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做了两个APP,我有一些不成熟的体会

7 评论 9258 浏览 55 收藏 19 分钟

转眼就到了2018年了,自从写完上一篇文章后,差不多有半年多没写自己的东西了,这半年在新的公司,新的工作岗位上收获挺大的,已经做了两个app,一个资讯类(已经上线),另一个是小众电商(还没上线)。工作的过程充满了各种艰难险阻,但还好,一切的困难都总能克服。在这半年里,自己收获的不仅仅是线上app的作品,更多的是,对于UI&UX的理解和感悟不断地改变和深入。眼看着又要过年了,也是时候把自己这大半年的工作感受稍稍总结一下,和大家做一点分享。

01 团队工作,妥协是一门学问

一个产品最后出来的样子,是各种妥协的结果。

互联网产品和平面类型的设计工作最大的区别,可能是在于工种的细分上。之前做平面相关的工作(品牌,视觉,电商),自己一个人可能就充当了基本上除了印刷以外的所有主要工作,既要和客户沟通,了解用户需求和想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又要思考和制定设计方案,向客户展示设计提案,又要执行获得认可的设计提案,保证设计成果符合客户预期并落地,如果是最后要交付印刷品,可能还要跟进印刷的过程,保证印刷物料的质量。嗯,好像一个人把所有的活都要干了。

但是互联网产品不太一样,首先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方案落地的过程,这个工作一般来说没有办法一个人干(除非是牛到精通前端后端和客户端的各种开发语言的牛逼全栈设计师),因为会涉及到程序开发,有一些设计师,就算你厉害了,你能把产品交互和UI都搞定,然后你还会(web端)前端开发语言或者客户端开发语言,但是你还是需要一个能写后台的工程师,所以,正常情况下,互联网产品的开发,是环环相扣的,至少都需要两到三个人来配合工作。这还是比较小型的产品,如果是复杂的产品,那每个环节都必须细分出来,而且可能每个环节都不止一个人,产品,交互,UI,前端,客户端,后台,因为每个环节的工作量都太大了!

既然有这么多的分工,那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工作岗位看问题的点都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经常会听到开发说,明明用A就可以,为什么非要用B?一开始的时候,其实我真的不太理解,但是后来慢慢熟悉了开发的工作之后(尤其是自己开始学习一些代码知识之后)慢慢理解了,其实开发在实现我们的设计的时候,最关注的是功能的实现,而功能就是各种交互的集合,一个页面上,如果交互不变,功能不变,只是改一些视觉上的样式,这是相对来说简单的,如果牵扯到交互的调整和修改,那个工作量可能就成倍增加,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更要注意模块和组件的一致性和可复用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设计质量,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开发的工作量,提高开发的效率。

同时,开发在实现的第一个版本的产品中一般很多时候视觉上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不太在意还原UI的细节,比如这个间距是多少,那个间隔是几个像素,所以最后产品上线前都会有UI走查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要一点一点地改进产品UI实现中不符合设计稿的地方,这个时候才是我们设计师关注所谓的每一个像素的时候,在那之前,还是先关注功能和流程的实现吧。

其实不仅仅是因为每个岗位的职能不同会导致很多不同的意见,有时候也可能是因为每个人的审美或者是性格的问题,也会产生不少的摩擦,所以,学会妥协,在妥协中坚持是团队合作中的一门大学问。

02 把自己定位为产品设计师

以攻为守,让自己从更全面的视角去思考UI的工作。

一个UI设计师的未来在哪里?有时候我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有可能是因为我已经30了。这一两年,危机感很重,每次看到非科班群里各种90后、95后的年轻设计师,心生羡慕的同时也充满了莫名的压力。

这半年多因为自己团队中没有专门的交互设计师,所以我就同时肩负了大部分交互设计的工作。一开始做交互设计的东西,其实自己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虽然平时自己也看很多用户体验,设计心理学、交互设计的等等的书籍,但是真的上手干活,还是会经常一头雾水,因为交互设计太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了。市场上常见的app的标准化的交互设计因为都有竞品参考,还是相对来说简单的,在我看来比较难的是工具型的产品和CMS(内容管理系统后台),尤其是CMS的交互设计,如果设计不好,分分钟让用的人感觉要崩溃。交互设计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UI设计师必须去了解和熟知的,它绝不是简单的页面之间的跳转,也不仅是酷炫的动效,它是能让产品的使用体验得到质的飞跃的关键。

如果把一个产品比作一个人,那产品本身的方向是这个人的灵魂和思想,交互是这个人的举止和修养,而UI是一个人外形和穿衣品味以及整体气质,优秀的人,三者缺一不可,三者是共生的关系。

在我看来。成为一个产品设计师,了解产品思维,熟悉交互设计,精通视觉设计,这样的设计师觉得才是以后互联网设计师的标配。高配是什么?我觉得至少是全栈设计师吧。这就像平面设计领域,不懂印刷各种工艺和材质的,都称不上好的平面设计师。好的建筑设计师,也得懂很多建筑学和建筑材料的知识。

我在这半年的实际工作中,虽然第一个产品的概念定义和原型我没有参加讨论(我去的时候已经定下来了),但是我还是尝试去思考这个产品到底意义在哪里,目标用户是哪些人,解决了目标用户的什么需求,他们的使用场景有哪些。我一直都认为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工作始终更是贯穿着设计思维,只是每个具体的分工的侧重点不同,你可以不精于产品需求的整理和筛选,但你是得明白你你所设计的是为了满足什么需求,有目标和方向才能做出更好的设计,你连问题都不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设计的工作,终究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不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便不能梳理出问题的本质,更无法做出好的设计去解决问题。

把自己定位为产品设计师,稍微多花点心思去思考产品,去学习交互,别让自己的眼界停留在只画几个好看界面,画几套特别的图标,不然你早晚要被这个行业淘汰,不对,是被其他更优秀的设计师淘汰,恩,我不想被淘汰。

03 牢记UCD,但别太天真

很多公司并不真的在意所谓的UCD。

我相信大部分的设计师还是在中小型的企业里工作,这样的企业的设计工作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以主管或者老板的喜好为第一满足目标,所有的设计方案都会以老板的喜好为基准参考,只有老板说ok才算是ok。

当然,我们公司也是,毕竟我们也是一个小型公司,而且老板的个人风格特别强烈。所以在做第一款app时,仅仅是首屏的视觉方案,都出了不止七八个版本。在进入更加深入的其他页面的设计环节时,我们也没有去做什么用户场景分析或者用户需求分析之类的工作,都是依照着老板的一些想法去一步一步的实现。这并不是一定是错的,只是大部分公司的设计工作的现状,这样也可能会有好的产品,可能性更低而已。

很多公司没有很专业的设计团队,也没有很专业的产品经理,更没有很专业的产品设计师,做很多设计决策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靠拍脑袋,或者依靠个人的生活或者设计经验,在不知不觉中,就把UCD的设计方法忘在脑后了,UI设计师只是负责机械式美化下每一个元素,做一下视觉风格的统一,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界面美化师。

但我们UI设计师不能只是美化以下界面,虽然我们可以没有专业的设计团队,没有很厉害的产品经理或者交互设计师,但是我们也要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自己,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用户在这个界面需要的是什么,什么信息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怎么样设计可以减少用户的浏览负担,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虽然可能我们思考的方向和结果的不一定对,但是只要去想,才能不断强化我们自己的这个设计思维,避免自己产出千篇一律的设计方案,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如果能把每一项工作都尽百分之120的努力去完成,那就算你现在是在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公司,你也一定能成长为一个设计大牛。

04 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审美和眼界

现在作品不好没问题,如果一直都不好,那就是你自己真的出了问题。

我以前很羡慕那种设计师,年级轻轻就进大公司,或者20岁不到作品就让人感觉眼前一亮。对于我这种非科班的,大学毕业7年了,认真静下心来干设计才3年多,似乎还没开始跑,就已经被人甩开一大截了。

看起来似乎很糟糕,但其实真不是,你所经历的一切艰难,如果挺过去了,那就是你人生宝贵的财富。那应该怎么做呢?只能不断努力地去缩小和别人的差距,不对,不是和别人的差距,是和自己对自己期望值的差距。

那么提高审美和眼界就是最最最基本要做的事情,同时我也认为这是作为一个设计师需要持续不断提高的最基本的能力。审美和眼界的提高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软件操作和技法可以短时间内突击学习,也可以临时偷师,但是如果你审美不行,你永远都不可能做出好的设计,因为在你的眼里的高级和在高水平设计师眼里的高级,可能是天差地别。审美和眼界就像是一种设计师的隐藏属性,会在你日常的设计当中不自然的流露出来,你不需要去调动它,它自然而然的就会在你的工作中不断地帮助你。

但是往往很多设计师不把这个当一回事。其实你只要每天坚持不停地看优秀的作品,坚持几个月或者半年一年的,你的审美肯定都会有质的飞跃。以前你觉得设计很棒的作品,可能你以后看起来就会嗤之以鼻了。

看作品这件事其实很简单,你只要每天打开behance,打开首页推荐的十个作品,花个十几二十分钟细细看下来,觉得好的就分类收藏一下,以备以后可以用来做设计的参考。

但是,关键是坚持

05 重拾英语,不让自己做井底之蛙

别总看国内的设计网站了,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为什么要重新学习英语?(我就是想万一以后牛X了,可以混到国际舞台上,嗯,这个可以有)

一开始决定重拾英语的契机,这还要感谢砂姐组织的翻译小组。我也只是想试试看,能不能把英语重新捡起来。于是从17年2月份开始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个月翻一篇英语的设计类文章,很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同时在工作中遇到的不少问题,会逼着我去看一些外文的资料,让我觉得我必须得更努力地把英语捡起来,于是最近几个月同时也开始背单词,每天坚持读英语的设计文章,跟一开始比,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看文章的速度越来越快,阅读时的语感也越来越好(这个越来越好是相对于自己很糟糕时候的状态)。

慢慢地,我感觉,学好英语,对于一个设计师的长远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你想去了解世界上更多优秀设计师的想法,学习他们的经验,那么就得亲自去获取第一手的信息,而不是等着其他人的翻译,而且很多各种设计领域的优秀的教材和资料都只有英文版本,如果不把英语学好,自己学到的不仅仅是很多残缺不全的二手资料,甚至连学习的机会都没有。把英语学好,是给自己打开通往更广阔领域的钥匙。你的眼界,决定了你成就的上限。

06 接触代码,发现一个新世界

学习从来都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做界面的同学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明明是设计成这样的,为什么开发出来之后就变成那样了?

嗯,这就是我下定决心想学习代码的导火索。我就想,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学习代码自己实现自己的设计么?这不是很屌么?加上我之前也断断续续地对前端技术有过学习的念头,于是一鼓作气下定决心就开始学了。

于是,我就入了这个巨大无比的坑!(好难啊!…………)

出于想给自己开发个人网站的初衷,我就选择了前端的开发语言作为我的学习内容。我目前主要学习的是Javascript(html和css已经学了个大概)。

一开始学习的时候真的是痛苦不堪,但是在度过了一两个月的痛苦的煎熬之后,已经慢慢地发现学习代码的乐趣,但同时,发现这个坑是越来越大,感觉要学的东西是自己预想的要多太多了。虽然过程很纠结也很痛苦(我估计这种痛苦的感觉还会持续好长时间),学习代码的过程对于提高设计师的逻辑思维确实很有帮助,因为编程思维和设计工作的思维相比,更注重逻辑性(设计工作也很注重逻辑性)。

同时,多了解一些编程的知识(编程开发的语言很多,但是思维方式是类似的)对于理解开发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互联网的设计师,我觉得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都应该多多少少学习一些代码的知识,因为这毕竟也是产品开发的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你不需要擅长,但懂一些,可以让你更好地和开发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知己知彼,减少撕逼。但是不建议设计工作经验较少的同学学习代码,毕竟这需要很多的时间去学习,不要把自己变成什么都是半桶水,在不影响设计工作之余可以抽出时间的话让自己尝试一下,说不定你也会喜欢上编程这件事。

好了,今天就暂时说这么多了,欢迎和我交流~

 

作者:MU.SIR,一个不断学习的不正经设计师

来源:微信公众号“三木自习室(ID:mumumustudy)”

本文由 @MU.SIR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学习了,很好的分享

    回复
  2. 这是一个UI设计的自述?

    来自四川 回复
  3. 握个手吧,我们的经历很相似从平面设计转UI设计到现在产品设计

    回复
  4. 我想问一个问题,英语不是很好,学英语,自己每个月翻译文章,看英文的设计文献,对英语提升的帮助有多大昵?

    来自广东 回复
    1. 帮助并不大

      回复
    2. 这个回复很暗黑。 :mrgreen:

      来自四川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