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不友好”设计其背后的逻辑
作为在即时通讯领域超越昔日霸主qq,并成为第一大全民app。微信在产品设计领域一直被奉为经典享受着无数赞美和模仿追逐。但是我们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难免对微信的某些设计产生疑问,有的设计可以说脱离了我们对用户体验的认知。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否在微信这些“不友好”的设计存在其背后的深层次的逻辑呢?
以下我举例10个点来分析这些“不友好”设计以及它背后的设计产品逻辑(个人思考猜想)。
1. 点赞评论为何要聚合,增加一个操作层级
朋友圈点击操作icon,出现评论和点赞两个操作按钮。如果要点赞评论还要点击对应的点赞评论按钮,为何不直接将点赞和评论按钮放出来呢?
从用户操作的高效性来看,现在的朋友圈这种设计方式不够高效,多增加了一个操作路径,微信这样设计是有什么背后的深意和思考呢?
朋友圈的定位是分享生活,重点是分享而不是互动,如果将点赞和评论的入口直接放出来的话,用户互动频率变高,导致点赞者和评论者的特意的意图性和含金量远远不如将两个操作收起来的高。收起来的点赞评论所收到的赞美和互动会让分享者更真心实意,同时也减少了消息通知的无效打扰,这样整个朋友圈互动分享生态会变得更好。
2. 朋友圈为何不单独为一个tab,而只是tab里面的一个模块
在大众用户使用最多的两个功能:一个就是对话,一个就是朋友圈了。但是朋友圈却作为tab3中一个模块,按照用户高低频操作来说,朋友圈完全可以另成为一个单独tab了。
微信为啥这么做呢?
我觉得如果微信朋友圈作为一个tab的话,那么微信真的变为了一个社交工具,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了。从格局纬度上说,生活方式的格局定义远高于社交工具。同时朋友圈作为一个模块,可以很好的将一部分流量分发到购物、游戏、扫一扫及小程序等模块中。
3. 购物、钱包、游戏这种商业盈利强的产品为何都只是微信tab的一个小模块
在互联网产品中,几乎所有产品的思路都是如何将产品做大,然后实现变现盈利。在中国用户流量最大的app上可以有无限的变现玩法,向游戏、购物、支付这些都是强盈利的产品,而微信却只以tab中的列表展示给用户,这似乎不符合商业逻辑。
如果将购物、游戏、支付再升一级进行强化,那么微信给用户的标签和定位不再是生活方式,而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卖货、游戏、支付平台,这样的话可能会影响微信的牢不可破的用户认知和产品地位。
4. 朋友圈为何不支持gif
gif图通常是好玩有意思的图,里面可以充满各种梗,各种笑点。对于发朋友圈的人来说,发gif图是用户的一个较大的需求。
在考虑用户分享者的需求时,也同时要考虑朋友圈浏览者的用户,如果做了gif图,那么用户在浏览朋友圈的过程中,很容易被gif动态所吸引干扰,影响浏览者浏览整个朋友圈的视觉焦点。有的用户为了吸引用户注意会故意发一些哗众取众动态图,吸引微信好友重点关注,这样会导致浏览者体验很差。
所以说用户需求并不是都要做的,需要综合考虑产品所有角色的所有需求和体验。
5. 通讯录作为一个超低频的需求,为何作为第二个tab
在微信寸土寸金的页面上,作为第二个tab,无疑是代表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但是呢?这个tab内容都是和联系人相关的,用户进入这个页面操作的频率很小,为什么要将这么重要的位置给予通讯录联系人呢
历史原因,早期的微信版本就是一个即时通讯的app,所以联系人显得比较重要,作为tab2是很正确的,这样更有即时聊天软件的认知。
随着微信成熟之后,其他各个业务的进入,导致微信平台的臃肿,为了避免微信的产品的认知和意识形态的改变,毕竟微信认知还是要保留即时工具这个属性,所以这个tab2一直保留。
6. 微信号为啥不能修改
很多用户第一次设置微信号时,随意取了,例如:前任的拼音、以前手机号、很长随意的字母等等,现在都有想改的需求。但是微信号只能设置一次,不允许修改。
微信号如果可以随意修改,那么和qq昵称一样了,不具有唯一性和识别性,整个后段数据存储会变得特别混乱。同时很多用户会在好多地方留下微信号以此联系,如果可以修改的话,那么留下的微信号很多都作废,这样很印象添加微信的成功率和体验,导致以后双方添加为了保险都不敢用微信添加好友而转用qq添加好友了。
7. 我的-相册为何不叫我的朋友圈
朋友圈鼓励发相片,发相片比单纯的发文字的动态质量更高,所以呢,我的-相册为何不叫我的朋友圈,如果改为了我的朋友圈,则更偏向动态发布。
8. 朋友圈为什么不支持分组查看
- 大部分用户查看朋友圈是打发时间的需求,所以朋友发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越多越好。增加分组功能,反而会降低内容的数量,让用户需要很多操作才能看完所有内容。
- 对于内容过滤的需求,已经提供屏蔽某人功能。
- 从内容分发上来说,增加按组来查看内容,很容易忽略掉其他分组的朋友产生的高质量内容。
- 朋友圈分组,会导致很多的好友动态无法被浏览到,影响朋友圈的数据,也影响朋友圈的互动性。
9. 为什么群发仅限200人
很多人有群发需求,希望可以将所有的好友群发消息,但是微信只支持200人群发。
这里也涉及到两种角色:群发者和接收者。
现在群发的使用场景都是:二维码宣传、点赞请求、过年群发、微商定目标人群发广告消息等等,这些对于接收者而言都是骚扰信息。
如果支持不限量群发,那么接收者的垃圾信息会变多,会被过度干扰。
10. 对话列表为何不能批量删除
- 如果可以批量删除,则微信对话的整体活跃会降低,批量的话聊天列表都删了,后续和被删者主动对话概率下降。
- 删除为谨慎操作,删除后聊天记录不在。
总结
微信的设计逻辑大体上都分为两个方面:
- 所有角色整体考虑,在考虑角色a的使用需求,同时还要角色a的使用需求给角色b、c亦或平台所带来的影响(这点很重要,也是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很容易忽略的)。
- 整个产品的定位以及平台生态考虑,考虑需求或设计时先全局再局部。
本文由 @UX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
朋友圈为什么没单独做个tab,因为它只是个小功能,和漂流瓶摇一摇级别相同,甚至用户可以关闭
特别特别特别希望微信能和QQ一样,划掉下面icon的红点,上面聊天记录里的未读消息都变成已读。看见红点真的想疯。。。
百度一下,可以关掉
因为微信吊所以怎么做都对,为了分析而分析
所以你就不能学着点微信吗????
分析的目的难道就是分析???不是为了学着点???
全不赞同
为什么微信群不能收进群助手?
搞得我现在首屏都是各种群消息。
拉活数据
说句实话 问题挑的挺全,但是为什么这么做下面的分析,感觉好多都是为了分析而分析,甚至是有种‘个人崇拜’唯微信正确论的感觉,并没有理性的分析,也没有说服我。。。
获益匪浅!楼主对于微信的认识很深刻!
如果说gif是怕动图干扰用户,为什么不像微博一样,略缩图是静态的,点开之后才是动图呢?
所以说是为了分析而分析 我觉得他说的都不在点子上
跟我想的一样
确实有一部分解读过度了,本质上来说微信对60,70后就是比对职场人士更偏心,一般对于这种微信无限正确论的文章我都持保留态度。
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只是做一款软件,一些决策,何苦找那么多理由。
为什么对话列表删除后要清空信息?
QQ就没有清空信息。。。
难道是微信QQ理念不同。。
关于微信号不可以更改的,应该是考虑到的是QQ时代,系统派发QQ是可以作为唯一的用户身份识别码。但移动时代手机号就可以完成这一功能,但是考虑到用户可能换号,所以用不可更改的微信号作为第二道保险,防止用户更换手机号带来的麻烦。
有部分过分解读了。
微信加图片评论应该会很好玩
设计虽有其中的道理,但不一定合理,张小龙应该也没有那么透彻地了解人性吧。证据就是虽然张小龙在尽量提高朋友圈的质量,但实际上现在朋友圈的质量却越来越低,用户也越来越不愿意发朋友圈。我不知道对于其他人群而言如何,反正对于90、00后们,他们分享生活的主要平台还是QQ空间。
另外,微信的定位是熟人社交,但现在的趋势是微信里面的人越来越陌生,必须要加好友才可以聊天的目的是不打扰用户,然而实际上的情况是为了聊一两句话加了一大堆不怎么熟的人。
自我观点:确实有时候因为要聊一两句话或者对接一下事情就要加一大堆人会觉得这个设计不ok,但是自己剖析了下逻辑:
1. 陌生人→加为好友,是关系的升级,微信里面是没有分组等等来让用户区分朋友亲近度的,试想一个陌生人单聊你问你问题(QQ支持)和你俩现在是加为好友问你问题,是不是得到的结果会更不一样?
2. 微信人数上限5000人,按一个“正常”人(指不做微商之类的)来看,这个数量是巨大的,很难加满,微信的朋友多了,给自己带来的可能的互动也就多了,微信的某些指标也会增加
3. 如果真的是即聊即走或者之后造成过多信息打扰的好友,那可以直接删除,操作成本也不大
4. 对于一些陌生人不表明意图加你好友,你可以在好友验证的时候就将其筛掉了
5. 为了对接某件事情或者聊几句加为好友,更多情况可能是周围的一些不认识的人,加为好友通过朋友圈或者其他形式的互动有时候还可以发现共同好友,进一步升级友谊关系,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有道理,确实某些人会这么想,但也会有很多人不会这么觉得,我和我身边的朋友都不觉得所谓“友谊升级”一件好事,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性格用同一个功能感受会不一样,主要就是微信的用户群体太大了,不过微信也不需要在这些功能交互方面细抠,因为它留住用户不是靠这些功能交互,我就算用得再不爽,我还是得打开微信。但是我觉得,微信并没有那么神奇,很多人性张小龙也没有洞察透彻,微信的功能,有它存在的道理,但是否合理,则因人而已,是否适合自己的产品,则因产品而异
朋友圈为何不支持gif
怕不集中?
为什么推动态广告,不怕不集中了?!
我更加觉得原因是,不可控。广告会更多。
记得有个创业项目就是做gif广告的
我觉得作者第六条说的不对吧 微信号是类似于qq号的查找方式 区别在于微信用手机号和微信号都可以添加,我认为微信号的有一个作用是在不愿意透露个人电话的情况给别人用来添加好友的。当然不支持更改 可以更改的是昵称
为什么不再朋友圈,瀑布列表做一键不看他的朋友圈,来快速屏蔽微商信息。而是要他人主页设置。
为什么不做一键删除或拉黑,已经拉黑或删除用户的人。
看一条动态就屏蔽一个人,很草率吧。这人是你加的,你要讨厌直接删除喽,为啥是不看他的动态呢?而且文章也说了,删除需谨慎
不是很赞同第一个观点,如果说将点赞和评论聚合在一起是为了降低互动频率,减少消息通知和无效打扰;那么如果点赞某条内容之后,好友点赞或评论该内容,你也会收到消息通知,不就是违背了您说的降低互动频率,减少消息通知和无效骚扰的目的了嘛!同样是互动这块,应该不会出现相违背的设计吧。
其实我是觉得,点赞和评论聚合,很符合张小龙先生的风格,谨慎。为何不是点一次就点赞,而是点击某一个按钮才弹出让用户进行操作,可能就是为了让用户再次确定是进行点赞还是评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户冲动行为后产生懊恼。第二点,可能就是为了避免误操作。个人猜想,不一定对哈。
我也赞同你的说法。有时候点开点赞和评论的按钮,会在想一下要不要评论。我一般很少给人点赞刷存在感
全屏都是,点赞,评论的图标,会不会很烦…
这个确实有可能,因为满屏的点赞和评论按钮的确会乱,影响用户体验。
其实是为了防止你浏览朋友圈划动屏幕时误触
感谢分享,整体内容不错的
感谢分享 不过可以分享一下QQ的设计思维么 我觉得QQ和微信好多都是相对的 微信的设计思路你都能解释通 但是也恰恰是QQ里存在的
微信有几个不好的点,例如视频语音请求不能关闭,作为一款即时通讯工具,使用者是有权利选择是否打开这个功能的。就像手机的勿扰模式。
再例如,启动微信增加指纹验证或者屏幕密码验证功能,毕竟微信作为沟通工具,涉及很多敏感信息,万一手机解锁密码被泄露,还能保障沟通内容不被别人获取。
可以关闭啊,通用里面的勿扰模式啊
这位大兄弟,看你这两个需求,你这是害怕被查哨啊。
第六条“印象“添加微信的成功率和体验 应为 影响
关于微信朋友圈,发条类似于新浪微博或者QQ空间的说说必须要加相片的,不知道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对于我这种不喜欢分享自己私生活,注重个人隐私的用户那不是很不友好吗?如果从相册挑选一张无关紧要的图片,对于用户体验这一块不是很差吗?
对于这一点,我只把微信当成工作上的一个工具,仅仅微信支付而已,对比QQ来说,我还是更喜欢QQ空间发点牢骚。
长按相机图标,是可以只发布文字的。
那你可以長按那個小相機圖標,只發純文字朋友圈
尴不尴尬😂
关于你注重隐私的问题,想起iPod了,你下载的歌曲都是你喜欢的,为什么还要查找呢?你加的都是你的朋友,让朋友看到你的动态,这部分应该不算隐私吧?qq空间,微博都是有可以全网访问的,但是朋友圈不行
不错,通俗易懂
建议支持朋友圈发GIF动图,可以选择点击GIF图才会有动画效果,不点击则是静态图片,在GIF的图片右下角可以加上GIF的提示。
我也是那么觉得,增加GIF动图能更多表达用户的情绪及趣味,相比静态图片更具优势,点击就动态,不点击就是静态的,也不会存在说朋友圈显得杂乱。
gif放在右下角,会很不显眼。如果像视频那样,又显得很突兀
朋友圈也是后期推出的一个功能模块,同时,基于微信轻量、免打扰的初衷,这是这个可以自定义开启关闭的模块,而且至今仍有很多人并不使用朋友圈。做成单独的Tab,显然就不太合适了。
微信号应等同于QQ号,区别在于一个是系统分配可定义一次,一个是系统分配不可自定义,不等同于昵称。
学习了
文章有好几个错别字,整体的观点还是有说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