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不友好”设计其背后的逻辑
作为在即时通讯领域超越昔日霸主qq,并成为第一大全民app。微信在产品设计领域一直被奉为经典享受着无数赞美和模仿追逐。但是我们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难免对微信的某些设计产生疑问,有的设计可以说脱离了我们对用户体验的认知。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否在微信这些“不友好”的设计存在其背后的深层次的逻辑呢?
以下我举例10个点来分析这些“不友好”设计以及它背后的设计产品逻辑(个人思考猜想)。
1. 点赞评论为何要聚合,增加一个操作层级
朋友圈点击操作icon,出现评论和点赞两个操作按钮。如果要点赞评论还要点击对应的点赞评论按钮,为何不直接将点赞和评论按钮放出来呢?
从用户操作的高效性来看,现在的朋友圈这种设计方式不够高效,多增加了一个操作路径,微信这样设计是有什么背后的深意和思考呢?
朋友圈的定位是分享生活,重点是分享而不是互动,如果将点赞和评论的入口直接放出来的话,用户互动频率变高,导致点赞者和评论者的特意的意图性和含金量远远不如将两个操作收起来的高。收起来的点赞评论所收到的赞美和互动会让分享者更真心实意,同时也减少了消息通知的无效打扰,这样整个朋友圈互动分享生态会变得更好。
2. 朋友圈为何不单独为一个tab,而只是tab里面的一个模块
在大众用户使用最多的两个功能:一个就是对话,一个就是朋友圈了。但是朋友圈却作为tab3中一个模块,按照用户高低频操作来说,朋友圈完全可以另成为一个单独tab了。
微信为啥这么做呢?
我觉得如果微信朋友圈作为一个tab的话,那么微信真的变为了一个社交工具,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了。从格局纬度上说,生活方式的格局定义远高于社交工具。同时朋友圈作为一个模块,可以很好的将一部分流量分发到购物、游戏、扫一扫及小程序等模块中。
3. 购物、钱包、游戏这种商业盈利强的产品为何都只是微信tab的一个小模块
在互联网产品中,几乎所有产品的思路都是如何将产品做大,然后实现变现盈利。在中国用户流量最大的app上可以有无限的变现玩法,向游戏、购物、支付这些都是强盈利的产品,而微信却只以tab中的列表展示给用户,这似乎不符合商业逻辑。
如果将购物、游戏、支付再升一级进行强化,那么微信给用户的标签和定位不再是生活方式,而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卖货、游戏、支付平台,这样的话可能会影响微信的牢不可破的用户认知和产品地位。
4. 朋友圈为何不支持gif
gif图通常是好玩有意思的图,里面可以充满各种梗,各种笑点。对于发朋友圈的人来说,发gif图是用户的一个较大的需求。
在考虑用户分享者的需求时,也同时要考虑朋友圈浏览者的用户,如果做了gif图,那么用户在浏览朋友圈的过程中,很容易被gif动态所吸引干扰,影响浏览者浏览整个朋友圈的视觉焦点。有的用户为了吸引用户注意会故意发一些哗众取众动态图,吸引微信好友重点关注,这样会导致浏览者体验很差。
所以说用户需求并不是都要做的,需要综合考虑产品所有角色的所有需求和体验。
5. 通讯录作为一个超低频的需求,为何作为第二个tab
在微信寸土寸金的页面上,作为第二个tab,无疑是代表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但是呢?这个tab内容都是和联系人相关的,用户进入这个页面操作的频率很小,为什么要将这么重要的位置给予通讯录联系人呢
历史原因,早期的微信版本就是一个即时通讯的app,所以联系人显得比较重要,作为tab2是很正确的,这样更有即时聊天软件的认知。
随着微信成熟之后,其他各个业务的进入,导致微信平台的臃肿,为了避免微信的产品的认知和意识形态的改变,毕竟微信认知还是要保留即时工具这个属性,所以这个tab2一直保留。
6. 微信号为啥不能修改
很多用户第一次设置微信号时,随意取了,例如:前任的拼音、以前手机号、很长随意的字母等等,现在都有想改的需求。但是微信号只能设置一次,不允许修改。
微信号如果可以随意修改,那么和qq昵称一样了,不具有唯一性和识别性,整个后段数据存储会变得特别混乱。同时很多用户会在好多地方留下微信号以此联系,如果可以修改的话,那么留下的微信号很多都作废,这样很印象添加微信的成功率和体验,导致以后双方添加为了保险都不敢用微信添加好友而转用qq添加好友了。
7. 我的-相册为何不叫我的朋友圈
朋友圈鼓励发相片,发相片比单纯的发文字的动态质量更高,所以呢,我的-相册为何不叫我的朋友圈,如果改为了我的朋友圈,则更偏向动态发布。
8. 朋友圈为什么不支持分组查看
- 大部分用户查看朋友圈是打发时间的需求,所以朋友发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越多越好。增加分组功能,反而会降低内容的数量,让用户需要很多操作才能看完所有内容。
- 对于内容过滤的需求,已经提供屏蔽某人功能。
- 从内容分发上来说,增加按组来查看内容,很容易忽略掉其他分组的朋友产生的高质量内容。
- 朋友圈分组,会导致很多的好友动态无法被浏览到,影响朋友圈的数据,也影响朋友圈的互动性。
9. 为什么群发仅限200人
很多人有群发需求,希望可以将所有的好友群发消息,但是微信只支持200人群发。
这里也涉及到两种角色:群发者和接收者。
现在群发的使用场景都是:二维码宣传、点赞请求、过年群发、微商定目标人群发广告消息等等,这些对于接收者而言都是骚扰信息。
如果支持不限量群发,那么接收者的垃圾信息会变多,会被过度干扰。
10. 对话列表为何不能批量删除
- 如果可以批量删除,则微信对话的整体活跃会降低,批量的话聊天列表都删了,后续和被删者主动对话概率下降。
- 删除为谨慎操作,删除后聊天记录不在。
总结
微信的设计逻辑大体上都分为两个方面:
- 所有角色整体考虑,在考虑角色a的使用需求,同时还要角色a的使用需求给角色b、c亦或平台所带来的影响(这点很重要,也是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很容易忽略的)。
- 整个产品的定位以及平台生态考虑,考虑需求或设计时先全局再局部。
本文由 @UX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
啊对对对,微信干什么都是对的
群发有限制是因为,群发功能对服务器性能要求高,上限200个是人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保证响应速度的情况下定的😓😓😓😓感觉你这篇文章一堆瞎扯啊
分析事情要全面分析好吧,只拘泥于用户体验来分析也太片面了,就好像分析一个人每天午餐的食量少是为什么,你上来就说是因为没钱吃不起饭。这也太片面了😥😥
我觉得分享这块有点勉强,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分享的欲望是为了求关注,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分享的内容,希望获得朋友的点赞和评论,所以并没有只分享而不希望得到互动的说法,否则用户就没有分享的动力了。
有点像语文里面的阅读理解
分析的有点牵强
问题提出得挺有同感的,但是还是有很多疑惑,如果不能发动图是怕干扰用户,那么更新后小视频能自动播放岂不也会干扰?
个人猜测,是因为gif图通常为像素低、内容质量更难监控(参差不齐)的一种内容,而且如果gif图的通用场景是聊天,综合来说,gif图不是一种适合作为记录生活的内容载体。所以文中提出提出朋友圈为什么不支持gif图这个问题让我感觉有点奇怪,在我看来这个不是一个明确的需求
有一点很奇怪,扫一扫和收付款为什么不能互通呢,有时候在那种不大不小的商店里,你不知道应该是你扫他还是他扫你,随意点开一个即使点错了也可以在里面跳转到另一个,或者干脆集成到一个界面
同样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