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说:我们开始考虑用户体验了
活跃度降低、用户体验差,近来一直是新浪微博的产品经理难以抹去的槽点。除了经理们的自证,新浪微博需要拿出一个大的变革,改善用户体验,保证活跃用户。以此去满足包括阿里在内的投资者,对微博未来的回报期望。今天,它的粉丝服务平台上线,这个从哪方面看都像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东西,诉求又是什么?
在下午的交流会上,新浪微博邀请的嘉宾,分别为地震台网中心、央视新浪微博、艺龙旅行网、如意淘等相关微博负责人,其中还有财经杂志的罗昌平。他们所代表的领域,分别指向粉丝服务平台所指向的服务对象。认证个人、企业、媒体和政府机构。新浪想要通过这个平台,让这群人,都变成为其微博用户定制的“小秘书”,通过个性化的推送,与双向的交互,增加用户的粘性,减少骚扰。
用户只有通过发送“DY”或服务账号指定的“关键词”,给他们想要订阅的账号,才会收到服务号的互动消息,并随时支持退订。PingWest在采访新浪高级产品总监余双时,他表示以前媒体直接推送给关注用户的私信行为,的确过于骚扰用户,现在“会被粉丝服务平台全面取代”。现在规定的上限,媒体和个人用户,每周只能推送一条消息;而企业用户为每月一条。“目前的规定是这样的,未来根据商业化的情况进行调成。”余双说道。
粉丝服务平台分为“编辑模式”和更为高级的“开发者模式”。编辑模式里,服务账号可以编辑文本、语音、图片、图文等内容,直接推送给用户。服务号可以根据需求,用户属性等分组,推送不同的消息。(比如给性别不同的用户推送不同的消息)。由此,企业用户能够进行差异化的营销、媒体则能推送定制化的新闻。政府服务部门,也能根据订阅对象的需求针对性地投递服务。
在开发者模式里,用户可以通过开放平台,接入自己的API。提供产品介绍、餐旅订阅等个性服务。系统还能识别收到信息中的“关键词”,给订户推送不同的预设的内容。除此以外,部分服务号已经推出提醒功能,比如收藏商品的降价提醒、交通路况预警等等。
像地震服务中心这样账户,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绕过订阅限制,分区域地给微博用户提供地震消息。据地震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说,从发出到接收的整个过程只需要一秒。
尽管在交流会上,新浪请了一系列嘉宾来极力证明新的服务平台,在内测期间对于服务账号的“活跃度”(包括@、评论、私信)的成倍提升。新浪也想要新平台成为服务+营销的平台。但新浪还是很难搞清横亘在“营销”与“服务”间的界限。
比如今年五月份,就有媒体报道,微博企业服务账号曾发私信表示,原微博活动平台下线,并上线新的活动中心。目前,微活动的入口也已经被新浪隐藏。微活动中过于密集的营销的活动,对于用户体验的伤害,很可能是平台调整的一大因素。也就是说,微博经常会把原本“服务+营销”的愿景,做成纯营销平台。粉丝服务平台,需要新浪用心经营,避免重蹈覆辙。
也许,微博真的要下决心改善用户体验了。但愿它不要被自己引以为傲的技术给乌龙了。当然,它也抢了一大批营销插件的生意,像Twitter一样,”聪明”地圈住了自己的数据。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微信也在今天开始测试新的公众服务平台账号界面。它加入了新的认证体系、开放了更多更核心的接口、上线开发者互动交流平台、推出收费的服务号。看来微信已经很自信地应战了。
转自:http://www.pingwest.com/sina-weibo-fans-service-platform/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