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医和老码农的中年危机
编者按:近来疏于写作,是因为偶遇一位技术奇才,对区块链的基础方法有根本革新,将POW(POS是另一回事,不在比较范围内)的交易速度提升至每秒数万次,令人惊艳。最近正在潜心求教研习,争取用较通俗的语言写出来与诸君讨论,请大家关注。
培源和维舟是一块长起来的小伙伴。培源年长几岁,从小就爱拿竹签子给人扎针;维舟爱看《恐龙特急克赛号》,将来想做个工程师。长大以后,培源成了一名外科大夫,维舟在IT公司做了码农,街坊狗剩早早买了两套房,他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岁月如梭,转眼他们都年近不惑,职场上无形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维舟,像条在烈日下吐舌喘气的狗那样惶惶不安。这天,他找到培源,向老朋友吐起了苦水。
“培源你不知道,码农四十不如狗啊!到了我这个岁数,钱没挣够,官没上去,拿那点钱虽说还够吃肥牛的,可是老板早就恨不能找人把我套走啦!”没错,在领导眼里,维舟早已油腻得如同一块肥肉,每到升职加薪,都恨不能把他炸了炼油,空出预算来留给那些价格便宜又挺省油的青年螺丝钉们。
培源听了也是苦笑:“你以为我当大夫就好干么,现如今新设备一天一个样,一处不到一处迷,学都学不过来,哥哥我也早过了手术台车轮大战十个钟头的岁数,眼瞅着在科里也要不得烟儿抽喽!”
看来,他们两个是一样一样的啊——都遭遇了中年危机,尤以维舟这种码农为甚。他迫切希望窜出这个陷阱——毕竟中兴欧先生的悲剧还历历在目,让人胆寒。这样的中年危机是宿命么?要理解此事,我们先从分析培源的“老西医”危机入手。
那位说了,我只听过“老中医”。中医到了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岁数,往那儿一坐就有点儿胡说胡有理的派头。西医则不然,年轻力壮的可以日剖数患,耳聋眼花的拿起柳叶刀手直哆嗦,新技术也学得慢了,识趣的也就退隐做吉祥物去了。所以,世人只羡慕老中医,却并无“老西医”的提法。
作为严谨的负媒体,我们无意介入中西医之辩,只想借此说明:你的职业是否会遭遇中年危机,与其本身特性有很大关系。老中医和老西医的区别,可以折射出决定职业生涯走势的两个关键“速度”:
一、核心能力的习得速度
有的职业学起来很简单,比如查水表,经过三分半钟培训,就可以拿着手电筒上岗了;有的职业学起来很困难,比如算卦,要熟练掌握十三道簧,能在实践中察言观色,还得会圆粘置杵,没有十几年的道行是不行的。也就是说,查水表的能力习得速度快,算卦的能力习得速度慢。
中西跟西医相比,技能更加玄妙,如何望闻问切,怎样君臣佐使,都不是在手册上一望而知的。要经过多年实践,才能在言谈举止间让病患笃信。西医虽然也不易掌握,不过好歹流程准则较明确,倘或天赋异禀、勤学苦练,一般三十来岁也就在技能上达到一线骨干水准了。
显然,能力习得速度快的行业,后辈更容易挑战前辈,形成中年危机。
二、职业技能的演进速度
有的职业,技能随时代进化很快。比如说广告作弊行业:在这个高度博弈的市场中,老的漏洞可能半年就被堵上了,于是就有新技术产生。因此,“广告作弊技术权威老专家”这一职称并不存在。可是也有的职业,技能几乎一成不变。比如说中医,今天的学生和明朝中叶的学徒,念的书都差不多是那些本,一旦学成,这辈子并不需要担心知识体系过时。
西医则不同,无论是手术器械、临床用药、还是治疗方案,都在快速演进。培源刚把老仪器鼓捣明白了,新仪器又上市了,他那点技术专长也就成了回字的四种写法,徒增笑柄耳。
又显然,技能严禁速度快的行业,手里的秘籍容易成为废纸,形成中年危机。
上面的规律,对其它行业也适用。我们列举了一些行业的定性分析,放在下图之中,供大家参考。如果码畜维舟也照方抓药分析一番,恐怕哭出来的心都有了。
先说能力习得速度。这一点,有些码农没有客观认识,总觉得身处高科技行业,技术含量跟造氢弹差不多。别扯骚了!在当今世界所有技术工种之中,编程可能是最容易上手的。还甭说在北大青鸟培训过三天两早晨,就算是灵性的高中生自学一阵,也能胜任
IT公司绝大多数码农岗位。(注意,我说的是绝大多数,当然任何行业都有高精尖的一小撮人,这个后面再说。)这个习得速度,比起大夫、钳工和说相声的,都不知道快到哪里去了。
你是个有十年经验的高级工程师,面对一群刚毕业的实习工程师,在编程技法的稳准狠上都不占优势,倚老卖老又有何用呢?
再说技术演进速度,这更加令人绝望:很少有像这行这样,经典书籍一出来,技术就快要过时了。我们上学的时候,数据结构课钦定用Pascal,可是这语言毕业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前些年,Map-reduce还没在被窝里焐热乎呢,Spark就甚嚣尘上了;我们做speech时风靡的工具包HTK,在DNN普及以后也已成了考古学研究的范畴。古人说,饮食与音乐不过百年。我要说,码农的技术不过十年。
于是,先进者不但没有优势,可能还有巨大的劣势:你是一位中年JS表演艺术家,老一套已经信手拈来,可新来的小弟直接上React秒杀你;你花了十年时间把C++玩得滚瓜乱熟,可面对现代大型分布式项目,年轻人用scala比你搞得又快又好,还没有那么多令人抓狂的崩溃和侧漏。
你会的技术,别人一学也会;你掌握的利器,过两天就成了钝铁。这让码农行业呈现出一边倒的年轻化特征,在大多数非创新岗位上不存在老专家这么一说。所以,我们得到了一个令你惊喜的结论:码农的中年危机是由其职业属性决定的,与呼吸和交税一样无法避免。
有人不同意,因为按某些鸡汤所说,努力干上一万小时,争取成为Jeff Dean那样“高精尖的一小撮人”,不就完美躲开中年危机了么?其实,这完全是正确的屁话:以大神为参照的话,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智力。这么说你就明白了:你本是一位朴素的老农民,一心探索宇宙爆炸的奥秘,可是在你连无理数还没学明白的时候,回头一看,地里的麦苗早让驴给啃了。
应该怎么做呢?还是要在上面的图中按图索骥,找到让两个速度慢下来的出路。无论怎么腾挪,都要从狭义的码农职业转换到其他相关职业,这里我们可以给出几条可行路线,概括为3P(PPT、Politics、Paper)。
(1)PPT路线
这条路线,是从写代码的岗位转入写PPT的岗位,比如产品、运营、领导秘书,或者仍在技术团队中的项目管理、架构等角色。分析此路线的好处,首先在于PPT技能随变化很慢。我翻了翻十几年前看过的一些讲稿,放到今天也基本能糊弄过去。因此,PPT岗位不太容易因为技术的骤然升级而被淘汰。另外,虽然PPT能力非常容易习得,可是相配合的演讲能力却需要一番磨炼,总体来说比码农的上手速度也要慢。
(2)Politics路线
这条路线,是从生产力岗位转入生产关系岗位,一般来说就是各种管理岗。这条路性价比高,竞争也激烈,要有意识地构建好自己的能力,才有机会进入。
这条路线的两个速度都很慢:搞生产关系这事儿,需要长时间与人斗的历练,核心能力的习得过程相当漫长,除了天赋异禀的白头山天降伟人,一般都是老而弥坚。另一方面,与人斗的技能树,中国在奴隶社会以降,就没有太大变化,以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所以,向这个方向努力,对码农来说,是逃离职场中年危机的通途。
(3)Paper路线
这条路线适应者相对较少,不过却非常有效。简单来说,能够跟学术界搭上点儿关系,在此序列里标名挂号,比只会coding,长期职业生涯会顺利得多。
学术能力的习得是很慢的,因为这个圈子有打怪升级的体系和标准:谁发过什么期刊,得国什么第一名,是哪儿的会士,这些credit,跟码农们只看几点交代码的环境可不一样。在此体系下积累起来的“认证过的能力”,是只增不减的。所以,虽然学术面临的问题也随着时间也快速演进,中年危机来得并不猛烈。
要走上面三条路,重要的是“求实不求名”:做还做你的工程师,不过平素里多练练写报告,多琢磨琢磨人,有机会跟合作的教授蹭点合作论文,职业生涯的转型和解脱有很大的机会。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吧,传说中的的那些技术大神,比如说那谁和那谁,以及大多数身边摆脱了中年危机困扰的高级码农,其实大多数都已经在这几条路上,与码农本行早没了关系。
#特邀作者#
北冥乘海生,公众号“计算广告”(Comp_Ad),欢迎来知乎和微博关注。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程序员门槛低,技术更新快,确实是事实
被互联网耽误的相声鬼才。
会算卦的产品经理,哎,后面路子不好走
冲这观点和用词,果断关注
沙发
这么好的文章没人点赞?
楼主活得透彻,服
从码农转PPT(产品经理)的路过,对博主的文字深有感触。