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界面的时代即将终结,UX/UI设计师将何去何从?
在数字时代,屏幕界面一直是人机交互的核心。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全新的交互模式——零界面(Zero-UI)正在悄然兴起。这种模式摒弃了传统的图形用户界面(GUI),转而通过语音、手势、环境感知等方式实现更自然、更高效的交互体验。对于 UX/UI 设计师来说,这一转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将深入探讨零界面的概念、优势以及它对设计行业的深远影响,帮助设计师们在新的技术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探索未来职业发展的新方向。
零界面,对,你没有听错,就是很直白(没有界面)。“难道人工智能技术真的能够全面取代界面设计师吗?”设友,先冷静一下,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不会!”。但是,新技术正在已惊人的速度改变这个世界(其中也包括设计领域),然而,很多设计师仍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要自嗨了)。先醒一醒…
在这段时间里,“裁员”、“失业”频繁成为各大媒体平台的搜索热词。与此同时,我们社区收到企业招聘 UI / UX 设计师的需求也断崖式减少,不得不说,当下的设计师们正在面对史上最致暗的时刻!未来的设计师职业道路还有“光明”吗?
最近,我们有言编辑部,发现了一篇国外的文章,讲述一个有关未来数字世界的“新”概念:零界面(Zero-UI),或许是新瓶装旧酒,或许是挂羊头卖狗肉,或许…。但是,我认为这一概念恰恰是设计师的新征程,通往“光明”的指北针。最终,无论结论如何,这一定会对 UI/UX 设计师产生巨大影响。
回顾,我从 4A 广告公司离职,加入阿里巴巴也有 10 年之久了,从一名平面设计师通过不断学习转型为体验设计师,直至 UED 团队管理者以及设计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其中,在工作中涵盖了大量的视觉性设计工作。与社区设友们交流,我发现在任何一个产品设计团队中,视觉设计师绝对是不可缺少的角色。自从 14 年,我在阿里巴巴开始参与人工智能赋能营销设计项目之后,陆陆续续能够听到释放设计师的信息(换言之,就是裁员)。然而,视觉需求却不减反增,这一点,难以理解。
其实,你安静的思考一番,便知原委,其实也就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最基本的产品都有附带了屏幕(万事万物数字化)。
最早在 1938 年,电视机首次将我们带入屏幕世界。从那时起,我们的世界就开始数字化(电脑、智能手机、平板…)基于屏幕的设备越来越多(恰恰也是进入任何产品都需要屏幕的惯性思维)。长达近百年,数字屏幕一直在不断增长。如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屏幕互动。
1999 年,Kevin Ashton 提出 物联网 这个概念,预言了 25 年后的今天,我们被智能设备所包围(好吧,我是小米用户,家里安装了所有小米的智能设备,总计有 48 件)。据统计,就在 2020 年已经有超过 100 亿台设备连接到互联网,预计到 2025 年这个数字将翻倍,能够达到 200 亿台。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市场。
小爱同学:“益达,欢迎回家,我已经帮你打开电脑了!你有一个新需求!”
好吧 !既然智能设备能听懂我们的话,能够感知我们的手势,预测我们的需求!那么,我们还需要如此多的屏幕吗?这些变化或将对我们的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所谓的零界面。
零界面是什么?
零用户界面(Zero User Interface,简称 Zero-UI)是一个越来越流行的概念,最初由前埃森哲(Accenture Interactive)设计师 Andy Goodman 提出(外国同行就喜欢提供一些新名词,值得借鉴)。
Zero-UI,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随着技术的发展,它正在悄无声息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场景中,并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张。首先,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否使用过亚马逊 Echo(或者阿里天猫精灵)、通过 Siri 与 iPhone 对话(或者通过小爱同学与小米手机(或者智能设备)对话),或者通过双击 AirPods 来跳过歌曲(或者通过双击华为智能耳机 FreeBuds 来播放/暂停音乐,接听/挂断电话)?如果,你的答案是“用过”。那么,你就可以算作已经使用过这种被称之为 Zero-UI 概念的产品!
简而言之,就是远离触摸屏,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与周围的设备进行交互。其涵盖了触觉、计算机视觉、语音控制,甚至人工智能等不同领域。
我们为什么需要转变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首先,我们一起看看用户(包括我们)目前是如何与先进技术进行交流的。目前,大多数的用户每天基本都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与设备进行交互。
图形用户界面(GUI)是一种允许用户通过图形图标和视觉指示器与电子设备交互的界面类型。它可以是计算机的显示屏,或者是任何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触摸屏。因此,用户仍然需要使用鼠标和键盘组合或点击和滑动来传输信息。
回顾计算机的历史,从 1801 年的织布机开始,人类一直不得不以一种非常抽象的、复杂的方式与机器互动。
—— Andy Goodman
说实话,界面从最初的简陋形态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它们仍然无法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体验。我们需要下载无数的应用程序,点击了太多次屏幕,只是为了完成日常任务,从桌面端电脑,再到手机平板
。这仿佛是新时代的“纺织工人”。
很幸运,有很多产品设计师和研发工程师正在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一些有趣的想法和改变,从而通过新的方式改变这个世纪难题。就像计算机从通过在终端中运行代码发展到拥有良好直观的图形界面一样,下一个自然的步骤就是完全没有界面。
目前机器以一种固定的形态存在,用户“被迫”需要按照它们的方式,使用它们的语言与之交流(我们需要学习)。那么,电子设备的下一步发展是最终能以我们自己的方式,通过我们自然的语言、行为和手势来理解我们。(我不知从何时开始通过语音对话的方式整理和修改我们的文章!是的,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
大概率,这就是 Zero-UI 出现的原因。与基于屏幕的设备相比,它就是为了实现更自然的交互模式。在这一转变的核心是基于手势和语音识别的用户界面。
根据 Dharmik 所说,游戏世界是最早采用手势控制来提供更自然的用户体验的领域之一。想一想任天堂的 Wii 游戏机 – 早在 2006 年推出,就已经包含了基于手势的控制器,后来的 PlayStation Move 和 Microsoft Kinect 等产品也保留且增强了这一能力。我们现在依然可以观看下面这个具有革命性的 Wii 发布广告!
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3yDRm8KaWY
语音识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另一个常见的 Zero-UI 功能。在 2000 年代,Google 推出了Google 语音搜索。然而,直到 2014 年亚马逊 Alexa 首次发布,语音识别才迎来商业爆发。此后已售出超过 3.12 亿台 Alexa 设备。此外,亚马逊预计到 2025 年将超过这个数字:预计未来 3 年内将售出 3.2 亿台。
这个所谓的 Zero-UI 似乎已经征服了这个世界(尤其是资本世界),这种趋势在未来不太可能会改变,只会越来越深入。
Zero-UI 将如何改变设计?
根据 Andy Goodman 的说法, Zero-UI 需要设计师以一种全新维度思考用户界面。他将设计师从图像界面(GUI)到零界面(ZUI)的这一跨越,比作从仅设计二维界面到必须思考用户在任何可能工作流程中想要做什么的转变。
用户将不再依赖点击、打字和轻触,而是通过语音、手势和触摸来输入信息。交互方式将从手机和电脑转移到我们将与之交流的实体设备上。
这个概念最重要且革命性的部分在于它不仅可以用于城市、家庭和生态系统,还可以用于个人设备。
所以,这项技术确实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不同类型的 Zero-UI
利用当前技术有多种不同的沟通方式,无需依赖视觉屏幕,这些方式可用于实现理想的 Zero-UI 交互。
1. 语音识别和控制
这是一个过程,软件或设备识别人类语音,理解某些指令,并相应地执行特定操作。当用户向软件提出问题或陈述时,该工具会识别用户的查询并做出反应。
语音识别和控制示例: Siri (或小爱同学)、智能语音助手。
2. 触觉识别和反馈
触觉反馈通过基于振动反馈来辅助用户。尽管我们在使用手机时已经习惯了这种反馈,但它对于可穿戴产品(如健身追踪器和智能手表)来说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们能够为用户提供通知。这也是当前游戏控制器的一个重要功能-你我们甚至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之前就感知到有人在攻击你。
如今,在智能服装上使用,类似《头号玩家》中可以感觉的女主掌心温度的体感衣,和电影中的体感衣最像的 Tesla Suit 体感衣也已问世。
3. 环境识别和联动
环境设备在数字和物理空间之间建立桥梁。它基于单点对多点的原则,无需打开通知和应用程序。基于环境设备的交互是互联的,提供无浏览器体验。我们常见的就是使用 Alexa 、Google Home 、小米智能中控,通过一个设备控制所有的家用设备。
4. 手势识别和控制
手势操作允许用户融入更多动作和物理空间的属性,而不仅仅是执行基于按钮的命令。这是最自然的交互方式之一。这个概念最早被游戏世界采用。手势用户界面的例子是微软 Kinect、Think Wii 和 PlayStation Move。
谷歌还发布了一款手势控制产品 Project Soli。这是一种使用小型雷达检测非接触式手势交互的传感技术。小米的净烟机也附带了手势操作功能(就是用手势控制净烟机加减档,或者关机。 这个功能很有中国特色,在炒菜时,手上经常有油或者水,按键容易弄脏油烟机,挥手不接触操作就很方便。)。
5. 情境感知和预测
具有情境感知能力的应用程序和设备通过预测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简化的物理和数字体验。它消除了所有额外的交互层。
AirPods 是最好的例子之一。通过在设备中引入传感器或位置数据,我们可以设计下一代情境体验,提供更多隐式交互而非显式交互。
这些是与科技沟通最常见且已经在使用的方式。未来将会推出具有这些出色功能甚至更多功能的突破性设备。
Zero-UI 将依赖数据和人工智能
当前的界面设计师(GUI)主要使用 Figma 等图形界面应用程序工作,然而,Zero-UI 设备的非线性设计问题就需要完全不同的设计工具和技能组合。
“设计师不得不成为科学、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才能创造这些设备…这些正是我们在设计被屏幕限制时不必考虑的事项。”
—— Andy Goodman
当我们设计一款电视遥控器。根据站在电视机前的用户是谁,它需要理解的手势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是像调高音量这样简单的操作:一位 40 岁的用户可能会在空中扭动一个想象中的旋钮,而千禧一代可能会向上抬起拇指,用户被机器控制行为习惯,而我们作为体验设计师,恰恰是背后的推手。(突然感觉,自己的工作如此有意义)
就比如在我家里,使用小米智能中控设备,通过语音对话,其中。加载多个小爱同学智能助手的设备,也会整合成一个(之后可能也就不需要了,点重复了),同时,很多设备也就不需要屏幕了!随着我们所使用的设备越来越智能,我们也将逐渐远离屏幕(或者说统一了屏幕)。
Zero-UI 之后又会是什么?
我认为,Zero-UI 是人工智能时代的超现代版本。或许,Google 助手、Siri 和 Alexa 也会退出数字世界的舞台,成为另一个历史。总之,无论是图形界面还是语音交互,还是任何一种人机互动方式,主要是让用户与机器的互动更像人类。这一天总会到来。
展望未来,下一阶段,“设备”这个概念将消失。
— 谷歌首席执行官 Sundar Pichai.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TCC翻译情报局】,微信公众号:【TCC翻译情报局】,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设计师会随着变化的需要跟着改变,从最开始的GUI—UI——UX,紧跟时代发展吧
看完我在想没有视觉能力的人是不是已经实现ZERO-UI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