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商户端生成收银码:拒绝复杂,坚持高效

7 评论 8879 浏览 38 收藏 5 分钟

相比于很多APP的客户端,APP的商户端设计往往被容易被忽视。本文将会介绍商户端生成收银码的案例,并通过该案例总结商户端设计的几个小tips。

需求背景

收银码指的是关联了商家帐号用于收银的二维码。进店消费的顾客可以通过扫描这个二维码,向商家付款。目前,商家申请收银码实物之后,会有销售同学派送二维码立牌并提供上门服务。然而,这样非常依赖预算、运营、市场、销售等部门的统筹支持,尤其是对销售同学的进店操作依赖。

与此同时,预算增加、流程长、见效慢等问题也严重阻碍了收银码实物立牌的覆盖进度。基于以上背景,所以在商户端APP中提供线上收银码生成功能,让商户能够自主下载打印收银码。

项目收益

1. 节约二维码实物立牌生产预算5-10W/月

2. 释放预算、运营、市场、销售/渠道等部门在覆盖流程上的人力投入

3. 月度新增门店覆盖提升30%以上

页面流程

主要就是两个页面:选择门店和收银码结果页。

交互设计

1. 入口

  • 差的方案:无引导。
  • 好的方案:有引导标志,当用户点击过一次,则不再显示。

2. 选择门店

  • 差的方案:用户点击之后,新出浮层或者展开下拉列表,选择门店之后,浮层关闭或者收起下拉列表。
  • 好的方案:直接在当页选择门店。

业务逻辑:要生成某一个门店的收银码必须满足,该门店有到店付产品。

差的方案:将复杂逻辑以文字说明的方式展现。

好的方案:将复杂逻辑展现,让后端提前判断所有门店有无到店付产品。没有到店付产品的门店由于无法生成收银码,所以不可选择,但给出“设置到店付”的入口,帮助商户。

3. 收银码结果页

该页面是显示二维码,且商户可在此切换门店,重新生成新的二维码;

  • 业务逻辑:商户端帐号分为总店帐号和分店帐号,总店帐号关联多个门店,分店帐号关联单个门店。
  • 差的方案:不分帐号,用户点击选择门店,出现浮层,进行选择。
  • 好的方案:后端自行判断帐号是总店帐号还是分店帐号。分店帐号(单门店)则仅显示门店信息,不可点击。总店帐号(多门店)才可以出线浮层,进行选择。

商户端设计总结

1. 新功能需要引导。引导包括:APP新版本的引导页,新手操作引导,小红点引导等等,如下图所示。前两个适合复杂功能的介绍,主要目的是告知用户更新内容和使用方法;小红点引导适合新功能或者内容更新等场景,主要目的是让新功能易于发现。

2. 不要增加没必要的交互,且一个页面只做一件事情。

3. 商户端的帐号通常比客户端的逻辑要复杂,所以复杂的逻辑要让后端提前判断,而不要丢给商户自己理解。

 

作者:吕方(微信号公众号lvfangtuotuo),百度交互设计师,负责百度糯米商户端用户体验设计。欢迎添加个人微信号,一起交流。

本文由 @吕方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收益一定是没调研就随手拍的。 😮

    来自广东 回复
  2. 这个只是从产品角度,没有考虑实际业务落地情况。终于知道为什么产品和运营会经常撕×

    来自上海 回复
    1. 😂😂😂撕撕更健康~~

      回复
  3. 这个评论框让我没有写长评的感觉,是为了这样设计的么,发完了发现有错别字,对不起作者,并没有不尊重的意思。

    来自北京 回复
  4. 你这个是建立在理想状态下,首先第一点,使用立牌收款的商户大部分都是流动个体,街边小店。先不说他们会不会主动去下载使用这个二维码,即使下载了,打印怎么办。去打印店打印出来以后有门店的可以贴在墙上,流动个体商怎么办,统一的立牌,可以方便商户随时拿出来,另一种就是统一的牌子精致美观,有助于品牌的推广以及移动支付的促进。
    第二点:自己下载软件收款码,也就意味着其他收款商家的收款码下载增量,会无形中削弱微信、支付宝在市场的份额,当支付宝微信都给你送码上门的时候,你是选择自己去费力弄个收款码,还是点一下申请等着给你送到家。
    个人拙见,说的不对勿喷。谢谢。最后吐槽一下这个评论框,兼职反人类,一次看一行字。

    来自北京 回复
    1. 谢谢你的评论哈,你提的问题是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的。作为一个交互设计师,我就以不太专业的产品角度回答一下。第一点:实物立牌是在推广的,但是涉及到人力成本高,覆盖率低,等待时间长以及立牌本身的成本等问题,所以推出这个线上的二维码,让商户自己去打印,换言之,为平台带来了便利。第二点,无形中削弱微信/支付宝的市场份额????我????,没太明白。但这个二维码涉及的商业信息,不方便公开阐述。只能说,本案例和微信支付宝等应用场景并不一致。可能是本人第一次写文章,有些表述不明的地方,还请见谅。

      来自北京 回复
    2. 哈哈 没事啦 都是互相学习 每个人思维角度都不一样,不然哪还有团队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