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模型,帮你建立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可以提高你对事物的判断力,让你在生活和工作中不那么感情用事。那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又该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维呢?本文和你一起探讨。
上周,冯小刚终于在电影「手机2」杀青后第一时间在微博掷地有声地写了篇「十问崔永元」来回应「嚣张地闹腾了两个月」的崔永元。像很多娱乐事件一样,这个事情迅速攻占了微博热门继而在朋友圈、微信群刷屏,躲都躲不开。既然躲不开,那就看看,毕竟这事儿我也关注了有一段时间了。你猜我看到了什么?
冯小刚用至少80%的内容为我们全景呈现了教科书式的「逻辑谬误」合集。
这里因为文章太长,我就不做引用和分析了。冯小刚经过两个月的观察,并通过饱含了混淆概念、循环论证、错误归因、个人怀疑、诉诸权威、诉诸动机、斥之虚伪、诉诸情感、谬误谬误、人身攻击等逻辑谬误的十问「证明」了崔永元是个坏人。
其实,冯小刚在写这篇文章之初就犯了「证实偏差」,从原文第一段我们就可以看出,冯小刚的此十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质疑崔永元指控,而是为了证明崔永元是个坏人,并把崔永元搞臭,继而使用的证据都受到了污染,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逻辑谬误。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或者发现这些谬误呢?
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熟悉而陌生的词语——「批判性思维」。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我们提到批判性思维不是一种专门用来批评别人的诡辩术,更不是为了教人变成一个杠精,而是指逻辑清晰严密的思考。
这个概念最先由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格拉泽于1941年提出,他认为:
批判性思维包含认真考虑问题和事情的态度、逻辑推理的知识和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的技能,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能够依据证据去质疑真理和知识、并具有进行逻辑推理以及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认知技能。
继而学者罗伯特·恩尼斯提出:
批判性思维是指自己在决定要相信什么或者要做什么时所进行的合理和反思性的思考。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哲学协会对批判式思维给了一个界定,并形成了广泛影响。这一界定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用于指导自己的言行所进行的独立分析、综合和评价信息的过程,是有目的的自我调整判断的过程,是充分考虑证据、概念、方法和标准的过程,是思考了又思考的过程。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解释、判断、推理、归纳、评价和自我调控等。
这些繁琐的理论性文字说白了就是: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训练,让自己能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从而更加理性地接近事情真相,从而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批判性思维更多的是自我要求,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
二、为什么需要批判性思维?
首先,为了更好的学习,我们需要批判性思维。我们误解了学习这一概念,对于信息和知识的态度主要在其获得性上,处于那种来者不拒的状态,犹如海绵一般见到水就吸收。学习的本质不是获得信息,而是拓展获得实现我们生活中真正渴望的成果的能力。
因此,我们对于信息和知识需要对话、互动,通过筛选和甄别形成自己合理的判断。而这个对话、互动、筛选、甄别的过程就是一个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其次,为了避免工作生活中太过感情用事,我们需要批判性思维。我们通常的习惯性思维往往会受到情绪、偏见、欲望等影响和支配,从而很容易受到「情感偏差」和「证实偏差」的影响。想要避免生活太过感情用事,我们需要调用理性思维,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因此,我们对于信息需要进行偏差排除,需要进行逻辑诊断,而这个排除和诊断过程就是一个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三、如何才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呢?
信息一般都会包含论题、结论、理由三部分,只要我们对这三部分进行详细审查就可以获得最为基础的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维主要在于证实观点是否正确,因此批判性思维需要对这三要素进行合理的分解。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我得出来了WYHI思维模型,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可以快速建立批判性思维。
WYHI思维模型是在分析信息时的4个步骤。
批判性思维第一步便是问WHAT,即观点和来源分别是什么。
面对任何一个信息,我们首先要分析其观点是什么,来源是什么。只有弄清楚了观点和来源我们才能进行下一步动作。这个步骤通常都会比较简单,作者一般都会在文章的开始或者末尾明确提出观点。
对于已知的观点,我们只需要判断观点是合理的还是极端的即可。大多数新的观点都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因此,与广泛认可的知识相冲突的观点必须引起警觉。时刻提醒自己:复杂问题几乎不可能用简单方法解决。
在获得信息想要表述的观点之后,我们需要对观点的来源进行拷问,这个观点通过什么渠道发表出来的,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是谁,他是否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发表该来源的人是否存在某种利益关系。
批判性思维第二步便是问WHY,即理由和证据有哪些。
只有你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你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每个理由的成立又是由若干个证据组成。没有完整的证据链条理由就难以充分。
任何观点的成立都必须有足够充分支撑它成立的理由和证据。理由和证据是支撑观点的
首先是理由和证据,我们需要对证据进行判定,再对理由进行判定,最后再确定是否接受这个观点。一般情况下,越背离常识的观点,就越需要举证。如果不给举证,通常都是错误信息。
推理证据的基本结构是「甲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乙」。跟观点一样,我们对证据的来源也需要分辨,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相信它,有没有替代理由和证据,我们看到的重要的信息有没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证据描述的过程中有没有使用一些语义不明确的词。
批判性思维第三步便是问HOW,即论证过程是否有污染。
从理由和结论到观点之间,需要一个举证过程。在这里我们应该遵循一个基本原则:理由和证据是论证观点的充要条件,只有满足充分且必要的论证过程,这样的观点才能成立。在论证过程中,首先要看观点是否被污染,其次要看从证据到理由再到观点的论证过程是否遭遇了逻辑谬误。
观点一般容易遭遇「情感偏差」和「证实偏差」的污染。
所谓的情感偏差是指人们运用经验、直觉和本能对不确定事件进行判断与决策的倾向。换句话说,人们通常在位观点寻找理由和证据时通常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
证实偏差是指当人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念时,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换句话说,人们通常认定了一个观点,之后在寻找证据时就会自动忽略否定此观点的信息,甚至去贬低与此相左的观点。
而在论证过程中,是否存在逻辑谬误。冯小刚的「十问崔永元」存在大量的常见逻辑谬误,前边我已经列举了其中一些谬误名称,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对文章进行分析。关于谬误也不需要死记硬背,随后我会为大家介绍一个很好用的逻辑分析模型。
批判性思维第四步便是问IF,即如果多换几个角度会怎样。
经过前边3个思维步骤,我们对于观点似乎已经进行了完整的分析,这时你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批判性思维并没有这么简单,批判性思维还需要多元化视觉。你应该多用几个如果,看到观点的另外一面。
用如果开始是形成多视觉的最佳途径。凡事多问几个如果可以避免我们陷入情感偏差和证实偏差的最佳途径。反复使用如果的过程,也是最容易涌现创新思维的过程。
通过这4个步骤养成批判性思维,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帮你甄别所有信息的真伪,但一定能够提高你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最后:请不要怀疑,唯一不需要怀疑的就是怀疑一切。
作者:陈小五,微信公众号:小五知道(id:cxwshow)
本文由 @陈小五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说的很好,批判性思维在中国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已经渐渐的成为了一种稀缺的品质。各种专家的观点、各路真真假假的娱乐资讯、各种发布会,最直观的还有各种社交、新闻类的APP的信息,都在多多少少的误导、懵逼、有目的的引导、营销我们的思维。 批判性思维在创业领域,更需要提倡,特别对于一线的创业者,必须带有批判性思维,难能可贵的是批判自己。
信息量越大越需要批判性思维。批判(审视)别人被称为弱批判性思维,批判(审视)自己则是一种强批判性思维,更多的掌握强批判性思维是未来路子走得广阔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