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用户主动分享?了解一下这七个用户驱动模型

7 评论 11280 浏览 94 收藏 11 分钟

本文整理了关于互联网产品中常见分享模型,供大家参考。

一、内容驱动模型

内容驱动是指通过产品的本身内容,去促使和用户主动传播分享。

内容驱动型需要具有以下关键词:

时事热点:这个不用多说,如中美贸易战,世界杯华帝退款这样的内容就很容易让用户主动去传播;

争议性的话题:有争议的内容,可以引起部分群体或整个社会参与讨论的内容,但这样的内容本身的度不太好把握。

比较轻松的议题就是豆浆的甜党咸党之争;还有之前的新世相文章《北漂女忙得像年薪百万,沪漂女活得像年薪百万》,这篇文章对比了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职场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很容易让人找到似曾相识的画面,也很容易让人忍不住说“我不是这样的”,其他城市的用户看见了也忍不住会发给自己在京沪的朋友,求证一下。

可以产生共情的内容:所谓共情也就是可以让部分用户对你的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个情感可以是开心的,也可以是伤感的,无奈的。比如:《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一文在朋友圈刷屏,该文包含吐槽北京+北漂题材+房产+生活状态等元素集合体,每一个点都能引起大面积的共情,大家自然而然地去转发。

提升用户形象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对用户有实际用途的,可以让用户分享了有面子的内容,用户分享你的内容可以让用户在社交关系里改善形象。这部分可以是公益内容,或比较高大上的内容。

二、表现欲模型

用户分享的一个诱因就是希望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的某一方面,展示自己勤奋、自律、搞笑或者其他个性一面。

如果你的产品可以让用户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用户就愿意晒出去,好友看见了也比较愿意去跟随和模仿,继而展示自己的个性,形成传播。

案例:薄荷阅读

薄荷阅读,通过每天的阅读打卡,让用户将打卡海报或链接发到朋友圈,展现用户好学勤奋的一面,也起到暗示好友的作用,XX每天这么努力,我是不是也参加一下?

案例:足记

“足记”用“电影宽画幅+字幕”的形式把图片和文字结合在一起,“伪装”成了一张电影截屏。图片来源于用户,文字有预设的歌词、名言等等,也可以由用户原创,让普通人拍的照片呈现了大片的感觉,满足了用户表达和文艺的需求,刷屏似乎是自然而然了。

还有很多产品都充分利用了用户的表现欲,比如:最近刷屏的“猜画小歌”展示了用户搞怪和幽默的一面,keep则让用户晒出了自己自律的过程和效果。

三、利益驱动模型

利益是最常见的驱动模型,利益驱动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分享得奖励类型

这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模式,用户只要完成分享就可以获得奖励,奖励有现金也有虚拟货币或实体奖品,现在最多被使用的就是分享赚一半,用户分享给好友,好友完成下单,用户就可以获得现金奖励。

除了赤裸裸的现金奖励以外,还有让用户分享获得抽奖资格的。通过不断分享拉进新用户,获得更多抽奖资格,从而增加中奖概率。

2. 损失厌恶类型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把损失畏惧运用得淋漓尽致的是拼多多,在用户进入产品的时候,先告诉你获得了现金红包,但是红包你要完成分享才可以兑现。或者先给你一个红包,告诉你每分享一个人红包会变大,大多数用户不愿意放弃已经“到手”的红包,就会去分享。

3. BUG营销

BUG营销是指商家有意无意的让商品价格远远低于原价或市场价,让用户以为是捡到了便宜,赶紧互相转发分享,形成了传播。BUG营销背后的本质是利用了用户爱占便宜的心态,用户发现有便宜可占,自然会呼朋引伴地带来大量用户来“薅羊毛”。

经典的案例则是当年百度云盘的BUG营销:

2013 年 6 月 21 日晚,各大论坛、微博、QQ 群里出现了一条广为流传的消息:“百度云网盘的支付系统疑似出现了重大 bug,所有付费套餐的价格变成了原来的 1/1000,1 毛钱就可以买一年会员,100GB 最高等级套餐也只要 5 毛钱,快去抢福利啊!!”

而在这次过程中,百度旗下其他产品通过社交平台先发布消息,然后其他媒体开始跟进,一时间网民炸锅了,不管之前有没有百度云网盘的账号,这会儿都麻溜地奔去抢购。

同样道理的还有迅雷会员1分钱买180元白金年卡,虽然官方声明是真正的BUG,但也一样引起了当时网友的口口相传。

四、沉没成本模型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当你玩游戏玩到一半死了的时候,这时候弹出“分享3个微信群你就可以复活接着玩”,因为前面已经投入了一定的精力,可能通关或者奖励就在眼前了,为了不让自己前面的努力白费,于是这时候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分享。

在2017年底的答题应用中的“复活卡”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五、求助双赢模型

这类常见的有三种:砍价、拼团、人脉传播。

给予用户奖励,而获得奖励的方式则是用户之间彼此的合作、帮助,你帮我砍一刀,下次我也帮你砍一刀。几个人一起团购比每个人自己买划算很多,这些都是很常见的模式。

而前不久立问人脉则利用“六度人脉+奖金悬赏+合作共赢”制造了一次刷屏,悬赏被采纳者前面3个人都会获得奖金,这就让传播链条上的每个节点都增大了获利的可能。

六、PK模型

人多少都有攀比和竞争的心态,PK就是利用了这一心态。“挑战好友”或是“打擂排行”模式在游戏产品和问答类产品屡见不鲜,挑战的过程中由官方设置奖励,或是由用户自己设置奖励(这个可能构成赌博,请慎用),则更增加了竞争感,而每一次挑战就可能是一次分享。

七、好奇心驱动模型

俗话说“好奇害死猫”,人对未知的事物总是有一定的好奇,总想着一探究竟。只要这个“一探究竟”的成本在自己可承担范围之内,大多数人都会愿意付出成本,以解“心头痒”。

譬如:你玩一个抽签游戏,告诉你想看解签你需要分享到朋友圈,其实明知这个解释都是随机,博你一笑,但是还是会愿意去分享出去。再比如:某某大咖回答了一个问题,你想看答案,要么去转发解锁,你也愿意分享之。

上述7个模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几个一起使用,这需要大家根据自己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专栏作家#

肥寒,微信公众号:chanpingdog,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九年产品经理。做过数字阅读,电商,社区,目前致力于在线教育。

本文由 @肥寒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利益驱动模型的损失厌恶类型 和 沉没成本模型 有什么不同?感觉一模一样啊

    来自广东 回复
  2. 优秀且有用,感谢整理

    来自广东 回复
  3. 好奇心驱动的图片案例,有被微信认定为诱导分享的可能吧?

    回复
    1. 是诱导分享的

      回复
    2. 确实可能会被认为诱导分享

      来自浙江 回复
  4. 文章立意非常好,举例也很鲜明,但是可以尝试细化一下

    来自河南 回复
  5. 好文,觉得可以再深入下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