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师的价值与交互设计方案的评价维度

3 评论 11671 浏览 59 收藏 8 分钟

本文作者将和大家谈谈交互设计师的价值,以及交互设计方案的评价维度,用具体案例与你分享。

一、交互设计师的价值

1. 职能价值

将需求转化为解决方案的能力(将模糊抽象的需求转化成清晰具体的可视化解决方案)。

这个价值是最基本的专业价值,但你千万不要觉得你做的仅仅是用软件画几个页面而已。

例如你接到一个扫码申请加入群聊的需求,你的任务不只是将申请加入的页面画出来,而是要考虑整个用户场景,就比如用户申请入群后,如果审批人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相当于服务器没有接收到任何指令,那申请的页面怎么反馈呢,这些都是要考虑进去的。

所有交互设计师要提供的是一整套解决方案,其中要考虑正向、反向、闭环等各种场景。

2. 数据价值

将解决方案与重要数据指标(跳出率、转化率等)相结合,转化成数据价值后为产品发展与业务增长起到推进的作用。

可能大多数交互设计师都不太会重视数据的价值,其中包括一些资深的设计师。最近有一位同事去腾讯面试,第一道笔试题就是问你现在做的产品每日pv(页面点击量或浏览量)、uv(独立访问用户数)是多少?试想一下,如果问你,你能回答出来吗?如果不能,是不是要去补充一些关于数据的知识呢?

3. 沟通价值

在团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游对接产品经理,下游对接视觉设计与开发)。

我经常强调硬实力与软实力,如果说前面两项归类为专业上的硬实力,那这一项沟通价值,就可以将它定义为软实力。千万不要小看沟通的价值,作为一个团队承上启下的角色,沟通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你的责任心、换位思考能力、表达方式都是影响你最终沟通效果的因素,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沟通能力还有所欠缺,是不是要去尝试着改变一下了?

二、交互设计方案的评价维度

1. 有用性原则

设计方案要同时满足业务目标与用户体验目标。

什么意思呢?就是作为交互设计方案,必须要在业务目标与用户体验目标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不能同时满足,那你的设计方案就是无效、无法落地的方案。

我们来举个例子,用户在登录一款新app之前,最好的用户体验就是不需要注册登录就可以获得所有权限,好,用户体验目标达到了最佳,但是业务目标呢?我们的业务目标是搜集用户的数据并且对用户进行更好的管理。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了用户体验目标,而将业务目标抛之脑后,那你的方案就没有满足“可用性”原则,而更像是一个异想天开的“艺术品”。

那如何能做到可用性原则呢?

还是这个例子,如何能既满足对用户数据的搜集又满足用户更好的登录体验呢?

第三方应用(微信、QQ)一键登录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1

有用性是一个交互方案最基本的原则。

2. 可用性原则

设计方案要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如易于理解、操作成本低、使用无障碍等)。

“可用性”原则更像是“有用性”原则中一个分支的细化,更加具体、专业。

2

我们来举个反面例子,大家应该都还记得12306的奇葩验证码,那一年刷爆朋友圈,有些验证用户根本无法识别,这就是一个可用性原则的反面教材(当然这个体验也有可能出于某些业务需求,具体原因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们只要记住,这种体验是违背可用性原则的,如果在没有业务需求限制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这种体验的发生,防止用户的高成本学习与操作,尽量让用户少思考、少选择。

3. 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也可称之为创意性、吸引力,就是拥有一些打动人心的细节,超出用户的心理预期。

那什么样的设计才算是拥有趣味性、吸引力的设计呢?话不多说,上栗子。

3

4

这是一个输入账号密码的过程,一看就能明白,在输入密码的时候,设计者抓住了用户“希望在隐秘的环境下输入密码”这一心理,恰当的运用“遮住眼睛”这一设计手法增加了设计本身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增加吸引力、趣味性的设计方法,如自定义菜单、打动人心的动效、快捷入口等等,大家平时可以多积累、多总结。

(此外,从KANO模型,我们可以了解到,用户的需求分为三个层面: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性需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了解一下。)

这次就先分享这么多,我会尽量将每一个知识点都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讲解出来,使大家更容易理解,让每一个阅读小菜心文章的读者都能有所收货。

最后想和大家说的是,看书不在多,而在于有多少内容变成了你自己的东西,边看边总结,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没事画画思维导图也是个不错的事情,和小菜心一起共勉,加油!

 

作者:菜心设计铺

来源:http://www.jianshu.com/p/fa969eb41c54

本文由 @菜心设计铺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KANO模型~还需要深入了解下

    回复
  2. 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性需求

    来自浙江 回复
  3. 深刻了解产品需求,现在用户的角度思考,设计出好用的产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