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化是个啥?95后的我向自己发出了疑问
所谓的“年轻”又并非指某个特定的年龄区间,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感觉身边都在说“年轻化”,都在观察年轻人喜欢什么,谈论什么,用什么语言,仿佛我们这一代一下子变成了时代的主力人群,从“小朋友”成为了被一群“70”,“80”围观的“稀奇代表”,好像一句“你不懂95后?”就是嘲讽你已被拍打在前浪。
作为95后的代表,我向自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年轻化是个啥?”95后的我陷入了深深思考(自闭)~
说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吧~说说我对“年轻化”的看法~
时代注养了这一代的“年轻化”
我一直觉得年轻化这个问题是个仁者见智的问题,问问身边的人,为啥要年轻化,回答大部分都是因为95后是现在的主力人群啊,包括互联网在线人群,也是购买主力人群。
但是10年前,80后,20年前,70后,时代一直有着年轻人,为啥这一代的年轻人备受关注?
这一代年轻人,是看奥特曼、哆啦A梦长大的一代,是阅读新浪、网易长大的一代,是玩QQ、微信长大的一代,是从淘宝买买买里长大的一代,是真正享受改革开放的一代,是没有经历物资匮乏的一代。时代的潮流会注养一代人的性情和思想,这一代的年轻人注定是特别的。
所谓的“年轻”又并非指某个特定的年龄区间,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他们勇于挑战,充满好奇,更容易选择宽容和善良,最重要的是他们最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我的人生由我自己选择。
年轻化需要被引领,而不是迎合。
在《年轻派营销》这本书里提到:年轻人市场单以年龄来划分是不准确的。年轻态指的是那些具有年轻的、新潮的、时尚的、个性的消费理念的用户群体。
这一代的年轻人是焦虑的,年轻人需要被引导与被告知,究竟什么是更好的生活,或者什么是可以让你看起来更好的生活。在当今消费社会中,年轻人的行为,可以当作是一种身份象征与外部沟通的方式,表达着“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希望别人如何看待我”。
现在的网红店一家一家的火,正是映射了这一家年轻人的内心,本质上引导的是如何最大程度的通过花小钱来抵抗“花不起大钱”的焦虑,我们想要精致的生活,我们向往品质美好的事物。
这一届的年轻人需要借助一些物品来获得对于更美好的生活的实在想象,这种生活可能是他们当前阶段需要垫着脚尖才能够得到,这一届的年轻人需要时代的引领,更需要品牌的理解,我们需要被引领,而不是迎合。
年轻化是焦虑撑不起欲望
现在都在说品牌年轻化,真的不是品牌的一厢情愿,而是品牌和年轻人的合谋,以满足越来越多的欲望和焦虑。不仅仅是品牌的欲望和焦虑,同样是年轻人的欲望和焦虑。
这一代的年轻人,这一代的95后,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消息灵通,人心浮躁,跳槽频繁,适配年龄的经济贫困和恋爱问题,以及精神与现实之间的供需失衡所致。其实就是无限焦虑之后的无能为力。他们无法快速的改变现状,却又急迫的想要得到收获,两者碰撞矛盾之下,内心便无比煎熬。
钉钉的地铁满屏开工文案,江小白的情感扎心文案,那些火爆的营销案例背后都是他们打动了年轻人的心,找到了共鸣。尤其过于浮躁的互联网,更是以几何效应,放大了焦虑和恐慌。这一届年轻人需要宣泄,需要共鸣,需要理解,品牌应当抓住他们的内心,找到品牌的价值观契合点。
找到品牌与时代契合的价值观
这一届的年轻人与过往年轻人相比,形成鲜明特色:他们爱表达、有个性、不满足……作为完全生长于互联网的一代,他们的特点就像一把双刃剑:对他们胃口的品牌,他们是消费者,也是传播者甚至参与者。
这一届年轻人普遍生活在相对富足、开放、自由的人生状态中。品牌要搞定他们,通过有生命力、直指人心的价值观,配合强大的审美表达能力去焕新品牌感知。
大白兔做的再经典的营销,注定最重要还是奶味和经典;李宁做的再品牌年轻化,注定最主要的还是穿着舒服。归根结底,品牌回归本我,重视产品,品牌年轻化不能只是第一印象,品牌形象的重新塑造固然重要,但更为核心的是产品。
写在最后
其实,每个时代的年轻一代都是生活不易的,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是充满个性的。承认这一代年轻人的善良、勇敢、无私、无惧无畏、心理有火心里有光,但也不要排斥他们的挣扎、迷茫、困顿和哀伤。
向死而生,活到淋漓~送给你
#专栏作家#
玲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微信公众号:玲子奋斗史。不卑不亢,从容优雅,面对一切,我是玲子。职业产品经理,关注互联网人工智能、商业产品,擅长需求挖掘和运营管理。我是个励志气质聪颖漂亮的女青年。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