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质疑你的产品设计时,你该怎么办?

9 评论 10132 浏览 52 收藏 7 分钟

本文总结了产品设计中做出正确判断并说服他人的3种思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

前不久我的一位学员向我咨询一个产品设计细节问题:

他在做O2O上门服务产品,在产品的订单分类上对要不要有“全部”这个分类感到困惑。

原本他设计的订单按照订单状态分为“全部”、“待使用”、“待评价”,但是UI设计师跟他提出“全部”分类下的订单与“待使用”和“待评价”都重复了,没有必要,要求把“全部”去掉。

当时他也没有多想就按照UI的建议去掉了“全部”,但是后来技术总监又找到他,说去掉“全部”分类不符合逻辑,应该要加上“全部”,对此,这个产品同学非常困惑,不知道该不该设计“全部”这个分类。

这种情况在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中非常常见。项目相关的每个角色,对产品设计似乎都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个时候如果产品经理没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左右摇摆,不仅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影响产品效果,还会让别人质疑你的专业性,让自己在团队中失去信任,以后被挑战的情况也会日渐增多。

这种情况下,产品经理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有理有据的说服别人呢?本文给大家分享3个思路,从这3个角度出发进行思考,能帮助自己做出正确判断的同时,也容易说服他人,体现自己的专业性。

一、从用户角度出发

遇到这种情况,在说服别人时,最无用的就是说我觉得…”“我认为…”。你的感受、观点不代表用户。

需要切身从用户、目标、场景出发思考,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使用这个功能?为什么使用它?目标是什么?

用上文提到的订单状态要不要增加“全部”分类为例:

用户在需要查询订单信息(包括订单进展、价格、商品/服务详情、订单状态、历史订单等)时会进入到自己的订单列表,用户在进入订单列表时,很大可能是不知道自己的某个订单处于某个状态的。

因为订单状态的变更是系统行为,即使在订单状态变更时对用户做了触达通知,但如果没有全部列表,用户也会有一个回忆、思考的过程,再去选择状态,然后才能查看到自己想要的订单。这违背了“don’t make me think ”的设计原则。

而且基于用户多数情况下是最关心最近的订单,所以需要按照订单创建时间倒序排列。

二、以权威为参考

权威效应,是影响力要素之一。相信大多数公司的产品都有标杆产品和学习对象。当对一个功能点设计出现分歧的时候,参考权威的做法,也能有助于提供设计思路,增强说服力。

例如在本文的例子中,我给这位同学截图回复了淘宝、考拉的订单列表的设计,都有“全部”分类,而且默认“全部”。虽然淘宝、考拉并不是这位同学设计的O2O上门服务产品的对标产品,但是订单列表存在的意义(用户的目标场景)是相通的。只是一个是出售的服务订单,一个是实物商品订单。

但是在参考权威时一定要注意切勿不加思考,照抄照搬。即使是对标产品,在产品定位、用户心智上都可能存在差别。所以在参考某个功能时一定要思考2个问题:

  • 对标产品这个功能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 这种设计适不适合自己的产品?

三、以数据为依据

数据是最有力的语言。假设在本文的例子中,UI同学继续挑战“全部”分类的设计:认为全部分类下展示了用户所有订单,数据量太大,是不是只展示最近3个月订单就够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数据说话了。可以拉出目前平均一个用户的订单总数。并且还可以进一步查看“待使用”“待评价”状态订单的停留时长和时长内的订单数,就能判断出,功能上线后,每个用户订单列表每个分类下大概多少笔订单。

相信几乎所有产品平均用户订单的数量都不会超过淘宝用户订单的。同时,不论用户的订单数量有多少,都是可以通过分页加载的方式,不用一次性全部加载,所以UI认为的全部分类下展示用户所有订单,导致数据量太大的问题是不存在的。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没有数据可以支撑,确实难以选择时,如果有资源,可以选择做A/B test,或者可以跟团队同学商量,先按某种方案简化上一版,或做灰度测试,根据数据效果再做优化,往往也能得到理解和支持的。

#专栏作家#

菜花,公众号:caihua2021,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互联网产品、运营、数据,擅长产品经理求职和成长指导,通过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回复
  2. 其实呢,很多东西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可能有数据,这种情况就难办咯。比如一个功能你觉得很实用,但是又不是基础功能,这个时候遇上挑战就必然动摇,尤其是上级的挑战。所以产品经理还是强硬一些好,有的时候一句“产品决策我做主,请执行”很管用。

    来自广东 回复
    1. 遇到挑战一定是要PK的,

      回复
    2. 是的,PK过程是完善自己想法的过程,但是确实存在双方都占理且无对标产品数据的情况,这时候如果产品不能“霸道”一点,开发者就会一起动摇,我觉得宁愿我犯错承担结果,也好过带着团队做出一个牛头马嘴的四不像。

      来自广东 回复
  3. 学习学习

    回复
    1. 😉

      来自四川 回复
  4. 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不知道怎么抉择需求,受教了

    来自四川 回复
  5. 说服别人仅凭感觉是无力的,要凭借理论依据说话 😉

    来自河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