索框后再粘贴文本更加便捷,降低了操作成本。

2. 网易云截图分享

用户通过网易云截图后,App 会主动提示用户将截图分享给好友,提供可以分享的渠道和方式,用户可以一键分享,不需要截图之后再手动切换到其他应用分享的繁琐流程。

截图后提示用户分享的设计形式,已经在各大互联网产品上很常见了,这也属于预判设计。网易云音乐重视社交,许多用户截图后有分享的习惯,比如分享歌词。截图+分享的模式无论对于缩短用户路径,或者产品分享曝光而言,都有明显好处,并且这种形式具备强通用性,很多产品都可以采用,所以在很多产品上都可以看到这种设计。

3. iPhone 闹钟关闭提示

当用户用 iPhone 设了起床闹钟,如果系统检测到闹钟响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用户在操作手机,就会弹出弹窗,提示“您好像已经醒了,要关闭闹钟吗?”,询问用户是否关掉还未响的闹钟。

作为上班族,估计许多朋友都会设好几个闹钟,避免一个闹钟叫不醒,迟到罚钱工资白领。但是如果起床之后,发现后面的闹钟忘记关掉,在洗漱的时候闹钟突然响起也是挺闹心的。iPhone 会通过检测用户使用手机的行为(一般起床之前玩玩手机是许多人的习惯),预判用户已经醒了,并弹出相应提示,这样可以避免用户忘记关闹钟的情况,同时也帮助用户缩短关闭闹钟的路径。

4. iPhone 验证码粘贴设计

iOS 12 上线了短信验证码粘贴功能,这是一个网友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功能,即当你的 iPhone 收到一条短信验证码,iOS 自带的输入法上方,会出现“来自短信”和验证码的提示,可以直接点击粘贴。

在 iOS 12 之前,iPhone 收到验证码后,是只能手动输入的,而安卓很早就能直接复制验证码,这虽然是一个输入的小细节,对于许多用户来说却很难受。用户接收验证码——输入验证码应当是十分明确的流程,这是一条显而易见的预判路径,所以使用起来也特别顺手。

5. 微信输入手势撤销

在使用微信打字时,如果输入到一半,想要清空所有文本,不需要一字一字删除,可以通过摇一摇进行撤销。

这是一种隐藏交互,用户一般在输入文字时,手机都是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所以绝大部分状态下不会触发这种操作。而在发生摇一摇手势时,App 预判用户的输入行为已经被打断,此时会以弹窗形式提示用户是否撤销键入的内容。

6. 微信发送图片提示

用户在手机截图/保存图片之后,使用微信调起输入框,再点击右侧【+】按钮,会提示是否发送当前图片。

微信的这种操作与上方淘宝的搜索图片引导相似,如果截图之后日常点击输入框,此时并不会有图片发送提示,因为输入文本信息/发送语音是很平常的操作。当用户点击【+】按钮,发送图片的潜在行为才被激发,存在明显的可预判性。

7. 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有素材库功能,当用户将图片存储至素材库,能在印象笔记的多端同步。用户截图之后,如果打开印象笔记,就会弹出是否将屏幕快照添加到素材库。

App 会预判用户的目标是发生与图片相关的行为,对于不了解素材库的用户而言,可以通过这种自然的提示交互了解素材库的功能,加强用户对产品功能的了解。

六、聚焦关键信息

预判设计除了缩短用户路径,还可以通过用户行为,预判用户关注的内容,帮助用户聚焦到关键信息,同时避免分散用户注意力,让有价值的信息得到充分的展示。

1. Safari

用户通过 Safari 浏览器进行上滑浏览行为时,浏览器会将顶部导航栏和底部操作栏隐藏;而当用户进行下滑行为时,导航栏及操作栏同时出现。

这种设计时预判了用户在上滑浏览行为中(正常浏览),关注目标在于界面内容,此时为了聚焦关键的内容信息及内容的充分展示,将与当前行为相对无关的信息进行隐藏。而当用户停止正常的滑动行为,进行反向操作(下滑)时,关注的目标发生变化,此时可能要进行其他操作,所以将导航栏标签栏等信息均正常展示出来,整个过程是很自然的。

2. 夸克

用户通过夸克搜索精准词时,会根据词语优先推荐关键信息卡片,用户可以快速关注到这种卡片,不需要在许多联想词中寻找符合搜索目标的词语。

夸克的搜索联想状态进行了特殊处理,如果用户搜索的是非精准词语时,App 无法精准判断用户搜索目标,所以只展示文字联想信息。当用户搜索词语可以被精准预判时,关键信息卡片,聚焦于关键信息,提升用户搜索的效率。

3. 淘宝搜索关键词

用户在淘宝搜索关键词时,这些产品会根据搜索词,在搜索联想之外,给出更精准的搜索预判,样式上与普通的搜索联想词有所区分。

这种设计是基于搜索词算法本身的关联预判,帮助用户快速发现价值信息。

七、提升商业转化

预判设计对于商业化而言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这种设计可以将行为于商业化推荐紧密关联在一起,让用户察觉到“与我有关”,降低用户的反感和突兀感、广告感。

1. 淘宝信息流卡片

当用户点击淘宝信息流感兴趣的商品卡片时,返回信息流后卡片会根据用户点击卡片的行为进行相关的算法推荐,并将相邻的卡片进行推荐处理。

理论上讲,用户的触发是与动机紧密关联的(除了误触行为),所以在浏览淘宝信息流时,如果用户点击某商品,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用户被当前商品所吸引,所以在点击查看商品后,通过用户行为预判了用户喜欢的商品类型并进行相应展示,对于商品推荐的转化也有一定帮助。

2. 美团外卖

美团外卖的信息流卡片与淘宝的预判设计逻辑一致,同样也是根据用户行为进行相关推荐。

3. taptap

用户在 taptap 浏览视频时,如果在视频流中某个游戏视频播放时停留数秒,该视频下方会通过动画形式展示明确的跳转入口,用户可以点击查看更多。

这种设计最早应该是在 ins 等产品上出现,后面国内的绿洲等产品也采用了这种设计。妙在并非一开始就将入口直接展示,而是在预判用户对当前视频感兴趣后,进行轻量化提示。

八、结语

本文介绍了常见的预判设计形式,但实际上还有更广泛的运用。预判设计并不神秘,在我们日常使用的产品中,经常可以挖掘到这种设计。

预判设计更强调于交互流程上的优化,在展示上往往不是“常态”而是“临时态”的,让功能在合适的场景找到用户,而非靠用户主动去寻找功能,降低用户的操作成本,正因如此,才显得这种设计形式十分巧妙,让体验更加流畅。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由 @热风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请问交互设计是否要先懂前端和后台开发才能做好设计呐

    来自广东 回复
    1. 最重要还是交互设计本身的思考,当然,了解开发知识能让和研发同学沟通更顺畅一些,以及设计方案更好落地

      来自广东 回复
  2. 学到了!感谢

    回复
    1. 那就好~

      回复
  3. 这种交互动态视频是怎么做的

    来自北京 回复
    1. 需要视频转 Gif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